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初中教學課程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面臨中考的壓力,中學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校對待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物理學科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方面更是如此。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僅與做題量相關,更與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及物理實驗密不可分,而物理實驗的來源是生活現象。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文章分析當前中學物理教師的教學現狀,并提出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主動參與物理學科學習,樂于探究以及研究物理學科問題,也為教師提供好的教學策略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現象;問題情境;物理教學
一、 引言
對中學生而言,物理課程的難度較高,思維拓展較寬,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的授課能力等,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提高。在新課改背景下,物理的學習模式多種多樣,不僅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教師的教學策略也十分關鍵。在教師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提高對物理科目學習的興趣,也能夠提高學生對身邊事物的留心觀察和思考研究。對教師而言,要注意教學的重點,只有正確把握知識要點,才能做到在解題時理解題目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同時要注意創新式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上,而且要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 目前初中物理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
物理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視基礎理論推導的學科,并且教材相對而言比較單一。雖然目前部分教師團體趨向于年輕化的,但是部分中學物理教師的教學模式還處于傳統的講授模式,課堂顯得枯燥無味。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與理解知識點,不僅在記憶知識點方面效率低下,并且很難將瑣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導致學生不能利用發散性思維思考問題。同時,部分教師的授課思維比較陳舊,過于依賴課本,不會利用生活現象來創造問題情境,而是在課堂中更多地注重理論知識輸出,忽視學生對于瑣碎知識點的接受能力,導致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無法完全掌握。物理知識內容不僅抽象,學生也很難理解其本質內涵,導致課堂教學缺乏生動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容易導致缺乏實踐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教學角色定位模糊
中學物理教師在教學時容易產生定位模糊的現象。原因是中學物理體系龐大,內容點較多,老師容易為了追趕教學計劃從而導致與學生之間沒有進行良好的互動。中學生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的特點,對一名優秀的教師而言需要在教學任務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僅要做到亦師亦友,同時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共同參與到教學計劃中進行良性互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仍然是教師為主體,對不主動的同學而言很難在課堂上有成為主體的機會,容易導致教學氛圍壓抑。這種教學模式是落伍的,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沒有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應該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生活現象來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提高教學的先進性。同時將生活的問題帶到課堂中來能夠增加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對課堂氛圍重視不足
中學物理的課堂氛圍感極為重要。然而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受傳統教學思維觀念的限制,對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認識不足,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仍然保持著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課堂的氛圍較差,學生學習仍然會覺得單調、枯燥。物理課程不僅是一門背誦原理并且解題的過程,它也是一門理解現象原理并且應用到各個方面的課程。教師如果過度在乎應試教育而忽略課堂氛圍,則容易直接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以及互動,甚至一些先進的物理教學模式也很難應用在教學中。在這種情況下課堂的教學無法滿足新課改的理念,也沒辦法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利用生活現象來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十分重要,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課堂教學不再那么枯燥無味,并且能夠減少學生對成篇知識點的記憶量,對知識點產生共鳴。
三、 利用生活現象創造問題情境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傳統的教材所提出的問題大部分都與現實生活有所脫節。對個別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存在認知程度較低,無法全身心地投入課本中的學習中。一旦脫離生活,學生難以產生代入感,從而教學的質量會大大降低。而利用生活現象來創造問題情境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能夠從生活上引入簡單的例子到學生的學習中,幫助學生解決認知模糊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
(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如果能夠從根本上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質量就會直線提高。建立問題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問題方面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替換不同的場景,將同樣的知識點嵌套在場景中,檢驗學生是否還能夠對問題有所思考。雖然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在不同場景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但是普通的情境很難讓學生將主動所學知識去做串聯。而運用生活現象來創造問題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去用物理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并且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思考和記憶。
(三)實現學生知識遷移
對傳統的物理教學來說,學生所了解到的知識理論體系大部分都是封閉的、照本宣科的講解。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真正理解物理的基礎,采用的都是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物理公式,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動手操作來驗證。死記硬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鞏固了理論,但在考試中,這種方法只會逐漸切斷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只會背誦而不會實際運用,不明白其真正的原理。一旦將知識的運用場景進行切換后,學生便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解題。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推導公式、理解公式,利用生活現象的情境去引導學生,去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從而實現學生的知識遷移。
四、 基于生活現象創造物理問題情境
(一)利用生活現象引導物理課堂實驗展開
在中學階段,物理是一門非常典型的基礎自然科學學科,其原理以及現象都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得出。縱觀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們在發現偉大的物理現象時都是從身邊的自然現象開始的,進而引發出對現象的猜想、實驗與證明。通過仔細研究以及分析實驗得出結果,進而總結規律,得出理論。由此可以看出結合生活開展實驗在物理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學學生正是處于興趣以及能力發展的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學心以及良好的動手能力。對能夠有實驗操作以及實驗結果的物理課特別地感興趣。在生活現象的實驗教學中,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且能夠很好地對學生的思考解答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提升,而且使得課堂不再枯燥無趣,因此實驗在物理課堂上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在講解“蒸發”這一現象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更加快速地讓衣服變干,并且讓學生積極地討論與回答,調動學生將生活與物理聯系起來的積極性,碰撞出物理思維的火花。在學生的回答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一系列的蒸發實驗,來進行測試比對,看看哪種方法更加有效。又或者在進行“聲音”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各類聲音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記憶知識點。在學習“力學”時,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學生周圍的學習用品或者是其他的物件來講解,讓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到實驗中來,親自體會力學和振幅之間的關系。
在新課改的課堂標準中,實驗在課堂計劃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加。所以,在物理教學計劃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基本動手實驗能力,培養實驗記憶性,還要重視實驗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總結能力,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加自然地懂得實驗的原理,這是打好基礎并且提升學生物理興趣和物理能力的關鍵。縱觀近年來的中考,卷面上有關實驗的測試題目也越來越多,因此在課堂中對物理實驗的開展十分關鍵。
(二)積極引導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在物理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是重要的并且也是必要的。在物理教學中,由于知識點的復雜性以及廣泛性,師生雙方是互相作用并且互相影響,整個教學進度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學生。根據構建主義的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絕對不是教師灌輸知識而學生一味地被動吸收的過程,正確的是主動地選擇并且建構知識框架的過程。因此物理教師一定要充分地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不用一味地只是進行“灌輸式”教育,這樣會使得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大大下降,雙方不平等。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要深刻意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規律,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物理課堂的互動。如果學生沒能夠積極參與進來,則教學的質量會大打折扣。隨著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深入,教師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斷更新,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的學習作為出發點以及落腳點。
(三)結合生活現象,創建更好的教學情境以及學習氛圍
對中學生而言,單純的課程會顯得課內學習枯燥、單調,學生容易出現感覺壓力大的情況。而通俗易懂的生活現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扮演講師的角色,還是一名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活動不僅包括課內新穎的教學方式,也包括課外活動。一個良好的生活教學情境以及氛圍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學習意識的提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產生活躍的思維模式。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生活物理場景模擬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這種方法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點,還可以幫助學生適應各種學習題型,完善教學手段。例如采用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好地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舉辦物理知識分享會或者物理實驗競賽來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應用,進而提高其對知識的分享欲和學習積極性。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通過生活現象來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對物理教學意義重大。特別是對中學生而言,利用生活現象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重視生活實驗的操作,尊重物理客觀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同時要注意課堂的氛圍感,不能只是一味地進行灌輸式教育,要結合相應的課堂互動以及小組討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科技的迅速發展,意味著對科技人才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中學物理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促進物理教育事業的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趙晉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王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J].新課程導學,2018(25):97.
[3]楊遜杰.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的相關研究[J].信息周刊,2019(9):241.
[4]張長平.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的應用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6):1335-1336.
[5]王肇.創設情境,融實驗、生活于課堂:初中物理教學之我見[J].新一代月刊,2011(5):178.
作者簡介:
車玉忠,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桃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