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立民
摘 要:示范校建設的核心內涵,一是改革與創新,二是質量和特色。在后示范時期,其建設成效愈發明顯。本文以邢臺技師學院電氣技術應用專業建設為例,指出后示范時期學校內涵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期為其他教育教學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后示范時期 ? ?內涵發展 ? ?改革創新
邢臺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于2012年正式啟動示范校項目建設工程。學院電氣工程技術系(以下簡稱電氣系)承擔其中電氣技術應用專業(以下簡稱電氣專業)的項目建設任務。2014年6月,筆者以電氣專業項目建設為例,代表學院進行市級學??偨Y匯報,順利通過驗收。六年過去了,筆者回顧電氣專業建設及后示范時期學院的發展,深深體會到:“兩年建設”歷程雖然千辛萬苦,但只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便抓住了專業內涵建設的牛鼻子,后示范時期學院內涵發展就會后勁不斷。示范校建設的核心內涵,一是改革與創新,二是質量和特色。六年來,電氣系的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工作創新持續加快,辦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特色更加突出,內部管理日趨完善,教職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形成“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理念,進一步增強了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一、改革辦學模式,推進協同育人
改革傳統辦學模式,加強與企業、行業和社會的合作辦學。六年來,學院電氣系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和社會資源,圍繞邢臺周邊企業,加大與電氣行業、優質企業的合作力度,不斷優化電氣專業結構,創新教學內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先后引進邢臺路橋、新維電子、中德棟梁等企業的產教融合項目,校企共建學習型工廠、產品研發中心、3D打印創新實驗中心、智能制造推廣中心等實訓基地,不斷完善合作辦學機制體制,激發學院職業教育辦學活力,促進學院優質教學資源開放共享、互利共贏。但是,有些企業一開始與學院合作很好,不久,企業便以追求利潤為由,加大學生的勞動強度,取消學生輪崗培訓的權益,以至于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培訓學習計劃。針對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加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需要政校行企共同努力。
(一)政府強化職能
政府應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加大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財政補貼力度,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統籌職教資源等。一是加大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實行專項保障基金、減免企業稅、貸款補貼等措施,降低企業育人成本,提高企業支持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二是嚴格稽查企業崗位用人情況,依法處理無證上崗等違規行為;三是督促相關行業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和評估機構,充分發揮行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指導作用。
(二)行業強化指導
電器行業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和人才質量評估體系,依靠資源、技術、信息優勢,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業務指導作用,提出規劃咨詢建議,指導學校開展教學改革等,推動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三)企業強化責任
相關企業應以支持職業教育的高度責任感,建立校企合作績效問責機制,構建開放式教育平臺、實踐課程教學基地,設立專業實踐獎學金,通過定期進行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活動,加深與學校間的彼此理解,深化交流合作。
(四)學校強化機制
學院應鞏固和加強校企合作規劃,積極協調好校企責權關系,搭建校企互聯信息平臺,開展校企文化交流活動,建立健全各種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比如:服務企業工作的督導評價機制,師生參加技改服務的激勵機制,教師舉辦企業職工技能培訓、業務進修的激勵機制等,充分發揮學院服務企業的作用。
二、改革培養模式,實行工學結合
改革“理論+實習”的傳統培養模式,創新為“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六年來,學院電氣系與多家企業密切聯系,立足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實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廣大教師深入企業一線調查研究,針對企業崗位技能要求的變化,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第一,通過多種形式,將企業文化元素融入校園環境,使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緊密結合。同時,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形成具有職業文化特點的班徽、班訓、班歌等,潛移默化地涵育學生的職業素養,使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
第二,開發校本教材和與之配套的延伸性教輔資料,創造一批具有電氣專業特點的教具、學具,并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使其與教學內容形成立體化融合,達成專業對接產業、教材對接技能的教學目標。
第三,借助一體化工作站、實訓基地,將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職業鑒定等四種功能進行有效整合,實現“教、學、做”的統一,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使教學內容對接崗位需求。
第四,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和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使職業教育對接終身學習。
六年來,學院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效果日益凸顯。然而,仍有少數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出現違規違紀現象。為了讓學生虛心接受批評,改正錯誤,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絕非思政課教師的專屬任務,而是所有教職員工的共同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技工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已經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將所有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創建新時代育人模式、培養又紅又專的技能型人才、推進“三全”育人工程創新發展,是目前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學校黨委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新時代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上重要議程,成立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督導組,做好統一管理、制度保障、經費保障、督導評價,調動社會、企業、家庭等各個方面參與的積極性,形成黨政齊抓共管、全員參與的新時代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格局。其次,要按照“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指導思想,深化課程體系改革,深入挖掘所有課程的思政元素和各個教學環節的思政意蘊,推動所有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促進所有教師與思政教師同向而行,同心協力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按照“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等標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具有新時代思想的教師隊伍。再次,加強學校與社會、企業的互動,整合教育資源,構建紅色教育實踐平臺;運用新媒體技術、智能服務設施等,拓寬思政育人領域,構建校園思政育人互動平臺,形成校園紅色教育的文化環境。最后,建立健全思政育人工作的督導評價機制、激勵機制。通過督導評價、表彰激勵,鞏固和加強課改成果、平臺建設、思政育人典型案例等,推進“三全”育人工程創新發展,提高教育教學實效,培養學生成為又紅又專的技能型人才。
三、改革教學模式,倡導知行合一
將以往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新為在“學中做、做中學”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一體化教學的基礎上,深入開展項目教學、崗位教學,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優化教學過程,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緊密銜接,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2013年學院電氣專業成功申辦成為世賽工業控制項目集訓基地,2015年學院學生取得國賽第一、世賽優勝獎的成績;2017年5月,學院學生在蘇州“三星技術專家全國技能競賽”中勇奪全國冠軍;2018年11月,學院學生在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中獲得安裝與調試項目一等獎等。
四、改革評價模式,形成多元評價
改革教師主觀選擇的評價模式,創新為以能力為核心的多元評價模式。六年來,學院電氣系以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堅持學校評價、社會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質量管理與評價制度,把試行中的經驗、教訓,邊總結、邊反思、邊固化,逐漸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實際上,改革評價模式的過程,也是改革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內部管理、優化教育教學生態環境的過程。
示范校建設任重道遠,內涵建設永無止境。時至今日,雖然學院示范校建設后示范時期成果豐碩,令人矚目,但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深層次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探索和研究,學院的示范校建設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