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交流是學生對數學信息提取、加工和處理的一個過程,以在數學活動推動下實現學生從淺層認知到高階思維發展的一種深度學習。為了強化小學生數學交流能力,促進數學深度學習的生成,文章簡述了深度學習和數學交流,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并提出了小學數學有效交流策略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交流;實際研究
一、 引言
數學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因其在人們生活、生產中的作用,必須基于小學生學習情況、新時代下的教學要求,加強數學教學改革,以實現學生從淺層認知到深度學習的發展。在這一過程實現中,數學交流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文章基于數學交流的開展,從深度學習視角出發,對相關主題開展了深入探討。
二、 深度學習和數學交流概述
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即接觸到知識的本質。自20世紀50年代起,布魯納便提出了“學習有深淺之分”的理念。西方教育學者對這一理念進行了不同的解讀,一直到21世紀初,我國學者何玲和黎加厚提出了深度學習的基本內涵,研究者們認為深度學習是以學習者原有的記憶和認知為基礎,并通過其主動加工和創造產生的一種高階思維活動。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即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和內涵,重構知識結構、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這是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方式。所謂的數學交流即對知識、思想和方法等認知信息的雙向和多項的連續行為,以圖文、符號為媒介,以通過對信息提取、加工和處理為周期,并通過周期往返活動的開展,實現學生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發展,以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掌握數學交流策略,可以促進學生交流能力的發展,可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品質的發展。
從信息處理視角分析來看,數學交流包含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處理,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提取是核心,是有效交流開展的基礎;信息加工是整合信息的編碼,它決定了交流的深度;信息處理即選擇一定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數學思維。只有采取有效的數學交流策略,才能保證學生的深度學習,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學習內容片段化和模塊化
雖然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縱觀整體發展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若不能及時解決勢必會影響數學教學的深入開展。當前最為明顯的問題便是學習內容片段化和學習內容模塊化。小學數學知識點眾多,分設在不同的單元,因為知識點間存在著一定聯系,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知識聯系的能力,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但當前的小學數學卻存在片段化教學的情況,將存在聯系的知識割裂開來開展講解,無法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知識體系,進而影響著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尚不夠與時俱進
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學活動,教師教學理念是否先進影響著小學數學教學開展效果。通過對當前數學教師分析和研究來看,大部分教師依然秉持著陳舊的教學理念,其自身知識結構依然沒有完善。隨著社會的發展前進、教學改革的持續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也必須做好改革和創新。但體現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依然被陳舊理念束縛,其制訂的計劃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而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影響著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數學教學模式有待更新
受制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依然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完成基礎知識講解之后,教師為學生設定練習題,然后設置預習任務,為下一段教學的開展做好基礎。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靈活應用知識,完全憑借教師的思路開展學習,以至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層,無法對其深入思考,長時間下去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另外,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中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沒有做好任何的前期準備就為小學生設置學習任務,在小學生盲目的預習中,根本抓不住重點,不僅降低了預習效果,也阻礙著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課堂教學與現實情況聯系不夠緊密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只是關注書本知識,忽視了與學生熟知的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理解能力薄弱、認知能力淺的特點,無法對抽象數學內容開展有效學習,加之教師忽視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導致數學課堂枯燥、乏味,學生根本提不起數學學習的興致。
(五)數學學習小組構建欠合理
在新課改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也會采取小組合作開展教學,但在小組人員劃分上存在著很多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具體表現如下:第一,教師忽視學生興趣、學情分設小組,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第二,雖然在小組合作實踐中,教師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但卻沒有深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配合度,讓學生在不合理的小組合作下開展學習,會阻礙整體學習效率的提升。
四、 深度學習導向下的小學數學交流策略
(一)構建數學情境,喚醒學生探索欲望
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深入發展下,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已經不斷成熟,并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在開展教學之前,必須做好前期預設工作,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數學教學課程的生成更加順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全面解讀新課改理念的基礎上,設定教學目標,并巧用情境將數學知識展現出來。在真實情境中開展教學,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負擔,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實現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基于小學生喜歡故事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故事開展知識講解。
比如在教學《克與千克》時,教師可以將知識融入故事情境中來:克和千克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它們經常因為誰的本領更大爭執。一天燕子小姐姐邀請克和千克到家中做客,燕子姐姐想要稱一下剛買回來的金項鏈,便向克和千克請求幫助。千克迫不及待地說:“我來幫你,可是反復試驗了半天好像沒有重量一樣。”克提出了疑惑,怎么會沒有重量呢,我來試試,4.3克。燕子姐姐說:“對對,和我在金飾店稱的一樣。”克看到千克不高興的樣子,高興地說:“還是我的本領更大吧。”又過了幾天,小松鼠過百日宴,松鼠媽媽邀請克和千克參加宴會,松鼠媽媽說:“很高興大家的光臨,今天我買了很多水果,請大家盡情享用吧。”克見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說:“松鼠媽媽,我來幫著稱重吧。”克剛稱,便大叫起來,松鼠媽媽趕緊跑過去一看,克被壓得直不起腰了。千克見了,笑了笑:“還是我來吧。”結果輕松稱出了一個西瓜5.6千克、一袋蘋果7千克……通過趣味故事的導入,喚醒了學生對克與千克這節知識的探討,并激發了學生深度學習的欲望。
(二)關注知識形成,讓學生真切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以為學生提供深度學習的平臺和機會。灌輸式模式指導下的數學教學,教師和家長只會看到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主探究和成長的過程,教師要通過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利用觀察、數學實驗、推理和計算等方法開展教學。
只有摒棄填鴨式的教學,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為學生設置自主探索的空間和平臺,才能助力學生的深度學習,才能讓學生把握住數學的本質。
(三)將導與學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問題導學”方法,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以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問題:大家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以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導入課堂,可以喚醒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從而推動教學課堂的順利開展。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善用“問題導學”法,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的學習。
比如在教學《圓》這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圓和大家之前學習的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相比,有哪些顯著特征呢?如想要完整畫出一個圓,需要提前了解哪些信息呢?”然后教師利用教具為大家展示如何畫圓:先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點,然后用直尺測量出中心點到其他位置的距離,并做出無數個點,最后將無數個點連接起來畫出一個圓,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回答出:“圓和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相比,沒有直的邊,而且必須確定好中心點(圓點)和半徑才能畫出一個圓。”教師繼續提問:“圓的半徑和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如何利用半徑畫出圓呢?”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問題導入,幫助學生溫習了舊知識,并順著學生的思路認識了圓的特點,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圓的特征的總結,還能讓他們利用所學知識熟練地解答問題,并推動小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四)為學生提供自主操作平臺,提升小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雖然小學數學知識簡單,但有些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存在很大的困難,即便是教師反復的講解和描繪,也無法讓學生準確抓住重點,無法全面地了解知識。基于這一現實情況,教師可以采取實踐教學,通過為學生提供自主操作平臺,引導學生自主操作,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的時候,對空間概念較薄弱的部分學生來講,他們較難將多邊形轉化為自己熟悉的圖形,進而阻礙著他們對面積的推導。此時,教師就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剪刀、紙張發放給學生,通過引導學生畫出平行四邊形,然后將平行四邊形剪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拼接成一個大的長方形,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和長方形面積的關系,進而輕松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通過為學生提供自主操作的平臺,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發生、發展過程,并有效掌握了數學知識。
(五)加強與生活聯系,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數學來源于生活,勢必應用于生活。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教學“統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不理解統計是什么。此時教師就以學生熟知的生活展開講解,比如讓學生統計“班內喜歡數學的男女生的人數”“班級中留長頭發的女生人數”。通過生活教學的開展,打開學生局限的思維,而且讓學生明白了統計概念,并深化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小學數學教學要避免枯燥講解,為學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真切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并推動學生的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導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想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開展交流。首先,教師要分析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以此為基礎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以將學生從淺層學習帶入到深度學習層面中來,并有效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陳能鳳.深度學習導向下的小學數學交流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1):50-51.
[2]李曉飛.深度學習導向下小學數學交流策略的探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8):68-72.
[3]蘇純凈.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13):81,89.
[4]李俊.“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5):56.
作者簡介:陳藝茹,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