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鑫鵬 張永丹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高校普遍采用線上教學培養人才的模式。線上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各自有其優勢與不足,要在高校經濟類專業課程教學中發揮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各自的優勢,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則應從總結這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成功經驗開始,結合學科特點,為經濟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可借鑒的發展思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經濟類專業課;在線教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2-0076-02
引言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范圍內減少社交活動,教育部也要求推遲春季開學時間,并要求做好“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為了響應這一號召,全國高校不分專業全面開展了線上教學活動。作為經濟類專業課在培養人才上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需要從這次被動實驗中為日后回歸正常的高等教育汲取經驗,因此,應結合專業特點對線上教學活動的優缺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梳理,結合線下傳統課堂教學對比分析,讓這兩種教學方式優勢互補,為促進經濟類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提供理論依據。
一、在線教學在高校經濟類課與人才培養中的特點
在線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在如何培養人才方面總結起來具有以下特點。
(一)打破時空的限制
線上教學不受時空距離的限制,從這次疫情采取線上教學就可見一斑。并且線上教學可分為同步和異步式系統,其中異步教學指教與學可以不同時進行,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根據自己的安排隨時選擇時間來學習,并且對某一教學內容可以反復觀看,極大地方便了學習者的學習。
(二)形式的多樣性
線上教學的主要優勢在于課堂上可以充分展示多元教學素材和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手段也更加多樣性,使受眾保持著新鮮感。例如,在授課中穿插動畫、聲音,切換各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多媒體視頻,通過屏幕的切換讓學習者成為主角。這種不同角度的感官刺激和主體切換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經濟學類課程中這種優勢更加明顯,可以通過鏈接實時經濟數據、經濟事件,為理論提供有力的支撐,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實現多向互動
在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對經濟現象的解讀能力培養,因此在授課中經常針對某一經濟話題展開討論。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化的學習模式,缺乏個性化的展現,學生往往是被動式的學習和回答問題,教師始終是主導者。而線上教學是集體化和個性化的結合,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借助文字、聲頻、視頻來與其他人建立聯系,并作為主角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的角色地位被弱化,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展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的高效性
在線學習中,教師對問題的提出、作業的布置和批閱、學生學習效果的評測都可以借助教學平臺變得更加高效,教師可以把需要討論回答的問題,以及習題通過WORD或WPS形成的文字上傳到教學平臺上,所有學習者均可見到,并可以設定有效時間由學生通過文字或影像的方式上傳完成既定任務,一些客觀習題只須設定答案便會自動批閱,并能在后臺形成數據,通過得分排名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活動得到高效開展、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升,達到在線教學在經濟類課程中對人才培養的效果。
二、在線教學在高校經濟類課與人才培養中的不足
盡管在線教學有著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師生的情感交流弱化
美國教育學者格魯梅特(Grumet)認為,我們與世界的關系是建立在我們與周圍關心我們的人的關系之中的。教學活動不僅僅是簡單知識的傳授,其更主要的價值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上,這才使知識的傳承充滿著吸引力。傳統的課堂教學師生共聚一堂,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密的同學關系、融洽的師生交流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師生不僅僅通過語言,也通過肢體、面部表情來相互傳遞信息。而線上教學恰恰缺少這種有溫度的交流,獲取的信息是非實時和交互的,學生面對的僅僅是一個手機屏幕或顯示器來進行虛擬的交流,往往新鮮感過后,便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喜好與授課教師的好感往往是一致的。經濟學專業課程更注重觀點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協作,這些在線上教學中恰恰是缺少的。
(二)實踐類環節無法有效實現
在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很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如一些策略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就需要模擬場景來進行,以及一些實操性技能的掌握,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中有許多實踐環節。但在線上教學中或者受到教學軟件的限制或者受實踐教學教具的限制這些教學活動都無法有序展開,即使上述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有些實踐環節需要模擬職場環境以及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也很難實現,因此線上實踐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無法做到長期有效開展。
(三)增加了課堂管理的難度
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盡管可以增加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學手段也多種多樣,但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們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由于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心理狀態等還不成熟,當知識點外延過于寬廣時則會導致學生抓不住重點和核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再者,線上教學本身需要網絡和終端,電子產品和網絡對于年輕的學生來說誘惑很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否則容易出現學生上課時分心,增加了課堂管理的難度。
(四)受客觀條件限制
線上教學教師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技能。對于經濟類專業的教師來說,由于計算機網絡知識更新很快,因此一些教師對于網絡平臺的使用還不熟悉,特別是對于一些老教師而言自學難度更大。同時,線上教學是基于網絡通信技術的,因此容易受網絡的帶寬、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影響,還存在病毒和黑客攻擊的可能性,一旦這些方面出現問題,網絡教學就會暫停甚至完全崩潰,學生的線上課程學習必然受到極大影響。
三、高校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發展趨勢
線上教學使固有的教育模式被打破和重構,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所說,“我們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疫情發生之前的教與學狀態,因為融合了‘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這一段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與人才培養為我們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思路和方向。
(一)推動混合式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應用
混合式教學(Blended Teaching)指教師與學生在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情境下,以課堂和移動終端設備為媒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學生根據學習習慣與能力合理規劃學習進度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具有線上網絡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系統學習與碎片化學習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等特點。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因此逐步成為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方向。
(二)結合經濟類課程特點設定多樣人才培養模式
經濟類課程具有理論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一些專業詞語大都通過直譯,概念抽象,看不見、摸不到、晦澀難懂,學生很難領會其內涵;再者,經濟學理論學派林立、學派研究角度不同,在學習中很多知識點又需要相互探討才能真正掌握。以宏觀經濟學為例,在總供給曲線上就有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古典總供給曲線、常規總供給曲線,它們之間彼此存在巨大差異但又構成一個整體,因此理解起來頗費周折,需要以實例和討論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因此,采用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方式,應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對于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可以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實踐類的應采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對于理論型的課程則可以線上作為基礎概念的構建和學習的引導,線下作為考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效果和重難點知識點的解讀,并輔以案例,讓學生自行分析,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記憶到思維與想象,實現知識認知完整的建構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效率,達到培養經濟類人才的目的。
(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培養人才的方向
經濟類課程的特點往往存在著共通之處,無論采取哪樣的教學模式,我們都應該堅定一個基本的準則,即從過去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學習為中心轉變,老師應從課堂的主角過渡到課堂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從單一的知識點的講解和傳授向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上轉變,讓學生能學習、會學習、愛學習,使我們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科學有效。
(四)注重教學軟硬件的投入和建設是培養人才的必要保障
高等教育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或提升教學模式,以達到適應現代化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信息技術手段,如現代化的智慧教室等,或者將線下的傳統課堂教學以微課的形式展示在線上,實現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互補。而所有這些的實現都需要加強網絡教育建設和教師的計算機網絡技能培訓,即提升教學的軟硬件的建設;同時,還要對網絡進行規范管理,建立相對完善的網絡教學保障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與人才培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奇慧.新媒體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7,(10).
[2]? 王楠,孔曉艷.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效果的對比分析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0).
[3]? 楊文正.試論未來教育的特點和發展趨勢[J].吉林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