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要:西安市鄠邑區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經過9年的發展,其所承擔的財政監督和管理職能得到了有效發揮,日漸受到政府、建設單位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和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繁榮,建設項目不斷增多,項目建設內容不斷拓寬,然而財政管理越來越追求精細化、科學化,對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評審質量始終是第一要求。在抓評審質量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提高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水平至關重要。
關鍵詞: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水平;對策建議
一、鄠邑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發展及運行模式
鄠邑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成立于2010年,為鄠邑區財政局的內設科室,由局黨委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2017年7月1日,戶縣撤縣設區正式掛牌,稱為鄠邑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隨之更名為西安市鄠邑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中心始終堅持“不唯增、不唯減、只唯實”的評審理念,以服務全區項目建設和項目建設單位為宗旨,經過9年的發展,目前業務運行較為平穩,評審范圍不斷拓寬,服務的建設單位不斷增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
多年來評審中心人員一直維持為3人,屬區財政局下屬全額事業單位編制,遇到項目送審較為集中時段,工作壓力較大,目前缺乏具有造價資質或造價專業的人員,主要依靠合作中介機構的專業技術力量完成項目評審工作任務。我中心人員積極學習造價、圖紙等相關知識,全力做好組織、協調、管理、服務工作,縮短評審時限,提高評審質量。
二、鄠邑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項目評審情況
2010—2018年累計完成工程類項目評審1 131個,送審造價87億元,審減12億元,綜合審減率達13.8%。2011年前由于評審中心剛成立,項目送審數量少,送審資金總規模較小。2012年以后,評審中心運行基本順暢,財政投資評審項目送審數量和送審資金量趨于穩定,不斷增加。2012年送審項目50個,送審造價約4.07億;2014年送審項目達190個,送審造價約16.7億;2015年送審項目數量228個,是9年里數量最多的一年,但多是資金量小的工程項目,因而送審資金總量不大;2016—2018年近三年項目送審數量相對穩定,每年多于120個,綜合審減率維持在12%。切實履行了政府投資的“守門人”的職責。
三、當前評審工作開展中存在的不足
當前評審中心的運作模式基本可以滿足我區財政投資項目建設評審的需要,受科室人員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制約,主要依托合作中介機構開展評審工作。戶縣撤縣設區已有2年,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形象,區域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同時也對財政投資類項目的建設、管理、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評審工作的開展也應分析形勢,及時適應,故而當前評審工作開展顯然存在一些不足:
1.項目建設單位對財政投資評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大多數項目建設單位已經意識到財政投資評審環節對項目建設的重要性,能在項目前期準備階段積極與我中心對接咨詢,了解評審相關程序、送審資料如何準備、評審時限,及時充分準備資料,為項目真正啟動評審工作節約時間,而且項目送審資料規范,縮短了評審時限,保證了評審質量。但仍有部分建設單位未認識到項目建設前期評審介入的重要性,認為評審環節多此一舉,不僅耽擱時間,反而壓縮了利潤空間,等項目竣工驗收環節或是上級資金方檢查項目時,要求出具項目招標前的評審報告,才來中心要求對項目進行評審,補充評審報告。
2.對外宣傳薄弱,局限于申請評審的項目建設單位
中心人員較少,對外宣傳工作極為薄弱,局限于向中心發出申請評審的項目建設單位,很少走出去和建設單位主動對接,了解今年的項目建設計劃,有上級資金和本級資金建設的項目情況,需要進行投資評審項目數量、建設內容以及具體送審時間。通過溝通,中心可以更好地制定評審計劃,提前解決集中送審期間人員短缺等問題,也間接導致很多單位對財政投資評審工作認識不足,參與度低。
3.技術人員缺乏,有時會受制于合作中介機構
一些資金量大、建設內容復雜的項目,加之項目建設單位的施工圖紙、預算編制不唯實、不專業,這就要求中介機構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準,及時發現送審資料中存在的工程量漏項、錯項、材料價過高等問題,經過雙方來回對賬,刪減不合理工程量,調減部分材料價,最終確認評審結果。這一過程中,如果我中心合作中介機構專業技術欠缺,就容易被項目建設單位左右,不能發現存在的問題,或者中心合作中介機構專業技術素質過硬,但職業道德操守出現問題,和項目建設單位串通,導致我中心十分被動,進而影響評審質量。另外,逐利性是企業的本能,中介機構在項目評審過程中會追求一定的核減率,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心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完全依靠合作中介機構。
4.財政投資評審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
當前,評審中心工作的開展,主要依據財政部出臺的《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規定》及相關文件,市級和區級關于財政投資評審工作開展相關的制度、文件很少。財政部出臺的關于財政投資評審的相關規定,屬于部門規定,具體到省、市、區縣地方政府開展投資評審工作時,仍然缺乏可靠的依據,操作性不強,因而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法律約束力受到極大的削弱。
四、提高我區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水平的對策建議
當前評審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中心人員學習、改進,進而更好地推進評審工作精細化、科學化,助推財政投資評審更好發揮財政監督和管理職能,更好地服務于項目建設和項目建設單位。
1.加強溝通交流,做好宣傳提高對財政投資評審的認識
每年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組織1—2次大型宣傳講座,要求區級相關部門、鎮街領導及項目建設科室負責人參加,邀請省、市財政投資評審部門領導、造價咨詢方面的專家進行授課,講解項目評審程序、送審資料、評審成果利用等方面內容,增強大家對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認識、理解和支持;另外,要主動走出去,了解一段時間內送審項目評審情況,匯總存在的問題,到相關送審單位召開座談交流會,指導項目送審資料準備、評審中注意事項等,從而提高項目送審質量。
2.增強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管理,發揮其應有的優勢
一是重視日常考核和年底考核,促使中介機構強化工作責任,提升業務能力,提高評審質量。若中介機構出現重大失誤,發生達到合同解除的情形,雙方解除合同,取消其評審資格,甚至追究相關責任,保證項目評審質量。二是堅持業務討論會,對評審過程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總結提煉評審成果;三是以造價為契入點,對項目評審中發現的違反建設程序、降低質量標準、高估冒算等重大問題,通過協調對接會、報告內容等形式及時披露,并提出合理建議,推進財政投資項目規范化管理,使評審成果得到進一步推廣運用。
3.提高服務意識,全力服務和服務好項目建設
一是認真指導建設單位完善項目送審資料,做好現場查勘,協助解決評審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對于中介機構的反饋意見第一時間聯系建設單位,盡可能縮短評審期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評審成效,真正實現“服務前置、幫助提高、自我提升”的工作目的;二是堅持公正評審,以“三公原則”管理中心人員和中介機構,對所有項目建設單位一視同仁,采用同一管理模式,適用同一評審標準,確保評審結論經得起檢驗,也打消項目建設單位的顧慮,樹立了財政人廉潔公正、熱情服務形象。
4.加強制度建設,實現依法評審
省、市各級財政部門需要根據國家相關要求,申請國家和地方立法,出臺關于評審的相關法律和條例,并促進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從評審的范圍和內容等方面著手,使其更加明確。同時,建立科學的評審機制,明晰財政投資評審機構的權責,對于評審工作的各項具體內容都有詳細的界定,在全國至少在全省或全市范圍內開展全方位的評審工作,促進評審機構的全面發展。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為財政投資評審工作提供保障,有利于提高評審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5.時刻樹立廉潔風險意識,始終堅持廉潔評審
一是在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中,從嚴從實要求中心人員,認真負責,按程序、按規范運作,把每一個評審項目做好,實現財政投資評審的“不唯減、不唯增、只唯實”的評審理念。二是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努力提高評審人員自覺性和主動性,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三是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常思貪欲之惡,常懷律己之心,切實將黨風廉政建設貫穿于評審工作始終。■
參考文獻:
[1]胡建國,張鵬順.加強財政投資評審機制創新的思考[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2]于海洋.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資訊,2011(14).
[3]閆保梅.淺談對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認識[J].財政金融,2011(19).
[4]劉興芹.淺談合理規范財政投資評審冊舉措[J].時代金融,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