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洪
摘 要:現如今,伴隨著中小學教學改革的而不斷深入,我國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的法治以及素質教育,基于這一點,在當前的小學教育教學中對于道德于法治這門學科的教學更考驗的是小學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需要在不斷推動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延伸的同時創新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促進學生個人的道德與法治意識的提高,同時對于小學教師而言,通過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生活化來實現借助生活華的情境培養學生個人綜合認知的效果,通過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去提高有效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道德素質;具體策略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可以說是小學開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學科,其本身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以及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基于這一點,在現代小學教育教學中更需要加強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重視,只有提高了這門學科的整體質量才能夠真正的推動小學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而要想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整體效果,則需要的是小學教師不斷的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對于整體性的教學氛圍的創設,通過形成生活化的而教學氛圍以及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參與到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道德與法治真正的成為培養學生法律認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推動我國社會教育不斷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性學科,在小學階段,通過開展這門學科的教學創新來達到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1. 教學生活化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也需要及時的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要以多樣化的創新教學來引導學生,通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開展來達到實現道德知識教學引導的效果,同時通過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道德品質的進行學習和理解,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樂趣,而這其實是長期以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難點,因為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過于枯燥,在加上教師不同的運用生活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創新,因此導致很多學生面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所涉及到的相關抽象概念,難以理解,難以跟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找不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上沒有變通和創新,難以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因此導致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在長期的教學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通過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生活化,本身更容易讓學生有熟悉感,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感覺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教學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候,小學教師需要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改革,真正的去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真正的改變依靠于教材進行教學的傳統教學方法,不斷的通過引入學生熟悉的事物去加強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的多樣化傳遞,通過生活化的事物跟課程知識的融合,將學科內容中抽象的知識點以及概念轉變為具體形象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同時還能夠結合實際案例去加強對學生的教育,這樣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才能夠真正的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點和內容,教師也能夠基于生活化的教學引導去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表達,大膽的討論,從而加深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形成道德觀念,形成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全面認知。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1. 結合教學生活化的特點,創新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指導,就是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引入生活元素,將各種生活中的知識內容納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指導本身是需要掌握方法的,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引入生活化的元素,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跟生活認知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當然在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中,對于小學教師而言,需要充分的結合生活化的相關特點,依據教材的內容以及要求,真正的去創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模式,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在進行課堂教學指導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的是增強學生對于所學的基礎知識的理解,要結合案例以及實際的教學方式去加強學生對于相關理論的運用,以探討的形式去增強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知,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法治觀念。
2. 營造生活化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而言需要依據教材內容去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要引導學生就課堂知識多交流和溝通,要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學習的熱情,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道德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夠在不同的教學氛圍下去深入的感受道德與法治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感受其中蘊含的價值觀以及法律常識,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
基于這一點,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可以通過設計專門的有趣的道德與法治活動,通過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進行參與之外,還應該結合生活中的物品以及相關的案例去推動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在實踐中強化自己的認知,通過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讓生活化的教育成為推動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關鍵舉措之一。
3. 結合各種生活案例,豐富教學的內容。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各種生活中的案例,豐富教學的內容,對各種生活化的知識進行分析探究,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強化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學習課程知識。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生活化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課程教學內容,根據需要引導各種生活元素,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源,形成多樣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作梅.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沃土——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的體會[J].好家長,2019(33).
[2] 章樂.引導兒童生活的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的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01).
[3] 鄭術焱.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