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娟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發展,立德樹人目前成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教學中需要將德育和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古詩詞中也往往蘊含了豐富的德育因素。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探索古詩詞教學能夠滲透德育的方式,有效地借助古詩詞教學開展小學階段的德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德育
新課改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德育,但是因為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目前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還沒有完全地做到位。新課標中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更加重視,而古詩詞教學恰好能夠有效地滲透德育。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地探索古詩詞教學的新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在進行古詩詞知識的傳授中能夠不斷地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素養的提升。
一、借助古詩詞教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在德育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愛國主義關系到了國家未來的發展。而在古詩詞中就蘊含了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內容,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好這些古詩詞對小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德育更加深入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應該利用古詩詞去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應該肩負的職責和歷史使命。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中涉及的三首古詩其實都蘊含著愛國主義的情感,那么教師就應該把握住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專題式的授課,讓學生了解陸游筆下的《示兒》,在自己臨死前還不忘國家的統一大業。讓學生去了解龔自珍筆下的《己亥雜詩》,感受龔自珍的愛國情感。通過這些古詩詞背景故事的介紹和文字中流露出來的情感,有效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古詩詞對學生開展熱愛農村、熱愛田園生活的教育,讓學生去領略古詩詞中蘊含的美麗的鄉村風光,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四時田園雜興》和《清平樂·村居》,通過古詩詞的文字和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熱愛自己家鄉的一種情操,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借助古詩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德育中情感方面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學生通過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人間的親情和友情,使得學生能夠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渲染。在我們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古詩詞都蘊含了豐富的情感,有的是訴說思鄉之情,有的是抒發友誼,有的則是表現親情,這些感情因素都可以作為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教師應該善于從這些素材中去挖掘,豐富教學的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三首》中的《楓橋夜泊》時,讓學生去感受其中蘊含的思鄉之情,通過“孤”字體會詩人遠離家鄉的愁苦之情。又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是一首王昌齡寫給友人的送別詩,通過這首詩的學習去體會友情。還有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學習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是王維重陽節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作的,通過對古詩詞背景的介紹和對詩句中字詞的賞析,讓學生體會游子思鄉懷親的感情。通過對這些蘊含豐富情感的古詩詞的學習和背景文化內容的拓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三、利用古詩詞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德育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還有人生觀,讓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那么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古詩詞中的深意,適當進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從而對學生展開全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在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中其實也有很多的古詩詞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而這些古詩詞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素材。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中的《石灰吟》,這首古詩是于謙創作的,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展現出了自己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還有一種大無畏的正氣,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古詩詞中蘊含的這些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教育。又比如,這一單元中的古詩《竹石》,是一首詠竹詩,這首詩對立根于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進行了贊美,同時也表現出作者自己不隨波逐流的一種高尚的情操,所以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就可以針對這一主題思想來進行價值觀的培養。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體會其中的情感,讓學生受到較好的傳統文化熏陶和感染,從而傳承中華文化傳統美德,較好地實現德育滲透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古詩詞教學有效地進行德育,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的同時,塑造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參考文獻:
[1]楊彩榮.在讀中感悟,在悟中積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新一代,2017(19).
[2]蘇建軍.閱讀,體悟,升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8(7).
[3]林惠敏.激活資源,品讀感悟,高效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