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摘要】在小學階段,班主任想要做好班級建設,促進班級發展,就要將溝通重視起來。在溝通過程中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有效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以此保證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文章從溝通藝術的角度出發,對如何將其應用到班級管理中進行了分析,以期對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溝通藝術;重要性;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9—0029—03
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建設時離不開溝通,就當前情況來看,班主任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僅能夠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能夠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為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應該將此重視起來,通過有效溝通了解小學生的想法,從合適的角度出發開展班級建設工作。只有徹底改變師生之間的關系,班主任才能真正融入班級當中,提高班級凝聚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溝通藝術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
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與其他階段不同,教育更加嚴格規范,小學生在剛剛踏入學校時很難適應小學的教育氛圍。此種情況下,班主任便會成為他們依賴和信任的對象,如果班主任在與小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不注重溝通,就會打破他們對于班主任的信任,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后續開展。為此,班主任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多與他們進行溝通,并從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發現問題,以此提高溝通效率,讓小學生知道班主任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此種情況下,班級內部的矛盾也會減少,學生也會非常喜歡與班主任進行交流,其對于創造良好班級環境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
(二)有助于班主任解決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使得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得到充分的物質保障。幾乎每一個小學生都是在飽受寵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這就導致很多小學生養成了不懂謙讓的性格。學生的這種性格導致他們很容易出現矛盾,而且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外界的事物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所以做事說話會比較隨心所欲,這也是導致班級內部出現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此種情況,班主任就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充分發揮溝通藝術,有效引導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減少矛盾發展,促進班級和諧發展。
(三)有助于提高班級凝聚力
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班級的凝聚力,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這個意識。他們缺少集體榮譽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很少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集體進行活動。但是,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有效溝通引導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這樣能夠激發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加學生對于這個班級的情感依賴,并學會為班級付出。久而久之,他們在班級中就會找到歸屬感,整個班級的凝聚力便會得到提升。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
(一)平等交流,真誠溝通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注重利用溝通藝術,以此來改變兩者之間的關系,拉近距離,進而為之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在此之前,班主任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認識到他們的性格特點,找到合適的方法開展有效溝通[2]。因為受年齡限制,小學生的經歷較少,所以他們對班主任不僅僅是尊敬,還存在畏懼的情緒。如果在這種情緒下與學生溝通,便無法真正了解學生。針對此種情況,班主任要從平等的角度出發與小學生進行溝通,讓他們感受到真誠,以此拉近與小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溝通效率。例如,過于單調的溝通方式很難讓小學生卸下心防,為此,班主任在與小學生溝通時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真心話大冒險”的游戲與小學生進行溝通,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小學生會積極投入其中,此種情況下會讓他們忘記班主任的身份,從而達到平等溝通的效果。
(二)提高能力,高效溝通
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班主任要從自身角度出發,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還要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增加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解決問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3]。例如,班主任可以專門建立一個教育討論群,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在出現突發狀況時,教師可以與家長先進行交流,以此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這樣教師的管理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能夠進一步完善班級管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
(三)寬容待人,有效溝通
班主任想要利用溝通藝術實現班級建設,就需要從寬容待人的角度出發改善師生關系。經了解我們會發現,部分班主任非常注重制訂相關的規則,并且會嚴格按照班規開展管理工作,但是過于苛刻的班規并不利于實現班級建設。班主任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獎勵或者批評,以寬容的心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為此,班主任想要做到寬容待人,就需要與學生做好溝通。尤其是在學生違反班規之后,班主任要通過溝通了解事情的經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管理,有效發揮班規的價值。例如,在上課時遇到有學生遲到的現象,班主任不能一味地認為是學生的錯,而要以寬容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遲到的原因。因為大部分小學生遲到時,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有些學生是因為家中有事,有些學生是因為生病,有些學生是因為需要家長接送的比較晚等等。針對此種情況,班主任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并且要讓學生知道遲到是不好的行為。此種方式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發展,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這對于高效實現班級管理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注重技巧,高效溝通
1.微笑面對學生。班主任在溝通過程中要注重溝通技巧,微笑面對學生是溝通技巧中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如果在溝通過程中觀察過學生的表現就會發現,他們在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時會一直處于一種較為緊張的狀態,班主任的表情以及肢體動作等都會影響他們的想法。為了提高溝通的效率,班主任要注重在溝通過程中微笑面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愿意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另外,微笑面對學生還可以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班級和諧發展。例如,班主任在和性格內向的學生進行溝通時,就需要以微笑面對學生,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愉悅情緒,還要通過肢體動作等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比如,幫學生整理一下頭發,聊一聊學生的喜好等等,這樣能夠提高溝通的效率,提高學生對于班級的歸屬感。
2.運用贊美語言。在傳統教育發展背景下,班主任在開展班級建設工作時,都會從自己的想法出發進行建設,學生很少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如果遇到問題班主任也會嚴厲地批評。此種模式下,學生很難得到發展,久而久之還會形成不自信的性格。為了改變這一情況,班主任在開展班級建設工作時傾向,要多用贊美的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引導他們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班級的整體發展。尤其在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時,作為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4]。例如,班主任偶然間發現一名學習成績較差、平時喜歡調皮的學生具有較高的繪畫天賦,對此,班主任便可以在繪制班級內部黑板報時讓這名學生幫忙,在溝通中要多表揚、鼓勵、贊美這名學生的繪畫能力,增強他的自信心,這樣既能夠做好班級管理,又能夠促進學生發展。
3.組織課外活動。溝通技巧還體現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上,很多情況下班主任無法通過單純的語言溝通達到班級管理的目的。此種情況下,班主任就需要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以此達到班級建設的目的。在開展班級建設工作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但是單純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班主任要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例如,在勞動節期間,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去植樹,幫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掃衛生等等;清明節期間可以帶領小學生為烈士掃墓,在掃墓之前講述烈士的英勇事跡,以此達到溝通的目的。
綜上所述,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利用溝通藝術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有針對性地對班級進行管理,這樣班主任不僅能高效促進整個班級的發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還能讓他們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全慶偉.淺析小學班主任班級良性建設管理中的溝通藝術[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祁勝權.班主任管理中的語言溝通藝術闡釋[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成都會場)論文集.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3]張瑪亞.談小學班主任管理溝通藝術的創新方向與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20(35):17-18.
[4]季良.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2020(45):4-5.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