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苑
【摘要】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情感教育,它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小學語文教學可以作為情感教育的良好載體,而情感教育又能為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機會,相輔相成。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進行了剖析,探索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重要性及措施
小學生剛正是處于認識世界、探索了解世界的關鍵時期,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對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著重大的影響。而語文作為一門文學類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為情感教育提高了良好的載體。老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塑造情感內涵,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去體味不同的情感,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有利于建立正確的三觀。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老師應該跟隨時代的腳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與社會接觸較少,性格和個性都處于發展階段,對事物缺乏理性正確的判斷。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老師通過對教材中優秀文章的講解,引導學生深入發掘其中蘊含的情感態度,加強學生對情感的認知,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老師的引導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著新課程改革策略的積極推進,老師及學校應更關注學生個人的發展。在現今的教學趨勢下,老師需要一改傳統,摒棄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模式,積極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通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第一,在實踐中深化學生情感體驗。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家長的保護往往讓學生失去很多體驗的機會,單純地對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學生有時難以理解文中表達的情感。因此,老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可結合實踐,讓學生切身融入文中的真實情景中,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這種情景創建的方式,可以使作者想表達的情感能更好地感染學生,讓學生領悟其中的情感內容。例如,在進行《夏天的成長》一課的教學時,老師可以組織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引導學生對“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更深入的理解。將自身情感與生機盎然的大自然融合,觀察植物的生長。處在實際的情境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激發著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引發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共鳴。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描寫的理解,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第二,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情感領悟。在開展閱讀活動時,老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融入感情。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字詞句。課文中對人物描寫的細膩刻畫、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這些優美的語句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重要媒介。老師可以適時組織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時運用朗讀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帶領學生有感情地去閱讀課文,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領悟作者所想表達的濃厚感情。例如,在講到《開國大典》一文時,老師在閱讀前需要給學生介紹開國大典的歷史背景,與同學一起探討事件的原委,讓同學明白文章所處的時代背景,掌握文中的感情基調。隨后讓同學們集體朗讀,在朗讀中要富含情感,體現出幸福、興奮、激昂等情感。帶著情感去朗讀,需要表現在語調、語速的變化中,尤其對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重點句子,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實現在閱讀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
第三,在培養學生想象力中滲透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感知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文的教學,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宇宙星球的圖片及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宇宙的形象,從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想象,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文內容的宇宙中,感受宇宙的生命之謎,并由此引發學生對宇宙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或感慨宇宙的浩瀚和奇妙的情感。接著便可以展開教學,讓學生展開想象,提出自己心中對宇宙的疑問,并進行解答,調動學生學習宇宙相關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第四,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方式。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在長時間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被外界環境吸引,難以保持整節課的注意力集中。因此,老師應該根據學生這一年齡特點,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創新,以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堅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帶來的便利,結合多媒體教學,通過圖文結合、視頻等形式讓課本內容更生動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一些從太空拍攝的地球、太陽系等的照片,讓學生從視覺上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還可以播放一些人們前期大肆開采,無節制地索取自然自然,導致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的視頻,讓同學清楚地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視覺、聽覺的強烈沖擊,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第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作為除了家長外,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人,也是學生重要的陪伴對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還為發育完全,對事物沒有清晰的認識,但模仿能力極強。因此,要想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首先需要提高老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學中言傳身教,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展開相應教學活動。在日常教學中融入老師自身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情感的傳遞,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
綜上,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老師通過不斷學習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體驗,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學生不僅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知識,也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鍛煉了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結合信息技術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小學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韋演麗.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語文課內外,2019(36):282.
[2]王剛.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