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翔
摘要:受經濟體制與國家政策的影響,我國的金融系統存在大規模的不良貸款,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使得商業銀行隱藏著巨大的經營風險。本文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入手,淺析新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化解與預防的具體措施,希望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形勢;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化解措施
引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商業銀行開始迅速發展。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也會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如何加強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降低不良貸款率,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定義與分類
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是指由于貸款客戶的資產流轉出現問題,無法按時支付本金與利息的貸款,屬于銀行的不良資產。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呆賬貸款。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分為五個級別:正常、關注、次級、懷疑、損失。如果出現不良貸款,商業銀行就會損失一定的本金與利息,進而降低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率,影響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商業銀行將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
二、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
1.企業盲目投資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沒有全面考慮自身的經營情況與經濟承受能力,根據市場的發展盲目擴大投資。為擴大投資規模,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向銀行貸款,如果投資資金短缺就繼續向銀行貸款。銀行不增加貸款,企業新增項目將無法投入使用,銀行前期的貸款也無法收回。除此之外,項目投資不科學使得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差,即使項目投入生產,短期內也無法收回投資成本。企業的還債能力下降,使更多的貸款資金成為不良資產[1]。
2.外部原因的影響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國家對行業的調整較大,近幾年國家強制關停高污染、高損耗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經營活動被迫中斷,導致企業法人無力償還銀行貸款。例如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企業流動資金比較緊張,導致商業銀行貸款成為不良資產。
貸款客戶自身原因造成商業銀行存在不良貸款,貸款人因各種原因在貸款到期時,不能按時償還本金與利息。銀行人員聯系不到貸款人,無法落實貸款的歸還日期。此外相關的擔保人員不愿意提供擔保,從而產生不良貸款。除此之外,銀行員工調動時會存在交接失誤的情況,新任員工對銀行的內部環境不熟悉,工作人員的催收力度有限,進而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增加[2]。
3.金融監管缺乏
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監管側重于合規性監督,忽視銀行的風險性監管。合規性監督的市場敏感度較差,采取的相關措施經常落后于市場的發展,導致商業銀行不能及時防范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部門經常忙于外部監督,對銀行內部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金融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進行檢查時,常流于形式,監管員根據領導的指示與要求,完成相應的統計數據與檢查報表,導致金融監管機構難以對整個銀行系統進行全面監督。
4.信用體系建設不全面
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還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銀行的征信系統行沒有與工商、稅務等部門實現橫向聯網。貸款等繳費信息還沒有被納入銀行的征信系統,銀行對企業法人或自然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法人信用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部分自然人與企業法人故意逃避銀行債務,導致銀行存在大量不良資金[3]。
5.社會原因
目前社會信用環境惡化,相關部門執法力度不夠,不講信用的個人和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失問題得不到法律追究與制裁,進而形成惡性循環。當前我國司法系統普遍存在執行難度難的問題。據相關統計數據得知,商業銀行因不良貸款債權訴訟案的勝訴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但司法機關執行率還不到百分之六。即使銀行的訴訟案件得到執行,但銀行墊付的訴訟費用卻得不到補償。此外處理債務人資產需要交納高額稅費,目前我國的稅費占執行資產的百分之三十。從而在社會上形成了這種現象,“銀行打贏了官司賠了錢”。
三、新形勢下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措施
1.外部層面
(1)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保障落實商業銀行的債權,嚴厲打擊騙貸行為。司法部門要做好普法工作,向社會公眾宣傳相應的銀行法律知識,引導企業法人與自然人遵守商業銀行借貸法規,從而減少銀行不良貸款發生。面對司法部門執行率較低的問題,法律應明確規定不良貸款的處理方式,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問題及時得到化解[4]。
(2)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的信用體系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國家要盡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出臺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促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對于法人惡意逃廢商業銀行貸款的行為,政府可以取消其再融資的資格或者是取消企業的優惠政策。對于自然人,可以采取經濟或者是法律的處罰。
(3)深化銀行體制改革:加快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建設,建立明確的權責制度,金融監管機構要從體制上建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機制。盡可能在商業銀行系統內部引入更多的民營投資者或國外戰略投資者,從根本上消除政府的干預。按照國際銀行運營方式進行管理,建立科學、規范、合理的商業銀行運作模式。建立政企分離、產權明晰的現代化商業銀行產權運行制度[5]。
2.內部層面
(1)完善銀行貸款機制:商業銀行在對外放貸時,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做好源頭工作,對放貸前、放貸中、放貸后三個環節進行分段管理,職權分離,三個環節之間相互制約,強化放貸工作的調查與評估,放貸后對貸款資金及時進行跟蹤管理,采取各種措施減少不良貸款的發生。銀行內部要建立有效的獎勵與問責制度,以員工個人為中心,提高員工的自我約束機,制化銀行放貸人的憂患意識與風險意識。提高銀行內部員工的整體能力與個人素養,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培養員工對不良貸款的洞察力與觀察力。建立銀行不良貸款的責任追究機制,加大對違法放貸的查處力度。
(2)盤活不良資產:如何將商業銀行現有的不良貸款盤活是不良貸款清收工作的重點。商業銀行可以將現有的不良貸款進行統計,將有機會收回的不良貸款整理出來,并指派業務水平較高的工作人員進行貸款催收,降低商業銀行的本息損失。商業銀行內部還可以指定靈活的政策來盤活不良貸款,如指定相應的獎勵機制,根據銀行的貸款清收量,給予員工一定的物質獎勵,進而減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此外對即將逾期或高風險貸款人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如加大債務人?的貸款抵押力度,指派工作人員提前催貸,加大貸款的清收力度。
(3)嚴格執行貸款管理制度和開戶制度:各商業銀行要嚴格執行中央銀行制定的貸款管理制度與開戶制度,防治企業法人多頭開戶,多頭貸款。商業銀行要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將企業的貸款情況與各大銀行聯網??己似髽I與個人的信用指標,對于貸款信用度差,有逃債意象或已經存在不良貸款的企業或個人,禁止放貸。
(4)加強源頭管理工作,提高貸款客戶的質量:銀行在放貸之前,要嚴格審核貸款客戶的相關資料,如企業的資產流動率、企業規模、企業固定資產以及企業信用情況。如果達不到貸款要求銀行可以禁止放貸。建立客戶“黑名單”,對于貸款金額較大,有逾期記錄的客戶要提高警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在不斷增加,貸款風險也越來越大,銀行的不良資產在逐年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就需要從體制上進行改革,建立商業銀行管理新機制,降低銀行的不良貸款?!?/p>
參考文獻:
[1]張爽,崔菁菁,劉帥.我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防范問題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7).
[2]陳曉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影響與防范[J].現代管理科學,2019(6).
[3]王秋瑤.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及對策選擇[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5).
[4]安軍文.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原因及防控方法[J].商訊,2019(11).
[5]蔡文博.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J].現代金融,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