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3)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珍視幼兒游戲活動的獨特價值,促進幼兒快樂健康成長”與“完善教師培養體系、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嚴格教師隊伍管理”。十九大中“幼有所育”的提出將幼兒健康的實現擺在了滿足民生需求的重要位置。我國城市幼兒體質、健康的現實及環境致因體現了幼兒體育服務需求內涵的多元化,但市場供應主體存在不同程度的無效供給、人才職業化程度不高且服務同質化現象明顯。借助高校體育院系的幼兒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急需構建。因此本研究以幼兒體育培訓行業發展和幼兒師資人才的培養問題為導向,試圖分析當前幼兒體育面臨的主要發展問題,在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發布的政策背景下,對幼兒體育培訓行業與高校體育院系“產教融合”發展路徑構建的迫切性和急需性進行分析,基于高校、市場、幼兒園、政府和媒體五個層面提出建議措施,旨在為幼兒體育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通過對河南省焦作市市區8所幼兒園(公立2所,私立6所)的走訪調查發現,8所幼兒園中只有3所配備有專門的體育教師,且主要集中擔任游戲活動的教學,其余5所幼兒園主要通過教育合作的形式向市場聘請體育教師和購買幼兒體育課程。但不管是配置專門教師還是購買課程的幼兒園都存在著一位老師承擔著多個班級的體育游戲活動教學,其師幼比的配置比例要遠遠要低于1:16-1:20的標準。此外通過調查發現,幼兒園教師的體育素養普遍不足,幼兒園體育游戲課程急需高質量、專業化幼兒體育教師的參與。在“全面二孩”背景下,不僅要滿足幼兒園體育師資數量需求,更需要滿足因幼兒園教師體育素養不足所引發的質量需求。
得益于國家層面對幼兒體育的重視程度和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觀念轉變,體育的多元功能也慢慢被人們所認可,幼兒體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面對幼兒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現實問題,家長對幼兒體育服務的購買欲望更加強烈,幼兒體育培訓行業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般“瘋狂”發展,為幼兒身體健康成長需求提供了多樣化和高質量的幼兒體育產品與服務,促進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幼兒體育培訓市場的興起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體育產業的市場發展潛力與就業空間巨大,另一方面也從側面說明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過程并不順利,幼兒園缺乏能夠開展體育活動的專任體育教師,在面對幼兒體質健康下降和對體育游戲的巨大需求時,也只能通過教育合作向市場購買課程來補充,但就目前幼兒體育培訓市場展現出來的優勢一般,其行業發展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幼兒體育培訓服務從業者教學理念認識不到位、缺乏教學經驗和行業失范情況的發生,說明了幼兒體育培訓服務行業從業者職業素養未達標的問題,這對我國幼兒體育行業日后的發展將是“百害而無一利”。
近年來,我國幼兒體質健康問題成為社會焦點話題,通過對2010年與2014年國民體質檢測數據總的對比發現,我國幼兒在總體身體素質向好的同時,靈敏、耐力和速度等指標有所下降,超重與肥胖趨勢凸顯,間接反應了我國幼兒體育活動不足的問題。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的設計者與執行者,其體育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的品質。然而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教師的配置都難以滿足現實需求,在新一輪人口政策所引發在園幼兒人數激增和幼兒體育培訓行業火熱的發展勢頭下,對當下幼兒體育培訓行業與高校體育院系“產教融合”發展路徑探討是有必要的。
幼兒體育培訓行業與高校體育院系“產教融合”發展路徑的構建,不僅是彌補“供給側”改革下市場對幼兒體育人才增量需求短板的現實措施,更是創新就業思路、開辟就業路徑的有效嘗試。截至到2015年年底,我國共有446所高校設置了852個體育學類本科專業點,體育學類本科專業總在校生人數達到28萬在本就市場就業空間有限的環境下,高校體育點增設和體育專業招生人數的擴充,造成高校體育教育就業形勢嚴峻,就業質量不盡人意,嚴重威脅其專業的健康發展。據麥可思公司調查研究,體育教育2010-2014年連續5年被列為“紅牌專業”。與此同時,高校體育專業在面對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新需求”下,在發展過程中也一定程度存在“供需失衡(錯配)”的問題。在如此嚴峻的專業就業形勢下,幼兒體育培訓服務行業的發展將為我國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就業開辟新的途徑。
因此要完善高校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在體育專業核心課程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增設與學前教育相關的基礎理論課程(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學前游戲等)。如廣州體育學院在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育與健康方向)設置之初,鼓勵學生選修學前教育專業音樂、美術、教具制作等方面的課程。同時,有條件的師范性院校可以采用體育與學前合作辦學模式,打通體育專業與學前專業的資源壁壘,共建互補性的課程平臺、形成互認學分的培養機制。此外,與地方幼兒園建立長期合作,開設實踐基地,加強體育專業學生幼兒體育教學的實踐能力。
首先,幼兒體育人才的培養首要明確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不是說市場培養的就是為了培養經營者而不是教育者。幼兒體育培訓服務雖多由市場供給,這一特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經濟導向,但更要承擔其培育幼兒的教育價值。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性作為培養方向定位的同時,更要與以人為本、面向社會、面向幼兒,將教育價值的實現作為首要目標,培養教育者定位與職業性取向相結合的專業化幼兒體育人才,不僅在謀求市場經濟利益的同時,兼顧對市場教育價值的實現,提升行業整體經營理念;
其次,建立與高校、幼兒園的多方合作,利用好高校科研、人才優勢與幼兒園課程、實踐優勢,實現三方合作,資源整合;更要做好職前、職中與職后培訓,將幼兒體育培訓能力的全面提升貫穿幼兒體育人才培養的始終;此外,更需制定行業考評標準機制,把控質量關;切實提高幼兒體育從業者的薪資待遇,做到留住人才。
國家和地區的制度與相關政策是決定學校體育環境建設的重要因素。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進一步推廣,幼兒體育的發展將迎來新的春天,因此要加大對幼兒體育發展的重視程度,改變以往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司、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都不涉及幼兒體育活動的管理的“夾縫中求生存”的現象;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做好就業信息的管理工作,建立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信息溝通渠道,以美國政府為例,政府部門特別是勞工部承擔的是對整個體育職業的規劃和指導功能,為體育相關職業的發展提供指導。加強財政激勵,在對待諸如幼兒體育培訓等教育行業,可以適當給予貸款與稅收優惠;面對幼兒體育人才培養費用過高的問題,在幼兒體育人才的培養環節給予經濟補貼,如奧巴馬政府為充分增強幼兒教師的職業吸引力,為“準教師”提供獎學金或減免學費 (teaching service scholarships),鼓勵其投身幼教行業;同時更要提升對學前教育行業的財政補貼,切實提升學前工作者的薪資待遇,做到留住人才。從完善相關立法、設置標準化課程體系、培養幼兒體育健康教育人才等方面入手,積極推動我國學齡前兒童體質與健康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幼兒園虐童、性侵和投毒等校園安全事件有所發生,媒體一方面積極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對幼兒園校園安全建設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不良媒體肆意渲染,錯誤引導大眾輿論,有損于幼兒教師的正面社會形象,而男性作為幼兒體育人才的主力軍,其參與幼兒體育行業的熱情也受到了媒體錯誤輿論導向的影響。因此媒體應秉承實事求是的報道原則,切勿為了吸引社會眼球而肆意渲染。此外,更要主動求變,做好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引導,改變以往社會傳統觀念下人們對幼兒教師的故有偏見,幫助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使更多的新鮮血液積極樂觀的投入到幼兒體育教育中來。
距“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實施已過去三年,第一批適齡兒童開始入園,新一輪幼兒人口規模擴充下,在本就幼兒園體育師資不足和幼兒體質健康的迫切需求之下,幼兒園體育人才的有效供應將會成為制約幼兒體育發展的“頑疾”之一。幼兒體育培訓服務行業的興起也引發了對幼兒體育人才的訴求,但單靠市場培訓提供服務難以有效“止血”,幼兒體育人才數量與質量的問題解決根本還需要從幼兒體育培訓行業與高校體育院系“產教融合”下的人才培養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