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的規劃,高職院校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科技,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相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互聯網和各類網絡教學平臺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載體,比如超星網絡教學平臺、職教云和課堂派等。混合式教學融合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與互聯網的線上教學,把任務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是當前信息化教學的主流。為順應現代教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應在五年制高職英語課程中構建“互聯網+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在未來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互聯網+;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王月月,南京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外語教研室。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網絡化泛在學習新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以下要求:“各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要兼顧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環節,建立與不同課程類型和不同需求級別相適應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應將網絡課程納入課程設置,重視在線網絡課程建設,把相關課程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使課堂教學與基于網絡的學習無縫對接,融為一體。”基于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依托“互聯網+”推動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將更好地培養和提高五年制高職學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未來在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一、高職英語的教學現狀與困境
目前高職英語大多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由于課時有限,無法有效地監管學生的課后完成情況,學生的學習興趣薄弱,且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且職業院校于以就業為導向,因此更重視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在就業時所暴露的問題,即終身學習能力不足,未能引起重視。另外,由于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存在專業多元化等客觀因素,無法促進學生在未來職場中的可持續發展。職業院校可以根據專業特點,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地創建適合本專業師生需求的教學環境和模式,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從而利用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改造和拓展教學內容,基于學情,借助微課等資源,構建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能夠實現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終極目標。自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習者能夠管控自己的學習,具備明確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的能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線上平臺任務的完成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體系的更新速度對學生接受新知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這也在客觀上推動了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2020年出臺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自主學習是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自主學習進行了如下詮釋: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學習方案,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語言學習與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融合了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自主學習優勢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的必然趨勢。混合式教學法 (blended approach),是指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目的是通過網絡如微課的技術,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在線教學,以減少課堂授課時間。蔣翀等提出了面授前的在線學習、面授學習、面授后的在線學習、階段性測試四個階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通過實驗對比指出混合式教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完善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力和主動性。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職業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熱情,尤其是英語作為一種實用性較強的語言工具,在傳統的課堂無法實現大數據分析、個性化學習和分層次教學,因此,“互聯網+”背景下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如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的限制,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后,有效地利用了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自主學習活動。
近年來我校以超星網絡教學平臺為依托,不斷地推進網絡課程的開發,鼓勵各專業師生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上開展教與學的活動,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搭建了有效的平臺。尤其是在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學校以各種形式開展線上教學。對于職業院校的師生來說,進行線上教學是一次機遇,更是挑戰。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線上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同時,我們也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對于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來說,線上教學對于英語課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將線上與線下課堂相結合,對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因此,結合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學校提供的網絡教學平臺,將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也充分驗證了在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此外,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小段落,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1.課前預習,利用線上SPOC教學資源完成課前任務。課前,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課堂派等學習平臺發布任務,給學生布置自主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建立起基于互聯網的多元互動學習環境,主要是超星學習通平臺、雨課堂、騰訊群課堂等多種學習互動系統,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效果。導學案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利用線上學習資源完成任務,并通過查閱和提交搜索到的資源,實現平臺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利用微課、動畫等豐富的線上資源自主預習,突破學習重難點,初步構建認知體系。
2. 課堂面授,利用學案,合作探究,任務驅動,應用拓展。由于學生在課前完成了預習,通過微課等形式了解了學習重難點,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無需再進行全面講解。教師創設情境,發布任務,引導學生以完成任務,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將小組成果通過上傳學習通平臺,平臺的數據分析與監測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小組間可以進行同伴互評,教師也可以適時地開展師生互評,將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與點評,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對于課文中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利用學習通平臺進行當堂檢測,提高實時統計教學達成率,可以將學生練習中的錯誤進行重點講解,突出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3.課后總結鞏固,通過大數據監測,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網絡教學平臺主要有學習通、雨課堂、課堂派等結合各類手機 App、China Daily等微信小程序等輔以提高和監測學生的課后完成情況。同時,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等資源,以查漏補缺;而教師對學生的錯誤答案進行點評,供學生參考,避免犯類似的錯誤。崔允漷指出,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習必須是真實的學習,真實的學習必須有真實的情境和任務的介入。只有在這種情境下運用知識完成特定的任務,才能對學生做更好的評估。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課堂延伸至課外,輔以使用線上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國內大部分學校已經建設了功能完備的校園網絡,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也為學習終端提供了技術支持與保障,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和學習終端完成線上預習、課堂互動以及課后學習的任務,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外。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內操練和課外實踐,最終在語言的實踐中實現自主學習,完成知識體系的初步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課堂革命。
然而,要想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良好建構, 從原來的“以教為主”轉向“教學并重”, 不僅要開發素材、課件類資源,更要開發支持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和研究性學習的有關資源。另外,評價體系構建方面還不完善,線下課堂與在線課堂沒有建立科學的課時分配和評價方式,導致總體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不斷修正線上線下課時的科學配比以及評價比例。另外,基于“互聯網+”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日新月異,也對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職業院校的老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將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化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不斷探索將信息化手段與傳統課堂高效結合,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羅雪婷,楊春梅.新時期大學生自主學習態度與能力研究[J].輕工科技,2020(3):178-179,181.
[2]Auster C.Blended learning as a potentially winning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and online learning: Anexplor-atory study[J]. Teaching Sociology, 2016(1):39-48.
[3]蔣翀,費洪曉.基于MOOC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3):120-125.
[4]崔允漷.學科核心素養呼喚大單元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