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 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面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作出的戰略調整,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百年目標有著重大意義。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國內發展優勢為條件支撐、以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根本保證、以供需更加適配為方向指引。針對江西存在的消費需求出現萎縮、投資結構有待優化、改革步伐亟待加快、開放程度相對較低等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問題,建議挖掘消費潛能,讓消費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主心骨;優化投資結構,讓投資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強心劑;加快改革步伐,讓改革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加速器;提升開放水平,讓開放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助推器。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內在邏輯;需求側;供給側;江西
[作者簡介]黃鷹西(1989—),女,中共撫州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江西撫州 344000)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針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結合國內大市場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江西作為連續多年經濟增速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地區最具潛力省份,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在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時代命題下,江西將交出怎么樣的答卷,這個問題亟待我們思考和關注。
一、深刻認識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緊迫性和主動性
(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當前面臨國際形勢作出的戰略抉擇
今年是極其特殊、極不平凡的一年,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的發展形勢極其嚴峻、極其復雜。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第一大變量。疫情的大流行導致百年不遇的大封鎖,造成了1929—1930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大衰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這次經濟大衰退具有同步性衰退、程度極深、時間持續較長、波及面寬以及世界經濟恢復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等五大特點。[1]其次,中美關系持續緊張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第二大變量。美國之所以把我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根本原因是自認為我國的和平崛起已經威脅到其全球霸權地位,再疊加總統大選政治需要等因素,今年以來,美國對我國實施頻繁性、全方位、全政府行為的打壓。總之,無論是疫情還是中美關系的持續緊張,都是造成這次世界經濟大衰退的重要因素。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當前已經形成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可能受到“兩頭夾擊”,沖擊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進而威脅到我國經濟發展的自主權。因此,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意味著牢牢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以國內的“穩”來應對國際形勢的“變”。
(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國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由于前些年經濟增長過快積累了一些問題,加上發展中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導致我國仍然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比如,2003-2019年我國基尼系數處于0.46-0.50之間,意味著貧富分化較為嚴重;又如,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呈現逐步加大的趨勢。發展不充分主要是指發展潛力釋放不足、發展中還存在很多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突出短板有:從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從區域看,主要是深度貧困地區;從領域看,主要是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2]又比如人均GDP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還存在不少差距,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而美國高達6.5萬美元。因此,我國要立足于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更多地依靠國內大循環,更好利用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落實“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抓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六保”是中央在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下堅持底線思維作出的最新決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只有實現“保”的底線,才能實現“穩”的預期,進而實現“進”的突破。“六保”中最重要的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而這三者中最關鍵的是保市場主體,因為只有保住了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保住最大的民生,而保市場主體要以經濟穩定增長為前提,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貿受國際環境影響最大。今年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3.2%;相比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受到的沖擊更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旅行服務進出口,同比下降42.9%。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消費、投資“兩駕馬車”為引領,推動落實“六穩”“六保”工作。
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邏輯
2019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系統優化。[3]因此,分析經濟問題要堅持系統論和協同論的方法論。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如圖1所示。
(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條件支撐:國內發展優勢
我國有市場優勢、產業優勢、制度優勢等三大顯著優勢。市場優勢方面,我國擁有包括4億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形成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擁有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進程中伴隨的巨大投資潛力。產業優勢方面,我國是全球唯一的全要素全產業鏈的工業國,有1.2億多市場主體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有1.7億各類技能、各種層次的配套人才。制度優勢方面,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并出臺了全方位的政策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保證:貫徹新發展理念
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導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是要以科技強國為支撐。由于一些掌握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鍵核心技術、重要機器設備的進口受到限制,導致我國某些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面臨“卡脖子”局面。二是要以協調發展為突破。擁有沿海城市、開放城市數量最多的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中明顯超前于西部、中部甚至東北部地區。另外,同一區域不同城市之間發展差別也較大。比如,在中部地區的六省中,2019年經濟總量居于首位的河南是末位山西的3.18倍,而江西位居第五位,如表1所示。三是要以“兩山理論”為要求。我國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仍面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和矛盾。四是要以擴大開放為動力。一方面,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也要依賴于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與協同。五是要以共享互惠為目標。讓人民享受發展紅利,不斷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
(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方向指引:供需更加適配
2015年我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基于供給端相對于需求端存在的問題更多,而今年突發的疫情阻礙了人流、物流的正常往來,導致需求大幅萎縮。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在需求端和供給端同時發力,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而且,還要認識到,只有不斷釋放出需求潛力,才能推動更多有效供給,推動企業擴大再生產,從而進一步暢通整個國內經濟循環系統。需求端發力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既要全面促進消費,也要擴大有效投資。因為隨著我國在加大出口的同時加大進口,凈出口對我國經濟拉動作用有限,而消費和投資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大主要因素,如圖2所示。供給端發力要牢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對內改革不斷打通國內大循環的堵點,暢通國內大循環;擴大內需和擴大開放并不矛盾,[4]通過對外開放可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并且在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發揮更大作用。
三、構建新發展格局江西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消費、投資、改革、開放四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會直接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問題。
(一)消費需求出現萎縮
一是消費主體的信心指數顯著下降。如圖3所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曲線總體上居于2019年曲線下方,尤其4-8月,與同期差距很大。二是消費市場分化明顯。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總額4195.3億元,同比下降4.2%。其中,相比于日用品、糧油食品、藥品等剛性需求類商品,汽車等非剛性需求類商品整體下降幅度較大;相比于網絡消費等線上消費模式,線下消費不夠景氣;相比于便利店、超市等與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密切相關的業態,非便民業態發展乏力;相比于其他行業,旅游、住宿、餐飲、娛樂、商場等生活服務類行業受到的沖擊最大。造成這種情況,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長期因素。短期來看,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市場需求出現暫時性萎縮;長期來看,一方面,我國的收入分配結構有待改善。當前,我國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包括農民占多數在內的6億多中低收入群體,但紡錘型收入分配結構還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國居民在住房、教育、醫療三大民生上的支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消費水平。2019年,居住、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三項支出合計占到人均消費支出的43.9%,對消費形成了巨大的“擠出效應”。
(二)投資結構有待優化
今年全省一季度經濟負增長,二季度企穩回升、由負轉正。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9%,主要是依靠投資帶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投資增長7.3%,位居全國第六、中部第二,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三大產業投資增速相差較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三大產業投資增速由高到低依次為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速為20.6%,第二產業為6.0%。二是基本民生領域投資結構有待優化。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衛生投資增長39.0%,而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長期性的醫療、教育、環境保護、新型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力度有待加大。今年1-8月,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3%,其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明顯低于道路運輸業等傳統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三是區域之間投資增速差距較大。全省11個設區市中,今年1-7月,固定投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8%的設區市數量達到7個,如表2所示。其中,最高的設區市為鷹潭市,投資增速高達9.9%;而最低的設區市為省會南昌市,投資增速為3.7%。四是民間投資下降明顯。今年1-6月,全省國有投資增長17.7%,非國有投資增長1.9%,其中,民間投資下降1.6%。
(三)改革步伐亟待加快
產品市場上供需不匹配,有效供給不足。近些年來,婺源、廣昌、梅嶺等地相繼開發了滑翔傘、熱氣球、直升機等備受游客青睞的低空旅游產品,但整體還處于初步開發階段。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一是產業鏈不完整。以航空產業為例,本省航空產業基礎雄厚,是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相對于前端研發、中端制造,本省航空產業的后端應用是短板,比如通航發展遠滯后于制造業發展。趙賢蕓等認為,科技引領不強勁、人才供給不充足、金融支持不充足等是制約本省航空產業配套發展的瓶頸。[5]二是物流成本較高。以撫州市為例,通過向全市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的汽車及零配件行業的企業發放問卷,得出物流成本占總成本比重在10%-20%的民營企業數量達到樣本數量的40%,意味著物流成本是制約撫州汽車及零配件行業民營企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撫州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公路運量比重高、鐵路運量比重低。三是要素合理流動存在障礙。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數據等五大要素沒有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以勞動力要素為例,大量的勞動力要素由城市單向流向農村,是導致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6]重要表現有:一是本省城鎮人口不斷增加、鄉村人口不斷減少,這是因為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必然導致部分勞動力從農村持續涌入城市,如圖4所示。二是農民工作為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的主力軍,如表3所示,本省農民工數量占鄉村人口總數的比重逐年上升,且農民工數量逐年增加;流出本省的勞動力與本地農民工數量相差保持在280-300萬,需要引起政府重視。
(四)開放程度相對較低
由于地處內陸,江西對外開放水平較低。2018年,中部地區經濟外向度為10.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3.1個百分點。今年1-7月,全省進出口在全國外貿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逆勢增長,增速高于全國28.0個百分點,但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僅為1.6%。一是進出口結構不優。如圖5所示,民營企業進出口占全省外貿總額超過七成,外資企業進出口雖然占比達21.1%,但增速同比下降8.8%。二是有些產品出口增速較大但出口額不大。比如筆記本電腦出口增長134.5倍,但出口額為22.8億元;平板電腦出口增長3.4倍,但出口額為8.4億元;醫療器械出口增長44.4%,但出口額為8.2億元。三是出口產品分化明顯。藍牙耳機、手機、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額較高,分別達到174元、101億元、59億元;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藍牙耳機、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出口增速較大;而鞋靴、箱包、服裝等生活耐用品下降幅度明顯,分別下降36.5%、24%、15.5%。
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江西路徑選擇
要堅持問題導向,從消費、投資、改革、開放四個方面下足功夫,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交出江西的合格答卷。
(一)挖掘消費潛能,讓消費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主心骨
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不斷釋放消費潛力。一是要出臺一系列的促消費政策和舉措,提振消費者信心。通過提升消費層次推動汽車等非剛性類商品的消費,要加快恢復旅游、住宿、餐飲、娛樂等文旅休閑領域的消費,要抓住線上消費新機遇,比如繼續探索實施2.5天彈性上班制度、向全省人民發放消費券等。二是要在找準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尋找新的區域增長點和增長極。比如本省要加快培育航空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要深入貫徹落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是促進消費的前提,當前形勢下,穩企業、保就業非常重要。要做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中低收入群體,從而構建以中高收入群體為引領、中低收入群體為基礎并逐步提升的消費結構。而這其中,縮小以農民為主的中低收入群體要通過抓三農建設、抓鄉村振興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四是省財政要加大基本民生支出,尤其是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進而改善居民個人的消費結構。
(二)優化投資結構,讓投資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強心劑
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不斷增加有效供給。一是要加大工業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工業技改投資、高新技術行業投資等。二是要優化民生領域投資結構,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出現的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短板領域,要加大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長期性的醫療、教育、環境保護、新型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的投資力度。尤其是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要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補短板、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即包括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以人為核心、以縣城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比如加大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等力度。除了道路運輸業,還要進一步加大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投資。三是要引導和鼓勵民間投資。趨于資金的安全性考慮,很多民間的資金處于閑散狀態,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0.1%,實現了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可見政府財力非常緊張。因此,光靠政府進行投資難以發揮出最大的經濟帶動效應,政府還要引導和鼓勵非政府性性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
(三)加快改革步伐,讓改革成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加速器
充分發揮改革的牽引作用,不斷釋放發展動力。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7]因此,要以創新推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以科技創新為前提。既要加強基礎應用和應用研究,更要加強重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基礎研究;既要加大R&D經費投入,更要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不斷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既要以打造全產業鏈為目標,也要實施強鏈筑鏈補鏈延鏈等工程;既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通過科技創新激發和創造新一輪市場需求。二是要以制度創新為保證。充分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政府要轉變職能,在創造最佳的外部環境上下足功夫。比如,在政策方面,要狠抓中央出臺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要素改革等各項政策的落實,還要根據上級決策部署、結合全省實際出臺更多的惠民利企政策,真正解決各大經濟行為主體關切的重大問題。在支持企業發展方面,要持續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和“五型”政府。三是要以人才創新為支撐。一切競爭,歸根于人才的競爭,因此,要大力推進人才創新,以抓教育為根本途徑和重要抓手。既要培養應用型人才,也要培養研究型人才;既要加碼人才引進,更要重視挖掘和培養當地本土人才;既要重視人才的物質激勵作用,更要重視人才的精神激勵作用。
(四)提升開放水平,讓開放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助推器
充分發揮開放的窗口作用,不斷增加發展活力。面臨的困難挑戰越多,越要堅持擴大開放。一是要通過保企業穩外貿。外貿受國家環境影響最大,面對今年這種變幻莫測、極為嚴峻、極其復雜的國際形勢,要打好各項穩外貿的組合拳,通過保市場主體來實現穩外貿。二是要優化外貿結構。要提升外資企業進出口份額,不僅要認識到外資可以為本省發展補充資金,更要認識到外資背后的先進技術、機器設備、先進管理經驗等可以優化本省優勢產業的產業結構,尤其是在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以及一些新興產業領域。要在加大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同時,擴大生活必需品的出口。要培育和引進更多的龍頭外貿企業,發揮其對本省外貿發展的引領和骨干作用。三是要打造更多的開放平臺。在歐盟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要更好地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和東盟市場。要充分利用毗鄰長珠閩的區位優勢,積極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要建好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等開放平臺。
[參考文獻]
[1]陳文玲.世界經濟大衰退的五大特點[N].北京日報,2020-8-24(06).
[2]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J].求是,2020,(6).
[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12-13(01).
[4]習近平.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J].求是,2020,(21).
[5]趙賢蕓,鄭婷等.促進產業配套做大做強江西省航空產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6).
[6]陶爽.基于要素流動視角的城鄉融合研究——以江西省為例[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9.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交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