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娟
摘要:本文通過探究在新課標課改之下,如何開展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的效率,改善教學的質量。立足于教學過程當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找到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改善教學的情況。
關鍵詞:提高;新課改;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能否完成預先設定的教育目標,能否在規定的時間期限之內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難度較大,教師教育的壓力較大,學生學習的壓力同樣不小。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掌握正確的方法,降低教學的難度,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投入到高中階段的數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改善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轉變教師理念,推動教學模式革新
教師要明白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擔當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比如以“集合”的章節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對于這些相對較為簡單的知識內容可以盡量地少講,而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預習、課堂討論和課下復習的不同階段自主地參與到知識結構體系的學習中。可以通過分小組的形式,集中討論集合知識的重點,創建出良好的教學氛圍。這種教育形式更加符合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也是迎合新課標課改教育理念的良好教學方法,更加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
二、開展情境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難度較大,知識結構體系較為復雜。相較于初中和小學階段而言,學生更難理解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容易產生恐懼、厭惡等負面心理。為了解決這一現實情況,教師在開展數學課程探究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創設出一種更具趣味性,也更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在教授“等差數列”章節時,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方式,組織學生分組站隊。每一個小組分為兩個人,每兩個小組則有四個人,六個小組則有六個人,以此來模擬等差數列的遞增形式,幫助學生推算出第十組的人數。用這種半游戲半情景創設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相較傳統的教育形式,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會耗費更多的教學時間,但是卻能夠幫助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學習過程。再以“空間點和直線關系”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頭上的工具,比如鉛筆、橡皮等,以鉛筆為線,橡皮擦為點,變化二者的位置關系,從而產生空間結構的變換,使學生明白空間內點和直線的位置關系。這種情境教學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相對較為抽象的知識點,使學生產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應當以學生為教育的主角,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在網上觀看名師授課的視頻,學習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提升課堂趣味性為目標,杜絕單一和刻板的教育形式,使學生愿意積極投入到知識探究中[1]。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全面打造高效課堂
為了能夠創設出更具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氛圍,在進行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的幫助,打造出高效的課堂。比如借助多媒體技術,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優勢,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在學習“幾何圖、空間圖形”等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現出圖形平移、轉換和空間變換等概念,將抽象的知識更具形象地展現而出,幫助學生理解圖形轉化的具體過程。在開展“空間圖形”章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制作出空間圖形,了解空間變化的具體形式。為了達到該目的,教師應當在課余時間學習多媒體技術,學會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制作課件,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多媒體的技術工具可以幫助教師將數學知識從抽象轉為具體,這對于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降低數學知識探究的難度而言是一個良好的形式。教師可以通過利用課外時間追趕課程進度,幫助學生節省學習時間,更有利于學生高效地完成知識探究的過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除了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之外,還可以利用科技的發展創設出交流性更強的環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更加方便、快速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可以建立交流群,加入學生與家長,創設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快速與同學展開討論。而家長也能及時得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2]。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課改的背景要求數學教育要以教材為中心,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知識難度較大,結構體系較為復雜,更應當立足于課本,學會對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從而從易到難掌握深層結構的知識內涵。教師如果想要達到該目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應當轉變傳統思維模式和教育理念,通過革新教育的方法,杜絕填鴨式的教學理念,從而在不斷突破教育方式的過程中,設立正確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由被動學習狀態轉為主動探究的狀態,避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和畏難情緒。
參考文獻
[1] 艾向城 .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1):158-159.
[2] 楊彥軍 .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J]. 考試周刊 ,2020(2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