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喜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49-02
摘? 要?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前滾翻動作時容易出現恐懼心理,加之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練習手段單一,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如果教師能認真專研教材,巧妙設計教法,從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到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中積極挖掘“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并能以點帶面優化技巧類內容的課堂教學,就能有效提高前滾翻技巧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體育教學? 興趣點? 技巧課
本文以小學前滾翻教學為例,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運動技能水平,結合前滾翻教學內容特點,努力挖掘前滾翻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練“興趣點”的因素,從而優化該技巧的教學。
一、巧設場地器材,開啟興趣點
技巧教學中會用到很多器材,如體操凳、海綿墊等,那么如何合理利用這些器材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前安排場地、布置器材上下功夫。在前滾翻教學中,教師為了方便,在布置場地時總是把墊子鋪成四列橫隊長方形狀。久而久之,學生也習以為常,已提不起興趣。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把墊子鋪成圓形、扇形、梯形、三角形等,就會讓學生眼前一亮,莫名的興奮感就產生了,會有一種上去練一練的沖動。例如,我在教學主教材“前滾翻復習”和輔助教材“十字接力游戲”時,圍繞本課題內容,在場地上畫兩個直徑為8米和10米的同心圓,沿著兩個大圓圈為每個人放置一塊小墊子。學生來到操場看到兩個由墊子鋪成的大圓圈,紛紛猜測這堂課會給進行什么游戲和什么內容。并且,大氣、整潔、實用的大圓圈為后續的繞圈慢跑、行進間報數搶墊子游戲、前滾翻練習、十字接力游戲帶來便利,能較好地保存學生的練習興趣。
二、巧設情境游戲,激發興趣點
對于小學低段學生來說,如果我們教師能根據技巧教材內容的技術動作特點,針對課的教學重難點創設各種趣味性學練情境,采取故事、游戲情境等教學方法,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前滾翻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根據本課前滾翻教學的重點“低頭”和難點“團身緊”,設計了一條“小刺猬學本領”的故事情節主線,以此來展開教學。當小刺猬遇到“狼來了”等危險遭遇時,便提醒學生馬上做出“低頭含胸、抱膝成團”的動作,讓學生形象地體驗團身呈球形動作,還組織學生一起進行“低頭看天”的游戲來強化低頭動作,滲透“低頭”這一教學重點。
三、巧用講解示范,抓住興趣點
體育課堂教學中技術動作的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講解示范。姿態優美、動作舒展、完整規范的動作往往給人以美的享受,能瞬間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學生學好這一動作的心理需求和嘗試興趣。在動作示范時,教師一般結合語言講解進行,以幫助學生明白動作的重難點,以便在自主練習時提高他們自身的動作糾錯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技巧單元前滾翻的教學中,我把前滾翻技術動作提煉成一句話“一撐二蹬三低頭;含胸低頭,后腦觸墊;團身滾動擬籃球”要求學生團身滾動時,要像圓圓的籃球一樣自如滾動。我在學生前面講解示范前滾翻動作時,一邊做示范一邊隨動作把口訣大聲地講出來,學生一看就能明白動作的要領,并要求學生把口訣背誦出來,學生掌握動作就更加順暢,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被調動出來。
四、巧變動作方法,放大興趣點
技巧動作需要學生的反復練習,但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對學生只是要求重復地練習,則學生會很快失去興趣,所以教師要不斷改變動作方法和練習形式。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穎的動作感興趣。我結合這一特點,要求學生在掌握前滾翻動作的基礎上創新形式多樣的前滾翻的方法,使課堂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欲望,為教學內容的拓展開辟了新的路徑。營造了人人參與、人人練習的課堂氛圍。
例如,前滾翻結束部分,有的學生是兩腿交叉站起,直腿起等。做前滾翻動作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低頭夾住紙片,有的學生兩腳夾住沙包……
在練習形式上也可以做一些變化,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單個動作完成后,學習聯合動作。先學習兩個動作的聯合,再學習更多一些動作的聯合,如學會了前滾翻和后滾翻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掌握情況,在練習的時候將這兩個技巧動作連起來練習,這樣既可以挑戰自己,也可以激發練習興趣。
再如,根據技巧教學獨特的特點,在練習時可以安排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一個人做動作,另一人在旁邊充當“小老師”,起到保護與幫助的作用。通過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關心、保護,被保護者感覺更安全,做動作的信心更足,保護者看到自己的付出能為同學帶來幫助,也會感到高興。
五、巧定練習目標,激發學生練習興趣
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持之以恒地練習。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發展性評價,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所以,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階段性的目標,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通過練習都有所收獲。
例如,在上前滾翻教學中采用“星”級評價法,鼓勵學生爭做“四星”級為教學目標。
一星:能說出前滾翻的動作順序,兩腳蹬地,兩手撐墊,后腦著墊,肩、背、臀依次過墊;做到身體成團,積極練習,達到這個要求的學生獎勵一顆星。
二星:能夠在斜坡的墊子上能夠完成前滾翻練習,做到腳蹬地,手撐墊,身體依次過墊,允許身體側翻,知道自己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能完成此項任務的學生就獎勵兩顆星。
三星:在斜坡上完成前滾翻動作,并能夠做出團身滾動,就獎勵三顆星。
四星:能夠在平墊上做出前滾翻動作,團身緊,滾成直線,并能看出其他同學的錯誤動作,提出糾正的方法,對這樣的學生就獎勵四星。
學生們有了奮斗目標,一個個都在認真練習,努力爭取,對每一次進步,每一次升“星”,學生的內心充滿了喜悅,課堂上出現了你追我趕、互幫互學的學習氣氛。
六、巧搭比賽平臺,増強興趣點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如小組展示或個人展示,那么他們的激情就會點燃,學習運動技能的態度就會認真。比賽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展示舞臺。以賽促練,可激發學生練習興趣。
例如,在前滾翻教學初期,由于學生對于前滾翻尚未建立完整的動作定型,我就在誘導教學和輔助練習階段讓學生比一比誰滾得圓,比一比誰的身體團得緊,比一比誰的頭更低;在學生基本掌握技能階段,我讓他們比一比誰滾動得直,比一比誰滾動得流暢;在學生技能基本掌握階段,我組織“誰是體操大明星”完整動作比賽,進行不同距離、連續滾翻的比賽、前滾翻與其他動作的組合活動比賽。這樣,把比賽融入整個技能教學之中,學生的競爭性、學練的積極性就能很好地被激發起來。抓住了這個興趣點,能夠為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巧用激勵評價,鞏固興趣點
“數子十過不如表其一功”,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鼓勵他們不斷練習,尤其是對于一些學得較慢的學生,哪怕他們只有一星半點的進步和成功,教師也要給予表揚,以增強他們學練的信心,激發更大的學練熱情。
例如,當學生在前滾翻時出現滾出墊子、滾不直的情況時,教師要運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和指導,如“你已經很不錯了,能夠順利完成前滾動作,但是比較可惜,滾得不夠直,希望你的兩只手能均勻用力推墊”“好,這次滾得直了”。教師對學生的練習情況教帥及時給予評價,對好的地方及時鼓勵,對不足之處給予準確的改進意見,這樣的評價更具有實效性,學生的學練興趣也會更高。
再如,學生的動作完成得非常優美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如“你的動作做得好極了,真像個國家級體操運動員,來給同學們展示一下好嗎?”給優秀學生及時鼓勵,并給予展示的舞臺,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會更高漲。
實踐證明,在技巧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教師必須找準一個最佳的切入點,抓住不同機會,挖掘和激發學生的興趣點,渲染課堂氛圍,以提高技巧內容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魏萍.小學體育高效課堂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146.
[2]施繼凱.素質教育視角下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5(06):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