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我國教育正處于素質教育的時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美術教育屬于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核心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感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審美素養下的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策略,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示。
關鍵詞:審美素養;職高院校;美術教育
引言:近年來,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教育領域不僅注重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還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過程中,學習不僅需要提高學生們的美術創作能力及美術鑒賞能力,還需要提升學生們的審美素養,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
一、優化教學策略
若想優化教學策略,首先需要優化美術教學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培養自身的審美素養。同時,良好的教學環境也能夠促使學生激發自身對美術教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從而促使教師能夠實時掌握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并能過針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同時,在教學計劃制定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趣味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提高對美術教育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趣味化的教學課堂中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1]。
其次需要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實現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哲學課,讓學生在接受完美術教學之后思考美術作品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從而促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實現學生心靈與作品意境的融合,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們的審美素養。
最后需要優化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應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要評價目標,結合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表現及實際美術水平,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估,并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從而促使教師能夠進行自我改正[2]。
二、在審美素養下提升高職院校美術理論教育策略研究
若想在審美素養下提升高職院校美術理論教育水平,首先需要優化教學內容,促使美術理論教育中的教學內容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從而才能夠促使學生提高對美術理論教育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學習需求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并在美術理論教育課堂中需要保證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需要起到的是導向的作用。例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美化校園環境、改進校園風貌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校園的美、感受實際生活的美,從而促使學生在進行美術理論教育時能夠促使學生聯想到校園的美,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素養。
其次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對美術教師隊伍的建設。在美術理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的是輔助、指導的作用,輔助學生培養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提升審美素養,并在美術理論教育的過程中糾正學生錯誤觀念,因此,加強美術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在審美素養下提升高質院校美術教育理論教育水平的重點內容。高職院校應對聘請一批優秀的、具有豐富實踐創作經驗的教師,同時需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并針對教學質量建立對教師的考核評估機制,以達到對教師教學效果監督的目的。
最后需要加強對美術理論教育的重視度,只有加強對美術理論教育的重視度,才能從根本上促使教師能夠提高自身的美術理論教育水平,進而才能夠促使學生能夠接受良好的美術理論知識教育。因此,教師需要注重開拓學生視野,在美術理論教育課堂之外給學生布置一些優秀作品的鑒賞任務,從而陶冶學生們的情操,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三、在審美素養下提升高職院校美術實踐教育策略研究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大力開展美術綜合性實踐活動。美術綜合性實踐活動即是指讓學術自主的完成學校或教師所布置的創作任務,從而在提升學術實踐美術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創作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生們的審美素養也是尤為重要的。而美術實踐教育是需要在美術理論教育之后進行的,學術只有學習好美術理論教育,才能夠為實踐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促使學術能夠在美術實踐學習的過程中熟練的運用理論知識,進而促使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共同進步的目標。例如,教師可在學生接受過美術理論教育之后,為學生布置“發現生活中的美”這一課題,并要求學生自由組建小組,每組人數需要保證至少4人,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生生活的周邊城市或農村、山野中去感受身邊的美,并用畫筆、鏡頭記錄下來,而學生可通過畫筆、鏡頭記錄的畫面作為創作靈感,自由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作力,并將創作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點評比較優秀的畫作,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競爭意識與團隊協作意識,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們的神門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審美素養。
其次,高職院校需要大力開展多元化的鑒賞活動。多元化的鑒賞活動可以說是美術教學的第二課堂,通過多元化的鑒賞活動能夠豐富美術教學內容。而若想多元化的鑒賞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就需要教師能夠針對教學目標合理的制定教學計劃,實現多元化的鑒賞活動教學目標與美術理論教學目標的統一,從而才能夠促使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鑒賞活動中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藝術展覽、藝術演出互動,并要求學生在觀看后創作出一份小型畫作,這是保障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多元化鑒賞活動中的一種有力手段,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切實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結論:綜上所述,在審美素養下的高職院校美術教育若想真正的實現學生美術水平與審美素養的同步提升,就必須有化美術教學策略,分別從教學分為、教學模式及教學評價三個角度進行改正,同時,加強對美術理論教育的重視度,優化美術理論教學內容,加強高職院校美術教師隊伍的建設。此外,還需要在審美素養下提升美術實踐教學策略,大力開展高職院校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并大力開展多元化的鑒賞活動,從而在提高學生美術創造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們的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解淑亮; 董曉芳.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方法和手段研究[J].參花(下),2020,11(04):143-144.
[2]耿新榮.基于審美素養提升的大學生美術教育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03(15):49-51.
作者簡介:
久益尚(1991-08-)男,藏族,籍貫:甘肅省武威市,最高學歷:碩士研究生;目前職稱:無;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