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酉梅
摘 要: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深遠。在社會發展不斷進程中,創新能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設,國家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創新思維能力人才的培養,因此,創新思維能力有著無法超越的重要性。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創新思維
在實際生活中,通常在對事物進行信息收集、整理時能夠發現內在的規律,人們在此基礎上總結和分析往往能夠創造新的組合,并對未來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其實就是創新思維的發展過程。其實,創新思維也是可以通過培養和訓練形成的,創新思維的培養逐步形成創新能力,其價值是無限的。
一、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不夠注重課堂內容設計
受傳統教育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步驟和思路教授學生,不夠注重實際操作和創新,課堂教學設計存在的不合理局面。小學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維,處于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的簡單思維,多數學生已經習慣于這一模式,學生在拿到了數學題后,在解題思路上基本按照固有的技巧或記憶開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學生不太愿意表達創新的想法
創新性思維是依托自己儲備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然后讓頭腦內的知識通過創新性思維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另辟蹊徑地解決問題。在實際中,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內心的不自信導致,學生普遍都有怕犯錯的心理,對待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自己發現的問題會產生的多種思路但卻往往不敢表達;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沒有重視引導和啟發,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缺乏適當鼓勵,這些都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所阻礙。
(三)缺乏對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
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是需要思維意識的,在數學解題時需要培養學生專研求知的意志力和學習力,數學意識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迸發出新的思路。在傳統的教學中沒有思索和領悟,忽視了數學意識的培養對創新思維培養的促進作用。
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對策
(一)尊重個體差異,設計開放式教學方法
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由于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非常多,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特有風格,思維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盡可能通過開放式的設問刺激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真實感和變通性,讓學生可以應用自己的思路來進行解答,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例如,在教學余數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關于服藥的開放式問題,通過列舉出一些條件:藥瓶中裝有40粒藥丸,每天需要服用4粒,且到今日是第5天,吃了20粒,那么大家看下還剩多少粒?可以多少天能服用完呢?這些簡單的提問可以讓學生立刻能夠解答,對此,教師可以再進行變換式的提問,比如醫生另囑咐需要和第二種藥一起服用,第二種藥每天吃3粒,那么到第5天的時候兩種藥共計吃了多少粒?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提問進行加工而轉換成自己的思維,通過多樣化的提問能夠獲取更全面的知識信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同時,教師可以采取討論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數學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傳統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采取研究論證式進行發現問題和尋求答案,將極大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升。
(二)學會提煉總結,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需要學生按照不常規的思考方式和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并找到不同的解決思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膽設想,采取多種算法解答數學題目,并組織學生通過計算對結果進行研究,從各角度評價中全面掌握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懂得提煉核心的信息,促進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
例如,五年級“循環小數”概除以3等于多少、28除以11等于多少?當學生發現怎么也計算不完時,教師提問學生發現了什么問題、商的小數部分有何特點?最后總結:像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接下來便對這一數學概念再設計有效深化數學知識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
(三)科學指導,掌握數學創新策略
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時還需要制定科學的指導策略,使學生能夠沿著正確的思維方向發展,最終實現新課改對教學品質的要求。在開放數學課堂中,通過例題示范教學或者專題訓練,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對比、換位思考、引用延伸,有意識地教會學生掌握數學創新策略,并逐漸轉化成為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在不特定情形時準確找到實踐策略。
例如“13億顆玉米粒有多重?”學生看到這道題肯定會皺眉頭,13億這個數字太龐大了,要想知道13億顆玉米粒的重量,首先得數出13億顆玉米粒!看起來還真是個大工程啊!但是,真的有那么麻煩嗎?在計算這道題之前,教師不妨帶領學生溫習一下“曹沖稱象”的故事,以此啟發他們:先計算少數玉米粒的重量,比如先數100顆玉米粒,把重量記錄下來,算出13億里面有1300萬個100,那么13億顆玉米粒的重量就是100顆玉米粒重量的1300萬倍。這樣計算是不是就簡單多了呢?經過這樣的引導之后,教師就不必再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換,讓學生自己嘗試是完全可以的。
(四)生活型作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生活處處都是數學學習,數學作業要基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為背景提出,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最熟悉,平時的常識積累都來自于此,更容易把自己的經驗與學校里獲得的知識聯系。在生活型作業中,可以引入社會熱議的主題,例如垃圾分類中的數學作業調查,請觀察你家每天需要的塑料袋件數?請計算平均一年的丟棄量?干濕垃圾投放比重是多少?總結垃圾分類的幾點技巧及建議?這些生活型的數學作業增加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思考并更快地鞏固所學知識,這樣才能逐漸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開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讓學生能夠更多的發現自己閃光點,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快樂的學習中增強自信。同時,開放性作業的設計使學生樂意做作業,加強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和創新思維策略指導,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作業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潔.開放課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之教學實踐[J].發現:教育版,2017(7).
[2]劉定先.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創新小學數學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7(11):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