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玲
摘要:計算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而良好計算能力的培養需要牢固地掌握數學運算法則、乘法口訣表和口、心算技能等,這些基礎能力在小學低段教授和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在小學低段教學中注重學生基礎計算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本文就目前小學低段計算能力教學存在的現狀,闡述計算能力的重要性,進而提出抓好小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低段;計算能力;現狀;策略
具有良好的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生進行一系列相關學科學習的前提條件,它有助于學生在考試時提高做題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檢驗其他學科解答結果的正確性。但是目前學生在計算方面仍然欠缺必要的口算能力,對數學運算法則掌握不清,還經常出現加法算成減法,3×8=42等類似的低級錯誤。因此在小學低段就應該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嚴格保證其完成簡單計算題的正確性。
1低段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
1.1口算能力弱
學生在隨堂回答的過程中,表現出答案錯誤率很高和不知道答案兩種現象,而所出的計算題都是基本的口算試題,如“五五得幾”“三加十五等于幾”之類。經過分析,發現學生口算能力非常低,而他們口算差的原因包括乘法口訣表沒有好好理解和背誦、數學運算法則不認真掌握、對20以內數字加減法不熟練等。
1.2 沒有良好習慣
學生的課后習題作業中,有大量的計算結果顯示,學生不認真讀題,將加、減法混淆的現象非常突出。同時,也有一些題型以文字設置,如“比15大8的數是多少”、“8個9是多少”,學生不假思索就寫出答案,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另外,學生在完成計算題后從來不檢查,完全憑第一直覺做題。還有一些學生在題目有明確要求,表示要求學生寫出計算的全過程的情況下,仍然只有一個計算結果,教師根本無法理解學生究竟是在思考的哪一步出現問題,或是學生胡亂扯出了一個答案。
1.3教師教育方法欠缺合理性
學生計算能力弱,不僅是學生個人的問題,還包括教師不注重學生對各方面知識的理解,只顧向學生灌輸自己的教案內容,完全要求學生被動接受和記憶。比如,教師往往讓學生直接背誦乘法口訣表,而不向學生解釋為什么2×3=6。因此學生在背誦時由于印象不深刻,總是背了就忘,做題時口算能力弱,錯誤百出。同時,教師可能對計算題教學并不是特別重視,忽視了對計算技能、計算素質的培養。
2 小學低段提升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2.1數學知識學習的基礎
計算題是數學學習中所有題型的基礎,如應用題中列出等式需要計算出結果,運算是數學知識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在解題過程中,還是驗證答案的時候,如果掌握了扎實的計算能力,就能提高學習的速度,將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更多其他的知識。
2.2 有助于后續的理化生學習
計算不僅適用于數學一門學科,對于后續初高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同時有很大影響。相對于數學,這些學科的計算能力并不會要求特別嚴格,但如果沒有掌握基本的口、心算能力,審題不清,數學運算法則及口訣表計算不清,同樣會產生很多問題。
2.3鍛煉大腦靈活度
計算不僅要求準確,而且要求快速,因此掌握速算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加大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對題型的反映度,有利于幫助低段兒童訓練思維靈敏性,開發學生的大腦。
2.4 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通過解釋2×3=6的原因是,兩個3相加等于一個6(或是三個2相加等于6),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口訣表,即乘法和加法可以通過相互轉換來理解。
3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3.1引起學生對計算能力的重視
計算能力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學生學習的興致不佳,甚至產生懈怠和厭倦的心理,這可能與教師和家長對該能力訓練的忽視有一定關系。因此,為了重新引起學生對計算能力的重視,教師需要加大對計算能力訓練的力度。課上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每節課隨堂提問的方式,檢驗并督促學生主動練習口算等計算能力,提高計算題解題速度和準確性,需要保證每位同學都會被提問到。對于屢次回答不上來的學生要予以一定的關注和監督,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給予指導和重視。課后的要求除了給學生布置應用題、圖形題等以外,需要布置一些基礎的、可以提高速算能力的計算題,堅持讓學生練習,直到每次隨堂提問時,錯誤率高的學生都可以熟練地回答出正確答案。此后,逐漸加大計算題的復雜程度,給予學生強化版練習,為下一年級學習打下牢固基礎。
3.2 教師需要解釋清楚算法原理
學生之所以對計算題提不起興趣,且能力欠缺,除了忽視其重要性,還受到教師教學過程中未清楚解釋算法計算原理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進行反思,在教學備案的過程中,試圖用詳細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算法設置的原因和意圖。教師可以通過實際舉例,將計算法則運用到生活中的實例中,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解釋;可以通過用火柴棒、小紅旗等,可計數的小物件給學生展示計算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善于引導小朋友,鼓勵小朋友們把產生的問題和困惑勇敢的提出來,然后教師嘗試用最能讓小朋友們理解的方式進行闡釋。
例如:在教小朋友們進行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數字運算時,利用湊十法進行講解。因為學生對于整十的數字印象會更深刻,所以用這種方式會更容易理解。比如,計算8+5時,因為8+2等于10,5去掉2還剩3,所以8+5可以湊成8+2+3=10+3=13.通過這樣的轉換,學生很容易得到計算結果。進行5×3計算時,教師要告訴學生,5×3意味著用三個5相加,即5×3=5+5+5,這樣學生很容易得到結果等于15,在記憶乘法口訣表時也會相對輕松一點。
3.3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
有些學生計算失誤的原因是審題不清、做完題不檢驗,還有些學生計算失誤是因為平時不注重口算能力的訓練,導致做題速度過慢,在考試時不能及時完成題目。因此,教師在平常教學和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對于明確要求寫全計算過程的計算題,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看清楚題目中涉及到的運算符號,判斷運算的順序,其次按照運算順序一步一步地寫出運算過程,得到運算結果,最后按照反推法,檢驗結果的正確性,檢驗過程要求學生寫下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計算習慣。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板書解答題目時,寫下計算題的解題步驟,包括審題、分析題目、格式、一步一步地計算和最后的檢驗,讓學生嚴格按照要求完成計算題的解答。寫計算題,必須將“等號”一路帶下來,最后檢驗時,要寫上“檢(驗)”和“經檢驗答案是正確的”。隨堂回答提問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給予一定的激勵,比如發放糖果、筆記本等,這樣讓更多學生感受到回答正確的榮譽感,從而在平時訓練時加大強度,重視口算能力、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
3.4 提升學生對計算題的興趣
很多學生覺得做計算題很無趣,因此對之有所懈怠。為此,教師應當運用巧妙的方式,逐漸提升學生的計算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卡片式提問、“趣味數學”、數學競賽等方式帶動學生對計算題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講述一些有趣的數學家運用計算能力巧妙化解一些問題的事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互相編寫計算題,給對方猜題,贏得次數多的人,然后再互相出題給對方猜,最后在班級選出一個最會出題的人,給予一些獎勵。這些方法都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激勵因素,從而能提升學生對計算題的學習興趣。
4 結束語
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是其他與數學相關學科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注意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欠缺,合理地采取一些策略,適當改變和優化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對計算題的興趣,幫助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最終提升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淑玲.小學數學低段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20(23):71-72.
[2]房玉梅.淺談小學低段計算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J].黑河教育,2020(0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