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在語文課堂有效地運用微課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語文教師要提高教學認識,應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微課教學方案,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微課學習的熱情,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微課學習技巧,從而為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提高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應用;策略
一、 引言
微課是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運用微課教學方法過程,要結合微課的教學特點與優勢,全面地開展教學實踐,從而創新微課教學方法應用方式,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強語文實踐能力。文章從多方面探索了微課教學方法的應用對策,旨在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研究能力。
二、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相關概述
語文學科在整個小學教學體系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將微課應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中,是學科教師依據具體的小學內容,帶領學生對知識的難點和核心部分進行梳理,并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渠道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形成短小、直觀和精湛的視頻形式。將微課視頻引入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可輔助學生更為順利地內化知識,提高語文教學活動的質量。在應用微課手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可在導入、練習、復習等階段,依據學生的具體需求提供相應的微課內容,這樣便可充分發揮出微課的應用性價值,讓學生更為準確而深刻地理解知識點。教師在結合教材和相關的教育資源制作微課時,也可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將語文教材中的具體內容融入其中,輔助學生深化理解知識。這樣學生便可在微課的啟發下順利掌握學科知識,同步提高學科素養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微課手段應用率較高,但教師在引入微課手段參與教學時,在引入和應用的方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部分教師在使用微課手段參與教學時,由于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有限,便會將網絡的資源直接搬到課堂,并未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進行改進,這便會直接影響微課應用的效果。第二,部分教師僅將微課作為輔助性的工具,通過觀看、瀏覽等方式呈現微課內容,對微課與教學內容的融合性完成度不高,這便導致微課難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引導,同時重難點知識也不夠突出,嚴重降低了微課教學的實施效果,無法促進學生提高學科技能。
三、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方法的應用優勢
(一)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參與感
教師使用微課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時,可充分發揮該種手段的豐富性等特征,輔助學生構建更為完善的學科知識體系。此外,實施微課教學活動時,教師還需側重引導學生更為重視對知識的把握,這樣便可明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順利內化新知識。一般微課的時長為5~15分鐘,通過微課手段完成教學活動,能夠明顯壓縮課堂教學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討論、互動等。這樣便可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能夠深化理解知識,并發揮出核心作用。
(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微課的呈現形式較多,且所涉及的內容也相對廣泛。教師可綜合運用音視頻、圖像等多種形式呈現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持續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師可向學生呈現較為新穎的視頻,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產生更高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結合學生提出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制作視頻內容,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不斷提高學習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感悟,體會到語文學科知識的樂趣。
(三)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有微課參與的語文教學活動具有更大的啟發性,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確定了教學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后,便可將微課應用在適當的環節,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可在課后與學生分享微課內容,這樣學生便可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來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回顧掌握。該種教學模式不但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還可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此間,學生可逐漸積累更多的學科知識,掌握語言規律,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 小學語文課堂微課設計的策略
(一)靈活設計,巧妙設計
通過語文教學活動實踐可知,小學生的想象能力還未發展到成熟水平,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效果不夠理想。在學生難以準確把握學科知識的難點和核心時,教師便可利用微課形式來輔助學生進行理解和內化,高度集中注意力來理解知識,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順利完成知識點的把握。如《詹天佑》部分教學內容的理解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設計的不同線路特征。以往,教師對該部分知識的講解較為生硬,學生理解的難度也較高。而教師利用微課形式便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教師可通過圖片或視頻形式來展示鐵路的“人”字形線路,學生會看到火車行駛在鐵軌上的動態畫面,從而理解鐵路設計的效果。其次,教師還可通過微課手段來體現出設計的巧妙,以及其中蘊含的智慧。微課能夠綜合運用圖文等多種形式,從多個層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以相對輕松的方式理解學科知識,并主動將全部精力和熱情投入學科學習中來。
(二)智慧選材,自主探究
確定微課實施效果的因素不僅在于選題,同時選材也較為關鍵。微課教學手段的使用目的是引導學生鍛煉并提高探究技能,以此來優化學科學習的效果。如在實施《晏子使楚》部分內容的教學時,該部分知識主要講述晏子與楚王斗智斗勇的過程,體現出晏子本人的機智和勇敢。在開展該部分學習時,便會有學生提出下述問題:晏子受辱后為何不直接選擇回國,出國的意義何在等。上述問題的價值較高,充分說明學生已經針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此時,教師便可結合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制作微課內容。可通過評書的方式為學生講述春秋末期的歷史發展背景,以此說明晏子出使的政治意義,這樣學生便可順利解決上述問題。該篇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均較強,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技能,同時還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深度,實現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巧妙選題,題小而精
選題可作為制作微課的初始環節,也是影響微課質量的關鍵因素。如果選題科學、有效,便可為有效發揮微課的價值提供前提。如在講解《爬山虎的腳》部分內容時,教師便可圍繞課文中的具體句子制作微課內容。教師可與學生結合句子含義進行討論,此后學生得出結論,并能夠準確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義和效果。通過開展上述課程內容的研究,學生不但能夠掌握作家寫作所應用的技巧,同時還可準確掌握用詞的方法,為其后續的自主寫作也可提供技巧和經驗方面的參考。
五、 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應用的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需側重研究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方法,以此來優化課堂教學活動。若想推動語文教學活動的高效實施,教師便需建立學生為核心的理念,不斷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首先,教師需凸顯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師可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元素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能夠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發揮自主能力內化知識。其次,通過創設情境來推動學習效果的提高。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產生熟悉和親近感。學生可通過情境認識到學科知識的應用性價值和重要意義,這樣才能真正轉變學習的狀態,主動參與到學科知識的內化中。
以微課手段參與的語文教學活動,可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需發揮引導功能,這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課堂的核心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微課的內容較為豐富,主要包括多種生活中常見卻不常嘗試的元素,如影音資源等。如教師在開展《圓明園的毀滅》部分內容的教學時,便可在導入環節利用微課形式進行講授。如先讓學生觀看視頻,此后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和觀點。通過圖形和視頻結合的方式呈現圓明園被毀的過程,這樣便可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此時教師再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學生便可順利掌握知識,并形成相應的情感。微課可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習的內容完成高度概括。
(二)充分利用微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微課形式也受到了更多師生的認可和青睞。為迎合時代發展的特征,教師可嘗試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科學使用微課,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能夠主動將關注力應用到學科內容的探索中。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通過創新設計教學環節,科學應用信息化手段來呈現學科知識,輔助學生準確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全面推動學生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
與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同,微課的操作和呈現形式更為簡單,且理解難度不高,這便能夠明顯提高教學的實施效率,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在實施《一顆豆莢里的五粒豆》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時,教師便可先通過網絡渠道搜集與豌豆相關的圖片信息,并播放視頻,將視頻與課程內容穿插呈現,這樣學生便會主動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內容上,以此來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此外,教師還可為學生呈現動畫視頻,并鼓勵學生自主展示。這種融洽的教學氛圍也可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讓學生形成更高水平的學科素養,在微課的引導下學生準確把握知識內容。
(三)改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還未達到成熟水平,因此在學習語文知識期間,如果遇到理解障礙,便會產生相應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此,學科教材中便出現較為豐富的知識呈現形式,通過圖片來配合文章內容,同時教師還可制作微課,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全面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創設相應的情境來促進學生融入教學內容中,不斷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深度。
如在講解《繁星》部分內容時,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繁星景色的美好,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便可通過下述方式完成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通過圖片的形式來讓學生觀看繁星,并配合相對輕柔的音樂。教師以舒緩的語言對繁星的景色進行描述與解說,如“哪一顆星沒有光?”等。這樣學生的多種感官均會受到刺激,仿佛自己便在繁星的景色中,完全轉變以往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含義和情感營造適合的氛圍。教師在講解學科知識時,還可倡導學生自主完成,客觀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結合教學目標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技能,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需熟練掌握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技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功能,綜合利用圖片、聲音等多種形式展示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六、 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探索運用微課教學方法開展語文教學的實踐對策。新時期語文教師要全面地掌握微課教學方式,科學地應用到語文教學課堂,從而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進一步加強語文課堂微課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彥林.有效思考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運用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27):109-110+113.
[2]劉愛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合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16):7-8.
[3]鄧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運用研究[J].才智,2020(17):129.
[4]崔艷芬.微課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1):103-104.
作者簡介:
戴欣漪,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花橋集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