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琴
【摘 要】課堂交流體系指的是學生進行信息互換的系統,通過生生、師生、生本多元對話,學生更好地閱讀作品,提升積極性和參與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基于組塊教學的原理優化課堂交流體系,讓學生圍繞作品的內容、結構、語言進行組塊交流,這樣學生能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組塊教學;課堂交流體系;小學語文
學者薛法根針對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能的問題,提出了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的方法。組塊教學將各種零散的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序的實踐板塊,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學習和自主建構,這樣學生的言語智能和語文素養會得到整體提高。在組塊教學中,課堂交流體系的建立也要隨之進行調整,要將問題的設置、交流形式、交流后的互動評價整合起來,促使學生提升交流能力。
一、交流內容,發現鋪墊伏筆
學者蔡建新提出組塊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學知識,讓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模塊化。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遇到各種零散的知識,如鋪墊、伏筆等相關的內容。若分別教學,則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此時要采用組塊教學的方法,將這些語法現象的特點在文章中的具體體現、對文章整體內容的影響等整合在一起,構筑完整的交流體系,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促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
《落花生》《珍珠鳥》等文都展現了人生的哲理,學生在探究作品主旨的時候往往思考不夠深入。但是實際上在作品中已經設置了伏筆和鋪墊,在組塊教學中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了解一下什么是伏筆和鋪墊,思考它們對理解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此后鼓勵學生圍繞作品進行交流,討論文章中的伏筆分別在哪里,然后思考這些伏筆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就起到了轉折的效果,暗示父親其實并不只是介紹花生,主要是讓孩子們了解怎樣做人。最后組織學生總結,思考如何合理安排鋪墊、伏筆,讓文章變得更耐人尋味。在這樣的組塊學習中,學生理解了鋪墊的意思,了解了如何挖掘文章主旨,明白了怎樣利用伏筆展開創作。
在交流體系中,首先要圍繞組塊教學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這些知識點的特點是什么,此后還要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探討,最后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說說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對自己的創作有什么影響。
二、交流結構,學習藝術匠心
在分析作品結構的組塊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作品的結構,還要將情節、環境、作者的構思特點等方面融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在交流體系中不僅能了解作品的結構特點,而且還能了解作者獨具匠心之處,對作品的賞析能力會隨之得到提高。
《橋》《窮人》《在柏林》等作品都是精妙的微型小說,文章雖然短,卻耐人尋味,結構上具有顯著的特點。在交流體系中鼓勵學生圍繞結構進行組塊學習。首先閱讀文章,說說這些文章的結構具有怎樣的特點,思考作者為何如此構思。如有學生發現《窮人》在結構上具有欲擒故縱的特點,先反復暗示桑娜一家很窮,不可能再接受孩子,最后展現漁夫的果斷接納,體現出他們的人格善良。學生發現合理的結構安排讓情節一波三折,而且還能更好地展現人物形象。最后在交流總結的過程中,學生總結歸納一共有哪些結構,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文章結構,在寫作的時候如何巧妙運用倒敘、插敘等結構讓文章耐人尋味。這樣就將閱讀和寫作組塊整合,讓學生圍繞其討論,了解文學作品的相關知識。
在交流體系的互動中,要圍繞結構、情節、人物形象等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組塊討論。最后還要進行總結評價,讓學生認識到通過這樣的鑒賞,自己對作品的賞析能力得到了發展,學生還認識到了結構、情節、環境、人物等在作品中是一個整體,要組合思考,促使學生對作品進行整體把握。
三、交流語言,深化審美意識
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分析作品的語言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能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在指導組塊教學的過程中,要將修辭手法、斟酌詞語的方法、體會作品言外之意等各種內容融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在交流體系中進行分享,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語言,審美意識也會得到提升。
《草原》《丁香結》都是十分優美的文章,在教授此類課文的時候要圍繞語言進行組塊教學。在課堂交流體系中要鼓勵學生找出文章中優美的句子,并說說這些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哪些地方具有用詞精美的特點。此后再拓展閱讀,總結一下各種修辭手法的寫作特點是什么。這樣就將語法知識和閱讀組塊整合在了一起。此外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審美鑒賞和創作的活動,鼓勵學生圍繞作品展開仿寫,如鼓勵學生思考:“《草原》用了比喻的方式展現草原,你認為還有哪些手法能用來展現草原之美呢?使用哪些詞語最能展現草原的特點呢?”學生在交流體系中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提升了審美創造能力。
圍繞語言進行組塊教學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學生閱讀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要考慮到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能力。要在設計交流體系的時候考慮到這一點,引導學生交流如何創作,如何讓自己的文字更優美。
基于組塊教學優化小學語文交流體系,能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具有整體性,能促使學生更高效地交流。在交流互動中,學生圍繞組塊的內容進行溝通,避免了交流信息的零散化,能讓整個交流過程都圍繞重點展開。這樣有助于學生相互之間形成共振,也有助于構筑和諧的師生關系,組塊教學的效果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菁.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 考試周刊. 2017 (A5)
[2]孫國興. ?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 學周刊. 2019 (24)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