劉永宏
摘要: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策略
課程作業是課堂教學有效的輔助手段,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小學數學教師合理有效的設計好課堂作業,就會真正的減輕學生的負擔、實現素質教育。
一、明確課堂作業的功能目標
課堂作業是服務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用來檢測教學的效果。通過課堂作業的練習,教師可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優缺點及小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評估、改進教學方案與多元化設計課堂作業,最終讓每一個小學生都獲得長足的發展進步,把數學學好。在小學低年級,特別是一、二年級,學生年紀都比較小,正是貪玩的時候,進入學校后,由于數學課比較枯燥,對課堂的節奏及教師的講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有的時候甚至不能理解教師講的話,那么他們就沒有興趣聽數學課,課堂作業做不好是難以避免的。而小學生完成課堂作業,不僅僅是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也是在實踐運用所學的知識,鍛煉思維能力,形成分析、創造、綜合等能力的過程,這對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相當深遠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基本情況,積極營造課堂氣氛,優化課堂作業設計,帶動教學,以調動學生的對數學課的興趣,實現教學的目的。
二、把握課堂作業優化設計途徑
在當前實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的大環境下,如何設計課堂作業、設計什么樣的課堂作業就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其實,小學數學教材中,就蘊含著豐富的作業素材,教師只要改變觀念、勇于創新、多動腦筋,就可以優化設計數學課堂作業。
(一)課堂作業設計要突出趣味性
現在小學一節數學課的時間是40分鐘,要在這40分鐘里完成課程的教學,以及課堂作業的練習與批改,時間相當的緊迫。有的教師就縮減課堂作業時間,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教授知識上,而無視學生的接受能力,課后又布置大量作業讓學生做。殊不知,這樣反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與學生的健康發展。新課明確規定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應脫離枯燥的純理論授予,而是寓教學于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愉悅地去學習、運用數學,從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這一點對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顯得更為重要。教師可以適當地把趣味性融人于學生的練習之中。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除了練習本身的設計質量要有高水平之外,也一定要在練習之中融人趣味性。因為只有讓學生喜歡上做練習、傾情投入于練習之中,這樣方能較好地讓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而讓學生對做練習產生興趣,喜歡上做練習,那么一定要針對學生群體的特點,在練習之中加入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趣味元素。教師要豐富練習形式的多樣性,注意使練習的內容更貼近于生活,使之生活化、趣味化。
(二)課堂作業設計要講求實踐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作業的設計應講求實踐性,來幫助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只能滿足于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知識,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在面臨實際生活問題時,能從數學角度出發,主動地運用數學的思維邏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練習設計優化把握適度性
所謂的適度,是指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所學知識的難易度、易錯點等等進行設計,所設計的習題在難易度與數量方面要符合學生現有知識的水平,符合學生現有的能力,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能按質按量的做好練習。因此,這其實也是對教師的練習設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不能沒有標準,不能不切實際的制定練習的難度,不可以對習題的數量貪多,不要一味地運用“題海戰術”。
三、優化課堂作業評價方式方法
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后,要及時地評價,這樣就能有效地檢測教學效果。借助對課堂作業完成情況的評價,可以實現對學生的表彰與激勵,而這一點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作用顯得更為明顯,教師的一句表揚就能成為學生興奮與為之奮斗學習的動力之源。但是教師對學生的課堂作業的評價方式不應該是單一的“優、良、中、差”評語,它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同時,對學生課堂作業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其成績的優良、好壞,還要評價學生在課堂作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立自主意識、創新意識。對有優點的大加褒獎,有缺點的要鼓勵與支持,這樣就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楊耀繼,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優化設計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2):90.
[2]錢小青,例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J].數學教學通訊,2020(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