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程,大學英語肩負著幫學生提高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任。思辨缺席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分析思辨缺席的表現及成因入手,從教育理念、教學目標及評價體系、教學模式以及教材選擇和使用四個方面提出具體的策略及建議,旨在為通過大學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 思辨能力;思辨缺席;教學目標;教學評價;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王晴(1980-),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一、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
隨著世界各國的合作日漸緊密,當今的大學畢業生不僅需要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還需要有更強的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方面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還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與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還可提高學生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辨析則指的是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20世紀末,黃源深教授注意到我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不少語言專業的學生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缺乏系統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他把這種現象定義為“思辨缺席癥”。作為語言教師,筆者在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發現這一問題也同樣存在于非英語專業學生群體。與高中英語課堂相比,大學英語課堂有很多師生互動及學生口頭表達的機會,不少學生不愿當眾表達個人觀點;在被要求用英語闡述個人觀點時,有的學生無法形成有理有據的觀點,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斷章取義;還有部分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邏輯混亂無法一語中的。而在英語課堂的閱讀活動中,大部分學生的關注點僅停留在詞和短語的用法以及句子的理解上,當被問及對文章的主題以及作者觀點的個人看法時,常常是言之無物。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思辨缺席癥表現得尤為明顯。寫作是一個能充分體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活動,但大多數學生比較依賴于背誦和仿寫好詞好句及范文,行文之前很少有學生會仔細審題,并據此列出寫作提綱,因此成文后的文章給人的感覺是邏輯混亂、論證乏力。以上思辨缺席的癥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二、 思辨缺席的成因
1.對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視不夠。雖然教師對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真正能把思辨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中的卻是少之又少。以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設置為例,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整個教學活動都會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語言類學科,大學英語一直把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訓練及提升作為教學目標及重點。然而仔細地瀏覽各門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大綱,明確有關思辨能力的培養目標,并將它們落實到各單元的具體教學目標中的寥寥無幾。可想而知,缺乏具體的目標設計,就無法通過設計的相應的語言教學活動去實現思辨能力的培養。
2.課程評價體系固化單一。學校對教師課程教學的評價以及教師對學生學業表現的評價對教學活動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目前的教學評價體系并未把課堂教學中的思辨能力培養納入教學評價體系,顯然目前的評價體系不利于敦促教師將培養思辨能力納入教學目標,并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將思辨能力的培養付諸實際。教師還是主要依靠課程考試的成績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評價,這一評價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模式化,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充分地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從而導致學生思辨能力的缺席。
3.英語專業教師能力不足。英語專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在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專業教師自身的思辨能力不足的話,勢必會影響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而思辨能力并非與生俱來或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接觸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和各種信息,從而拓展知識及眼界,進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而實際上大部分教師對職業發展素養的提高還僅僅停留在語言專業知識及教學技能方面,所以在幫助學生發展思辨能力的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較微弱。
4.學生學習意識的功利化。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讀大學是他們實現物質目標追求的一種手段,而非提高個人能力和素養的一個平臺。這一意識導致部分學生只會認真對待能夠幫他們得高分、考證書等能幫他們在求職時加分的學習活動,而對思辨能力的提高這種無法在幫他們找到一份好工作這件事上馬上兌現結果的素養的發展置若罔聞。顯而易見,學生們抱著這種思想意識來學習,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思辨能力的發展。
三、高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通識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換句話說,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因此,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程,不僅僅只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提高其語言技能,更應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開闊視野,充分發展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兼備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1.提高教師思辨能力培養意識及素養。針對目前高校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無論是學校的管理層,還是大學英語專業教師都需要加大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學校和英語專業教師都需要明確認識到高等教育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僅僅只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更應該培養他們使用英語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校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定期組織開展各類“學術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增強教師對思辨能力的培養意識。同時也能通過此類活動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大學英語教師與其他專業教師多交流,拓寬其專業視野,使得思辨能力培養方法更加多元化,能更好地契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質。此外。高校還應該積極鼓勵或是創造機會讓更多的大學英語教師走出去,去了解、學習前沿的思辨教學理念及方法,使大學英語教師的思辨教學能夠做到真正與時俱進。
2.將思辨能力納入教學目標及教學評價體系。在英語教學中培養思辨能力即通過思辨學習語言,通過語言學習思辨,同步提高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培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教師首先應該在語言課程開設之初在教學大綱中明確思辨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并把總目標下的具體目標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中予以確立,然后再據此設計課堂具體實施的教學活動,假以時日,學生的思辨能力才能真正實現發展。
除了教學目標,評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學校的管理部門應該把課堂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這一維度納入學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如教師是否將思辨能力的培養轉化成明確的對應的教學目標,并據此開展相關的活動并布置相關的任務。隨著評價方式的調整,教師勢必會在平時的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也可在對學生學業表現的評價中加入對思辨能力發展的評價。具體來講,可以在對學生的輸出性任務評價中除了完整性、準確性等維度外,還采用思辨維度的評價標準對其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甚至還可以將思辨內容巧妙設計進課程期末考試,借此來評價學生在本門課程學習中思辨能力的發展狀況。這樣一來,學生自然會重視自身思辨能力的發展,并逐漸將其內化為習慣,并最終發展外化成思辨能力。
3.創造自由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思辨能力指的是學生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不是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就可以促成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多創造機會和環境,鼓勵學生努力自由探究,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知識的傳授上,教師相對于學生往往擁有絕對的權威,很多時候學生若存疑或與教師有不同見解,未必敢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見解。如此一來,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勢必受到桎梏,會對學生的自主分析、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的發展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因此,作為專業語言教師須扭轉教師即權威的思想,審慎客觀地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質疑,表揚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敢于質疑的精神,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意識到有自己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并敢于提出質疑是非常必要而又可貴的,才能促進思辨能力的發展。此外,在課外學習中創設以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環境,也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摸索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正確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他們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自主學習平臺,在平臺中投放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布置相應的開放性思維的學習任務,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發展其思辨能力。
4.保持教材內容與時俱進。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勢必要求選用的教材有知識的學術性、文體的多樣性、話題的相關性及思想的啟發性,教材的選擇若不能與時俱進,是很難滿足以上幾點要求的。因此,高校應當在英語教材內容方面進行改善,改變教材內容嚴重滯后的情況。
四、結語
作為高等教育中一門重要的通識課程,大學英語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狀是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有培養思辨能力的意識,落實在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卻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我們須從教育理念、教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及教學評價等具體方面入手,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高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永平.從思辨能力培養看大學英語課堂如何有效提問——基于《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課堂教學的反思[J].海外英語,2020(7):18-19.
[2]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45-49.
[3]哈佛委員會.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孫有中.人文英語教育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6):859-870.
[5]馬江濤,欒麗梅.高校英語課堂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探討[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