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萬輝 王琰
[摘 要]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大學“四個服務”原則,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嚴從實、扎實深入地開展教育。要堅持凈化思想再洗禮——在“學習”上發力;恪守初心再覺醒——在“實踐”上見效;勇擔使命再升華——在“育才”上立標;整改落實再出發——在“改進”上求實的著力點和實施路徑。
[關鍵詞]高校;立德樹人;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12-0049-03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我黨推動思想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黨中央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認真組織開展,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大學“四個服務”原則,著力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切實解決師生員工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匯聚全黨全國全社會砥礪奮斗的強大合力。
一、思想政治受洗禮——在“學習”上發力
高校是知識殿堂和人才高地,有豐富的人力和教學資源,高校要通過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強化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教師進一步樹立“教育報國守初心”“立德樹人擔使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應積極探索“五題六類多維”理論學習模式,明確五項學習主題、六類學習對象、多種學習載體,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統籌推進,確保“理論學習主題明”“學習載體形式新”“分類管理成效實”,努力使師生員工同心同向,樹立立德樹人理念。
一是明確主題學。要將理論學習貫穿始終,設計“教育報國守初心”“紅色教育樹信念”“先優模范擔使命”“攻堅克難抓落實”“警示教育知敬畏”五項學習主題,針對主題組織校院兩級黨委理論中心組和機關部處班子召開學習會、各類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警示教育。通過集中學習,使理論學習先行一步;通過領導干部和黨支部書記講授黨課、教師講授微黨課和團課方式擴大學習覆蓋面;通過舉辦各類專題輔導報告、舉行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方式強化教職工以知促行,不斷明確愛國育人的職責使命。
二是分類管理學。高校師生員工人數眾多、層級多樣,針對不同學習群體各方面的差異,高校應堅持分級分類指導,堅持同中有異、抓實抓細,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學習教育活動,強化學習實效。一是明確“三定準”原則,即定準時間、定準地點、定準參加對象,保障理論學習力度。二是明確“三規定”學習要求,即規定閱讀書目、規定學習計劃、規定作業要求。確保全校黨員干部自覺坐下來、靜下來,原原本本學起來。三是構建“四精一比”學習模式,提升理論學習深度。“四精”即“精準”的學習目標、“精要”的學習內容、“精細”的學習方法、內容“精良”的學習筆記,“一比”即“互學互比”找短板,“比學趕超”促提升,努力形成相互比學、互相促進的良好格局。針對六類不同學習群體,堅持分層組織、分類推進、分眾施教。校院兩級領導班子成員強調“自學”+“督學”,領導既“抓自身”又“抓基層”,建立“班子自習室”,校領導深入分管部門和聯系單位領學,學院班子成員深入支部加強指導;處級干部強調“拓展深度學”,在重點學習上級部門指定的必讀書目基礎上,增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論述等必學內容,促業務能力素質提升;教師黨員實行“寓學于教”學,將所學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學生黨員強化“自主學”,開展“集中學習研討日”、舉辦讀書班、集中研討座談、演講比賽、微黨課比賽、重溫紅歌等其他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學習,真正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獲”;工人黨員進行“掌上學”“隨時隨地學”,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狀態,用好學習強國APP、兩微一端等載體進行學習;對身體不便的離退休教師“送書上門學”,進一步提升黨員受眾覆蓋面。
三是榜樣引領學。高校底蘊深厚,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精神,因此在大力宣傳好黨和國家選樹的典型基礎上,應進一步發掘和樹立本校矢志奮斗、無私奉獻的優秀校友與學校名師,以老一輩專家學者和新時期師行典范的教師以及學校其他精神資源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和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的重要載體,既要深入挖掘學校老一輩專家學者的精神資源,同時也要選樹一線教師、優秀大學生等先進典型,通過報告會、座談會、老教師口述歷史、宣傳片、宣傳展板等形式,春風化雨、講好故事,把守初心,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牢固樹立家國情懷,強化使命擔當,以榜樣的力量激發情感共鳴,教育廣大黨員對標先進、比學趕超。
四是活化形式學。高校人才濟濟,在文學、音樂、美術、傳媒等多藝術領域均有眾多優秀師資力量,高校理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主題教育新形式,以此激發師生員工的參與熱情,確保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要堅持活化方式,豐富學習載體,力求多向發力、多維度推進,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慶祝建黨100周年緊密結合,增強學習效果。通過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將中華傳統文化和黨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舉辦建黨百年圖片展,使廣大黨員在回顧悠久歷史中增強文化自信;舉辦紅色旋律音樂會、演唱會等,以唱響紅歌演繹時代最強音;組織廣大師生創作歌曲、舞蹈、戲曲、話劇等,讓廣大黨員在藝術中得到思想洗禮、砥礪前行。
二、勇擔使命求創新——在“育才”上立標
教學科研等中心工作是高校辦學治校的根本,高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堅持系統思考,統籌推進立德樹人理論、制度、實踐的創新,形成合力,融入教學科研各環節,貫穿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學術研究等各領域,將立德樹人推向前進,做到“立治有體、施治有序”。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并強化“以研促教”,堅持在思想教育中統籌推進立德樹人理論和實踐創新。
一是重點強化“思政課程”。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重點打造一批融思想性、實踐性為一體的思政理論課程;堅持以“融”精教,在思政課程中引入黨和國家、民族和地域性紅色歷史資源等內容;積極研發“課程思政”教改示范項目,挖掘專業課思政元素,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輪驅動。
二是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注重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出臺績效政策激勵教師利用云課堂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促進現代信息化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育人效果,凸顯價值引導功能。組織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微課堂評比活動,挖掘每門課程的思政元素。積極探索將思政內容融入優勢資源課程群建設,依托黨的歷史教育以及傳統文化教育、藝術審美教育等課程學習,將新思政觀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打造一批風格特色鮮明的“課程思政”精品課程,打造“課程思政”名師示范課堂,構建“課程思政”新格局。
三是著力推動“以研促教”。注重將教育引導、價值引導貫穿科學研究全過程,可通過設立專項課題、建立新型智庫、組建研究團隊等多種方式緊緊圍繞黨的歷史、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攻關,注重科研成果轉化,以科研促進教學、以科研帶動思想教育工作。
三、恪守初心再出發——在“實踐”上見效
高校在黨史學習教育推進過程中,要緊密圍繞“立德樹人”中心工作,以社會服務為切入點,采取“三結合”方式,即將“專業涵育與社會服務相結合”“人格養成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崗位建功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為他人送溫暖,為群眾辦實事。在志愿服務中彰顯理想信念、責任擔當、愛心善意,力求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助推黨史學習教育縱深開展,積極倡導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在志愿服務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志愿服務中化育英才。
一是將專業涵育與服務社會相結合。注重依托專業優勢開展志愿服務。充分發揮學校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決策參考、政策咨詢、教育服務、智力支持等,進一步彰顯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責使命。
二是將人格養成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將志愿服務實踐活動與知識探究、能力提升、素質培養、人格養成相結合,積極構建“思想發動、競賽催動、活動推動、研究帶動、政策促動”的“五環聯動”實踐育人體系。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立志扎根人民、奉獻社會。
三是將崗位建功與社會服務相結合。進一步搭建政策載體、實踐載體、活動載體,通過崗位創新、崗位建功、崗位奉獻,設立黨員先鋒崗等活動,引導廣大教職員工立足崗位,崇尚尊重勞動,從點滴入手,從自身做起,踏實篤行,成為有大愛大德、高尚情懷的人。
四、整改落實敢作為——在“改進”上求實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高校應該堅持把查擺整治立德樹人存在的問題作為工作主線,為人才培養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學的制度基礎,用制度的力量引領師生員工形成對育人工作的正確價值判斷,以制度支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制度固化整改成果。要強化四個重點即“明確價值標尺和行動導向”→“廣泛匯聚民情民意”→“統籌銜接貫通聯動”→“制度固化改革成果”,努力增強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一是明確價值標尺和行動導向。整改落實是確保黨史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高校應努力提升政治站位,主動對表對標,通過明確落腳點、找準切入點、選好著力點,力爭實現“三個確保”,即確保責任落實、確保整改到位、確保全面提升,以真刀真槍解決問題的實效來衡量和檢驗主題教育的效果。要明確落腳點——即以師生員工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為落腳點,緊盯師生員工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抓整治,不斷厚植黨的執政根基;要找準切入點——以查找領導干部在黨員意識、擔當作為、服務師生、遵守紀律、作用發揮等方面的差距和問題為切入點,緊盯部分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病灶”抓整治,維護學校各級黨組織的肌體健康;要選好著力點——以健全學習教育制度、民主制度、監督制度、工作制度等,加強制度建設為著力點,緊盯制度短板抓整治,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以制度鞏固黨史教育成果。
二是廣開言路聽取民意。要堅持開門搞教育,突出分類調研,力求摸清實情,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各部門、各單位要成立專項調研組,圍繞師生關切,針對分管領域工作的主要矛盾、熱點問題展開調研;各二級學院(系)要結合學科建設、專業發展、人才培養規格、用人單位需求等展開調研,通過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設立意見箱、發放紙媒數媒兩類征求意見表、新媒體留言等多種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
三是上下聯動合力整改。高校要進一步強化統籌銜接,在貫通聯動上下功夫,在一體推進上持續發力,要通過召開工作進度會、推進會、培訓會、匯報會,及時下發通知、提示等強化學校各單位各部門的溝通聯動,加強各基層單位對黨史學習教育要求的深入了解,努力在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嚴把方向不偏,把黨史學習教育抓緊抓深抓實。要注重統籌銜接、貫通聯動、壓力傳導,緊扣關鍵節點統籌推進整改工作。
四是制度固化真抓實改。“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要聚焦師生員工關切的“最急、最憂、最盼”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制定相關制度,用以固化整改成果,營造將教育引導、價值引領貫穿于教學、科研、管理中的校園文化生態,以亮劍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扎實成效,以實際行動詮釋永遠跟黨走、奮斗不停步的初心和誓言,從而凝聚起奮進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的強大精神力量,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實現偉大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