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文化對當前的青年學生生活帶來了積極和消極雙重影響,在網絡環境下當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青年學生的行為模式及心理特征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因此為了更好的在網絡環境下開展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順從青年學生自信心發展的趨勢,尋找網絡思政教育的創新點。本文首先論述了現階段思想政治課堂中網絡教學現狀,再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工作的主要途徑,希望借此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提供些許參考意見。
關鍵詞:網絡環境;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博客、微博、公眾號、 QQ等社交軟件的出現,借助互聯網進行信息傳播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這便使得青年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為方便的接受網絡信息,同時也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途徑。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網絡技術,在網絡文化的特征基礎上融合思政知識,開拓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局面,培養出適應于現代化社會建設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網絡教學現狀
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所利用的網絡教學技術,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傳輸渠道,因此網絡技術具有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互動性、開放性和實效性的優勢。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中,師生都擁有微博賬號、QQ、微信等一系列社交媒體賬號,通過這些社交媒體平臺教師和青年學生之間便可以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同時溝通活動不僅局限于課堂內,教師和青年學生之間的溝通條件不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在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網絡技術,學生還可以在第一時間向教師反饋自己的思想狀況,這樣教師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從而提高思政教學工作質量。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
1.構建高校青年學生網絡,健全全方位的思政預警機制
當前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思想多元化發展,這便使得青年學生的行為模式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高校教學中構建大青年學生高校數據庫,可以對在校青年學生的基本數據進行采集,進而對青年學生的行為進行預估和判斷。大青年學生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來自于青年學生的微博、微信和QQ,借助這些數據化平臺便可以幫助思政教師在一段時間內掌握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通過觀察青年學生日常搜索引擎中的關鍵詞,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化采集分析,可以分析青年學生的行為傾向,及時找到青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并對青年學生發生的危險行為開展預警工作。
2.打造信息化高校思政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高校思政教學工作中,高校思政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是實施高校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思想政治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幫助青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日常生活中排除青年學生產生的不良觀念。因此現階段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意義不言而喻,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促進青年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既需要與青年學生們進行課堂互動,并且還需要對課堂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課余反饋,形成具有聯系性學科教學內容。高校思政教師應當具備基本的信息獲取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有效信息應用能力,這就需要高校在開展思政數據化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懂得思政教學規律、逐漸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高校教師。這些思政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從價值密度較低的網絡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對青年學生進行綜合化的思政教學,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政教學學業水平,使高校思政教學工作更具個性化。
3.創新現有思政教學實踐工作,助力青年學生個性化學習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個性化的思政教學工作,將傳統的思政教學理念與現代化科技相結合,使得思政教學思維在因果方向上發生轉變。在教學中師生便可以依托網絡技術而形成有效地交互,這樣就可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但是當前我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跳出應試教育的固有思維,進而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正確的應用網絡技術。現階段為了讓師生在思想政治的學中,更合理地應用網絡技術,就需要全方位的整合零散的學科資源,提高青年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思政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借助班級中的智能感應器,對青年學生在上課時的視線停留、手機打開次數、坐姿變化等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再將這些數據放入智能計算機中進行運算,探尋青年學生思政成績與課堂教學狀態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便可以改變青年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知態度和學習方式,為青年學生制定出個性化的思政學習方案,促進青年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在基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上,借助網絡技術活躍青年學生的思維,豐富青年學生的生活。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到網絡文化的特點及網絡文化的演變趨勢,幫助青年學生構建出正確的三觀思想及榮辱觀念,這樣可以保證學校教育者的主動性地位,對學生群體中出現的錯誤思潮開展批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基牢固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袁青年.淺談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1.
[2]徐聰聰,鮑金勇.新媒體環境下青年學生思政慕課教學設計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3.
[3]王卉娟.自媒體環境下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0).
[4]顧永惠.網絡社交媒介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5):3.
作者簡介:慕濤(1986.06),男,漢族,遼寧盤錦人,碩士學歷,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