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大學英語這門語言學科來說,學生在學習時,詞匯是基礎,也是關鍵。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機遇與挑戰并存。高校教師在進行英語專業詞匯教學時,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通過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文章先分析英語專業詞匯教學國內外研究現狀,之后對“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優勢及成效進行討論,最后總結出具體教學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互聯網+;專業詞匯;研究現狀;對策
【作者簡介】王桂梅(1983.12-),女,漢族,吉林松原人,長春大學旅游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專業英美文學方向。
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是學生英語學習三要素之一。學生的英語詞匯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重要目標。在“互聯網+”時代,電腦、手機等成為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和必備工具,也為教師的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便利 ,下面筆者就對利用“互聯網+”進行英語詞匯教學的相關事項進行討論。
一、英語詞匯教學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對英語專業詞匯的研究始于18世紀,但在研究初始并未得到重視。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對英語詞匯教學的研究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到20世紀后,以美國為首的“閱讀法”依托對文章的閱讀學習和積累詞匯,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法自創始至今,一直受到大多數學者的喜愛,也是眾多英語學習者進行詞匯學習的重要載體。
2.國內研究現狀。國內對英詞匯的研究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實施英語教學時,注重詞匯的語法、結構和功能教學,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部分,但處于從屬地位。20世紀前,前詞匯教學以翻譯教學為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進行詞匯的讀音、釋義教學,學生只是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詞匯的硬性記憶,而無法掌握詞匯的具體使用方法。20世紀60年代,英語詞匯教學依托“聽說法”進行,教師依托教材中展示的內容向學生傳授語法知識,并解釋句子等。到20世紀90年代,詞匯教學越來越受重視,英語詞匯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方法也越來越豐富,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詞匯教學的優勢及成效
1.優勢。首先,教學資源。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可借助網絡平臺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實現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創新。專業詞匯教學可與慕課、微課等結合,目的是通過層次的劃分,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還可依托網絡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以教材內容為教學基礎,整合網絡資源,提高學生專業詞匯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其次,教學模式。依托互聯網,大學英語詞匯課堂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學生在教師的調動下能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學模式最為顯著的變化的是微課、慕課等的應用,打破了傳統課堂面授的格局。教師將專業詞匯凝練成重點突出的微課視頻,學生通過視頻的學習能掌握重點內容,并通過形象的、生動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利用慕課進行詞匯教學,能夠打破傳統的時間空間限制,能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平臺,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有效率。
最后,教學評價。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專業詞匯的教學評價也將發生轉變,不再以傳統的試卷考試成績為統一標準。教師可以依托互聯網在線學習平臺、微信群等對學生的在線學習進行監督,并與學生線上交流學習問題。教師可以依托在線平臺進行作業布置,通過后臺數據查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同時對作業進行批改。教師借助后臺數據掌握學生在線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學習結果,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列為平時成績,作為學生評價的一部分,利于提高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
2.成效。首先,學生方面。依托互聯網進行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學生可依托教師提供的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學習活動的參與,目的是實現自身學習的個性化。依托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不再受傳統限制。學生依托網絡資源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升英語詞匯的學習效果;學生依托網絡資源進行學習,能夠鍛煉團隊協作能力,能在團隊任務完成過程中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借助網絡平臺,師生能進行無空間限制的溝通,學生能受到教師的指導,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能借助網絡平臺掌握大量專業英語詞匯知識,并掌握詞匯的用法,為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方面。依托互聯網,教師的專業詞匯教學方式、內容、評價等都發生了變化,教學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切入點,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教師以學生思維能力為中心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教師依托網絡進行教學,能規避學生針對傳統課堂學習的抵觸情緒,能夠提高學生專業英語詞匯的掌握能力。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能夠構建專業詞匯高效課堂。
最后,教學成果。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也能依托網絡進行現代化教學,能實現教學的大變革。依托網絡,教師能提高自身的現代化教學能力,能依托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教學內容的豐富,進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依托網絡,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密切,學生愿意與教師交流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也能為學生的學習指引方向。
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對策
1.依托互聯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過程中,只依靠教師的直接教學是不夠的,學生必須有效利用課后時間拓寬學習渠道,如借助網絡資源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依托網絡視頻資源進行詞匯輸入教學。教師在專業詞匯教學時,可以依托網絡視頻資源進行輔助講授,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授“peer pressure”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事先從網絡下載的短視頻,目的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提升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認識“peer pressure”,并將這種認識融入自身的知識框架。另外,口語輸入是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重要渠道,相關統計顯示,一門語言的頭幾千個詞匯大概覆蓋了詞匯或書面材料詞匯的85%。互聯網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口語輸入資源,教師可以根據詞匯學習內容為學生推薦原聲的情景劇等,目的是在提高學生興趣,增加學生的詞匯存儲量,使學生掌握詞匯的應用情境。
其次,利用網絡資源直接呈現詞匯。教師的課堂詞匯教學使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十分有限,為了激發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網絡與詞匯教學進行連接,在課堂上直接連接互聯網,使學生依托網絡的動畫或電子文本等進行詞匯學習。教師在依托網絡為學生呈現詞匯時,要先對詞匯下定義,之后再利用圖片進行詞匯說明,再之后將詞匯與個人進行聯系,導出詞匯的重要性,最后給了詞匯來源。
2.依托互聯網直接進行詞匯教學。專業詞匯是大學英語教學重點,學生在閱讀時必須先了解文章詞匯的含義,學生在寫作時,必須掌握一定詞匯量。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直接依托網絡進行專業詞匯的直接教學。
首先,猜詞和詞匯網站。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有一個內容是讓學生猜詞,這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詞匯學習技巧。猜詞的方法很多,有根據語境猜,有根據單詞的形態猜。語境猜詞是根據課文的上下文意思進行詞匯含義的猜測,主要是學生根據上下文線索確定詞匯的含義。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依托網絡與教學目標相關的語篇讓學生進行猜詞訓練,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猜詞能力。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其展示不同網站,依托網站中的詞根、前綴、后綴的練習等,使學生通過游戲完成詞匯的猜測。教師為學生講授詞匯的形態和詞源,并讓學生進行系統性訓練,能夠使學生學會猜測生詞的含義。
其次,利用網絡確定詞義。學生通過詞匯猜測在無法確定詞匯含義的情況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詞義查看。網絡確定詞義主要通過網絡字典等,依托字典的屏幕取詞功能、全文翻譯功能、真人發音功能等進行專業術語、同根詞、同義詞和短語的查詢。
3.依托翻轉課堂進行專業詞匯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科技手段能助力課堂教學,能滿足英語專業詞匯教學對教學模式創新的需求。教師可依托互聯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在全面了解學生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目的是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以某個主題作為翻轉課堂的主要內容,給學生預留思考空間,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通過互動完成詞匯的學習。在基礎詞匯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詞匯拓展,如在進行形容詞后綴-proof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西方諺語等向學生展示后綴的使用方式。依托翻轉課堂的專業詞匯教學,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重難點,并請教教師,得到問題答案。在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對學生的發音、詞匯含義掌握等進行錯誤糾正,以提升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
4.依托微信平臺進行專業詞匯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可以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實施。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是常態,利用手機進行交流與溝通是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教師可以依托微信進行專業英語詞匯教學,目的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廣泛融入學生的詞匯學習過程中。微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依托,是學生之間交流的主要工具。利用微信進行專業詞匯教學,教師可以先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學習內容的布置,學生登錄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下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依托平臺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監督和匯總。還可以依托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解決詞匯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學習內容可由教師提前制作,如以PPT形式或以微視頻形式進行展示,目的是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針對性。另外,教師可以進行導學案的有效應用,將導學案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安排進行詞匯知識預習。在課堂上的前半段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后半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之后以小組形式展示討論成果。對于學生經常弄混的“sick” 與“ill”,教師可以設計導學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討論、總結,能對兩者的使用方法進行分辨。
總之,互聯網為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提供了新的改革契機,教師要重視英語詞匯教學,要重視互聯網模式的應用,目的是幫助學生夯實詞匯知識基礎,為后續的英語綜合應用奠定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認識到網絡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影響,先依托互聯網提升學生的專業詞匯學習興趣,之后依靠互聯網直接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微信公眾平臺教學等豐富學生的學習模式和學習內容,在提高學生英語專業詞匯儲備量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雨斐.互聯網環境下智能手機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卷宗,2020,10(6):299.
[2]戴瑛.“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優化策略分析[J].讀與寫,2020,17(1):1.
[3]文智敏.“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英語詞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7):152-153.
[4]陳榮生.“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30):22.
[5]駱煥玲.“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