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課是教師以語言為主要工具,闡述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學方案設計以及教學效果的預測與反思等的一種教學研究方式。設計好說課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本文結合筆者任教學校的教學實際,介紹了《大學英語》說課設計。
【關鍵詞】 職業本科;《大學英語》;說課
【作者簡介】尹玉峰(1980.11-),女,漢族,江蘇如東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職業本科英語課程與教學等。
【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語類課題“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師生互動中的教師語用身份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SWC-01)。
《大學英語》課程是筆者任教學校職業教育本科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說課設計包括以下六個部分:課程特點、課程目標、教材選用、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課程設計。
一、課程特點
《大學英語》課程是職業教育本科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在職業教育本科的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職業本科學校的《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達到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階段大學英語的基本教學要求,更要滿足職業教育的技能需求和應用需求。職業本科學校的《大學英語》課程結合行業具體需求,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同時引入職場典型工作案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遵循“工學結合、能力為本” 的職業教育理念,培養學生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和熟練應用語言的技能,幫助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培養職場交流能力、提高職業素養,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應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二、課程目標
《大學英語》課程目標是在掌握語言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課堂學習活動和典型職場工作任務,為學生的就業、跨文化交流、終身學習等打下堅實的基礎,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
1. 能力目標。聽力理解能力:能理解用英語講授的相應級別的英語課程,能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以及與將來工作相關的內容。
口頭表達能力:語音、語調、語法等基本正確,能流利地表達觀點,陳述事實,描述工作任務、介紹產品等。
閱讀理解能力:能讀懂公開發表的英語報刊上一般性題材的文章或能閱讀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綜述性文獻以及與將來工作相關的說明書、操作手冊等。
書面表達能力:能用英文撰寫專業論文的英文摘要,能描述各種圖表,能用英文對與將來工作相關的業務或產品進行書面介紹。
翻譯能力:能借助詞典正確清晰地翻譯文學作品以及與生活、所學專業或將來工作相關的難度一般的資料,能翻譯產品說明書、操作手冊等。
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較好地處理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在文化和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并能根據交際需要較好地使用交際策略。
職業能力:能夠用英語處理未來職業崗位中典型的通用的工作流程和涉外交際任務,滿足未來職業崗位對英語能力的需求。
2. 知識目標。語音:進一步鞏固以前所學的英語語音語調知識,包括元音、輔音、音節、發音規則等。
詞匯:在高職階段應掌握的詞匯基礎上增加約 1500 個單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或表達,其中 300 個單詞為與專業學習或未來工作相關的詞匯,熟知常見詞性和構詞法。
語法:掌握常用英語語法,能正確地運用所學語法知識。如非謂語動詞、動詞的時態和語態、倒裝句、虛擬語氣、主謂一致和從句等。
聽力理解:能基本聽懂日常生活用語和與職業相關的一般性對話或陳述、電視節目、新聞等,語速在每分鐘140詞左右,新聞長度在150詞以上,對話長度在260詞以上,篇章長度在230詞以上。
口頭表達:能就日常話題和與職業相關的話題進行有效的交談。例如打電話、問路、指路、征求意見或建議、旅行、酒店入住、機場登機、介紹產品或服務、描述工作流程等。
閱讀理解:學會精讀、泛讀、速讀、略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在閱讀生詞不超過總詞數 3%的英文資料時,閱讀速度不低于每分鐘 70 詞。能理解各類題材文章的關鍵信息、中心大意,能理清篇章結構和隱含意義等。能讀懂常見的應用文,如信函、通知、圖表、使用說明書、產品介紹、產品廣告等。
書面表達:能就一般性話題在 30 分鐘內寫出 120 詞左右的命題作文,能撰寫常見的應用文,如信函、通知、個人簡歷等。內容基本完整,語言表達基本準確,語義連貫。
翻譯:能借助詞典將一般性題材的文字材料和與職業相關的一般性業務材料譯成漢語。理解正確,譯文基本通順,格式恰當。在翻譯生詞不超過總詞數3%的中等難度的文字資料時,筆譯速度達到每小時 250 個英語單詞。
語用知識:掌握一定日常生活、課堂學習和職場交流中常用的語用知識,如禮貌原則、身份構建等。
文化知識:掌握不同文化中迎來送往的基本禮儀以及中外重要的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以及主要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等。
職場知識:掌握職場環境中常用的典型的工作崗位、工作流程、工作任務、產品使用及說明等的英文描述,并掌握與外國客戶自如地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能夠用英語撰寫商務提案、報告等常用應用文。
3. 素質目標: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具有社會責任感。
具有合作意識,能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較好地完成小組活動等學習任務。
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理解英語學習與個人發展、職業發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
能夠培養較高的學習興趣,并較好地使用學習策略。
具有創新的素質和潛力,能對新的或陌生的事物表現出探索和研究興趣。
三、教材選用
本課程選用由李蔭華教授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選材反映了當前國內外社會現實生活和重大事件,在當下時興的熱門題材中融入跨文化元素和中國元素,強調語言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相結合,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難度符合職業本科生源的特點,內容符合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職業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職業本科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常用教學方法與手段如下:
1. 任務驅動法。分配與教學單元內容相關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分組完成,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和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潛能及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
2. 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法。教師依據單元教學內容設定特定的場景、人物以及事件,分配學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引導學生在模擬情景中實踐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等。
3. 采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手機、多媒體、語音室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英語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隨時發布學習任務,分享教學資源,還能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評價和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等實時學習狀態。
4. 交互式英語教學法。采用交互式英語教學法,根據單元教學內容,通過小組活動、問答、對話、討論、辯論、講演等形式,進行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水平。
五、教學評價
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學期課程形成性評價由平時成績(30%)、期末口試成績(30%)、期末筆試成績(40%)三部分構成。
平時成績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習過程中的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在線學習情況、參與討論的態度、自信心、實際操作技能、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
期末口試通過人工評價和機器自動評價兩種方式完成。人工評價部分口語考試用Role-play的形式以日常生活或職場情景為主題,由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決定最終成績(教師評價占60%,學生評價占40%),既進行了口語考試,又豐富了課堂活動,提高了學生練習聽力和口語的積極性,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英語學習真正能夠學以致用。機器自動評價部分是由教師使用學校購買的Myet實訓軟件組卷考試,機器自動打分,可以避免人工評價的主觀性。
期末筆試為全校統一期末考試的形式,總評中語言基礎知識約占 40%,英語綜合運用技能約占60%。
六、課程設計
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第四單元“Emerging Adulthood”兩課時(90分鐘)為例。
1. 導入(5分鐘)。用日常交際用語與學生互致問候,引出與本單元主題相關問題 “Do you feel that you have reached adulthood?”。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采用free talk的形式,分享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
2. 分組討論(15分鐘)。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利用學生對導入部分問題的興趣來引出新的內容,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有關這一問題的問卷及結果,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描述問卷,邀請兩組學生分享。 在此基礎上引入“Culture Notes—Emerging Adulthood”。
3. 泛讀課文,總結Structure和Main Idea (15分鐘)。鍛煉學生的快速閱讀和長篇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參考課本“Text Organization”的表格,分部分總結課文主要內容。
4. 精讀理解(40分鐘)。分段落或者部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提出有關課文細節內容的問題并請學生回答,讓學生分享對難句、長句的理解并補充講解。最后結合大量例句把句型、語法、單詞融合在一起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5. 鞏固練習(15分鐘)。請學生憑記憶寫出本次課印象深刻的單詞、短語、句型等,分組分享。結合課后相關練習鞏固理解,檢測本次課掌握情況。
參考文獻:
[1]王冠.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說課案例[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3(2):34-36.
[2]李靜.大學英語說課技巧[J].發展,2013.
[3]黃偉偉.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說課設計——以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文學教育(中),2011(7):84-85.
[4]臧華.信息化教學設計說課實例[J].青春歲月,2018(23):272.
[5]陳炫材.大學英語教師說課話語中的語法銜接手段特征分析[J].海外英語,2019(8):113-114.
[6]張凌然.“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三江高教, 2018(4):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