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耿紹
【摘要】近些年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但目前小學教師致力于學生興趣愛好培養的同時,對身體素質教育卻少有投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小學開始關注到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已把廣播體操納入到正常教學中,并制定了科學的教學計劃,以廣播體操來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本文主要以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希望風帆”來分析在小學中開展廣播體操教學的意義與策略。
【關鍵詞】體操;小學教學;策略
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祖國未來的發展,為了讓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可以取得顯著提升,我國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各省市已把體育納入到中考必考科目,可見國家對體育的重視程度。而體育需要從小培養起,小學階段也應當響應素質教育要求,在教育當中合理加強體育鍛煉。而廣播體操主要是向學生講解體操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術與技能,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確保學生體質得到增強的一項運動,是最能使小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鍛煉;開展體操教學過程中,也會對學生的意志品質、思想道德進行有效教育,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教學廣播體操尤其重要了。
一、體操教學的意義
第一,能促進身體發育增強體質。學生進行體操運動的基礎是具備一定的身體協調與配合能力,長時間開展體操運動可以幫助其神經系統發展。體操中即存在有單一動作,也存在有組合動作,學生長期堅持做體操中的伸展動作可以有效提高神經系統強度,并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神經緊張。同時,體操運動還可以促進人體運動系統的協作能力提高。體操訓練能夠讓學生肌肉得到健康發展,使得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此外,體操運動還可以有利于學生的形體塑造,使得學生可以取得良好的生長發育。
第二,能促進團隊協作的優良品質的發展。小學生體操中會存在有需團隊配合才可完成的動作,團體動作可以有效鍛煉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執行力與組織能力。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生還不具備發育完善的心智,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體操訓練的難度。在體操訓練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制定規范性的紀律條規,能夠讓學生的行為得到有效制約,同時教師在體操訓練中還可以對學生的互助意識進行有效培養,使得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可以得到顯著增強。教師還能夠通過體操訓練來對學生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進行有效培養,從而促進學生養成優良品德。
二、影響體操教學的因素
第一,學生個人因素。廣播體操訓練需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可以更好地在體操訓練中展現動作。然而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個體差異,這使得有部分學生無法良好完成體操動作或動作做不到位。其次,學生心理素質也會對體操運動的開展造成一定影響,因學生心智不成熟,學生有可能在體操訓練當中出現明顯的心理波動,有可能會因不良心理而中斷體操運動。最后,體操訓練還受到學生興趣愛好的影響。當學生對體操運動沒有興趣時,學生便不愿意學習與進行體操運動,致使體操訓練的開展有較大難度。
第二,教師因素。教師是小學體操運動的指導者,教師會對小學體操運動的開展造成較大影響。首先,體操教學教師隊伍配備情況會影響到訓練,因體操訓練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配備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可以提高學生的體操技術,反之則會致使學生體操水平無法提升。其次,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到體操訓練效果,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若教師沒有轉變教學觀念,仍然將自己作為教學主體,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被動接受教學,則會導致學生的興趣越來越低,使得體操教學效果逐漸降低。
三、開展體操教學的策略
第一,充分運用情景化教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體操教學前,首先需要對小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后再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大多數小學生還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通常情況下體育課會在教室外上課,學生在室外容易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學生難以對一件事物維持長時間的興趣,所以學生有可能會在中途停止體操運動。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可以順利完成體操運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情景化教學。比如,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希望風帆》第七節《跳躍運動》,這節是在這套操中是最難學的一節運動之一,但可以手腳分開教學,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視頻,完成手部動作,熟練后再到室外操場上配合腳部的跳躍完成教學。
第二,結合生活常識提高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比較薄弱,對生硬的理論難以充分理解,在教學上就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特性,以提高練習體操的興趣。例如,第六節《腹背運動》的第一個八拍5-8拍的動作需要上體下振一次,但大多學生都沒能做出來,在教這個動作時可先跟學生講解“彎腰拔水”的含義,讓學生想像自己卷起褲腳彎腰站在小河里與伙伴們玩耍拔水的情景,同時做示范讓學生明白動作的要領,即先稍抬身體再下壓,兩臂經內向外繞環時要注意手要近可能靠近地面,但不碰觸到地面,做出拔水的動作。如此以“彎腰拔水”來教學《腹背運動》,既形象又生動地解釋了動作的要領,一舉兩得。
第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力度。鑒于小學生可以對動作進行模仿,教師可以在體操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正式教學之前可以先展示教學掛圖,讓學生借助掛圖來對各個動作進行模仿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踢腿運動》時,可先讓學生先自己對踢腿運動有所了解,然后讓學生先自主嘗試進行踢腿運動,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再向學生示范整體的踢腿運動,并講解分解動作。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在自主學習中的錯誤,使得學生對踢腿運動的印象更加深刻,從而讓學生準確掌握踢腿運動。
第四,采用分組比賽提高團隊協作意識。體操運動能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教師應當盡可能幫助學生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大部分小學生都存在互相攀比的心理,在體操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利用學生的攀比心理,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比賽,使得學生的競技興趣得到充分調動,讓學生可以更加認真地對待體操教學。例如,在進行《體轉運動》和《體側運動》的教學時,可分成四個小組,兩個小組進行比賽,另外兩組則作為評委,讓小評委們評出哪個小組做得動作更加規范。當比賽結束后,教師再對每個小組的動作做出客觀評價,有針對性地進行表揚和糾正。利用小組比賽,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懂得團結協作的意義,使得學生的身心都得到有效鍛煉,促進身心的發展,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增強。
總之,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廣播體操”,是小學生們在校期間每天都需要進行身體運動,具有較高的鍛煉價值。體育教師在開展廣播體操教學當中,要先讓學生知道做廣播體操的意義與作用,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進行體操訓練的積極性得到顯著提高,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身體發育與優良品質的發展,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巍.體操教學回歸小學體育課堂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2):157-158.
[2]徐麗芬.小學體育體操教學策略分析[J]. 科普童話,2019(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