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肖麗娟
【摘要】“賽教融合、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高職院校適應當前社會對所需人才的要求,滿足為企業輸送實踐技能型人才的發展方向與切入點,而在此過程中教師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本文以高職商務英語為例,探討教師在“賽教融合、產教融合”培養人才模式中發揮的作用,希望能夠幫助英語教師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價值,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出大批量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賽教融合;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聶曉(1985.10-),女,漢族,江西樟樹人,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肖麗娟(1986.01-),女,漢族,江西樟樹人,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中級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課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XJG-19-79-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際交易往來愈發密切,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各大院校也在不斷強化英語相關課程的教學,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使其滿足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因此“賽教融合、產教融合”能夠促使商務英語教學更加貼合實際,而教師也能夠根據實際開展充分的實踐課程,讓學生有大量時間練習英語,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目的。
一、高職商務英語發展的現狀
1.實踐課程少。高職院校一般都以專業理論知識傳授為教學重點,雖會在教學過程中添加相關的實踐課程,但是在課時與教學資源的分配上,實踐課程較之理論知識課程占比更少,使得教師的教學精力都放在了對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并未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一定的引導與加深。對于高職商務英語課程而言,關于商務英語的應用以及口語練習并非是由理論知識堆砌而成的,反而需要學生能夠進行實際的運用,鞏固相關語法與詞語的記憶。因此現階段高職商務英語課程還缺乏充分的實踐課程,學生鍛煉的機會尚不足。
2.綜合技能差。高職院校設置的實踐課程卻未能發揮出實際的教學促進效果,因為院校對實踐課程不重視,使得實踐課程僅以知識點的專項訓練為主,同時受到高職商務英語課程特性與課時不足的影響,學生在實踐課程中也只能蜻蜓點水般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實踐操作,這樣一來商務英語的教學與實踐不夠深化與全面,教師也無法教導出綜合水平較高的優秀人才。
二、“賽教融合、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1.“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賽教融合提倡的是“以賽促教、育學于賽、賽教結合”的教學理念,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比賽,進一步了解到所學專業的基本技能以及對應行業、企業對人才的基礎要求。賽教融合是教學與競賽的融合,因此需要擺脫傳統的競賽思想,對競賽進行改革,使其能夠常規化,進而更好地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同時為了能夠使競賽活動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校方或是教師在籌備比賽的時候,應該靈活地運用評價方式使其能夠多元化,進一步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2.“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產教融合”并沒有明確的學術解釋,但是由于其對人才培養以及教學帶來的優勢,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投入到“產教融合”模式的研究當中,希望能夠進一步發揮其價值,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由眾多研究學者的研究探析可以發現,“產教融合”的根本就是校企之間開展合作,使學生能夠在校內享受到學校與企業雙方的資源,從而更好地實現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其次,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以行業發展為導向的最新技術知識,進一步為社會填充新鮮的人才血液,促進社會良性發展。
三、“賽教融合,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產賽教融合人才培育模式是近些年來對高職人才培育的一種改革嘗試,期望能夠將學習、生產與競賽三者相結合,為社會培養出大批量的實踐型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賽教融合、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在“產教融合”中加入“以賽促教、育學于賽、賽教結合”的教學理念,從而實現產教融合與賽教融合之間的統一,豐富了高職教學模式,使其更加立體化與多元化。對于“賽教融合、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而言,教師是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人物,在高職教學活動中,只有教師才能夠將“產”“賽”“教”三者真正地結合,更好地融入各項教學環節當中。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高職院校教學的特點,將“賽教融合、產教融合”與課堂教學相融合,讓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能力得到共同提升,從而進一步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賽教融合、產教融合”培育模式與教師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產賽教融合培養模式能夠為教師的課程教學推進指明方向;而教師不僅能夠實現產賽教融合培養模式,還可對其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與完善作用,還是“賽教融合、產教融合”能夠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
四、教師在高職商務英語“賽教融合”中的作用分析
1.以大賽為“契機”,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應用型、職業型以及技術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也是教師為之奮斗的方向,因此在“賽教融合”教學模式中,教師就可以“大賽”作為教學契機,通過“大賽”進一步強化對學生各項技能的培養,真正地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賽教融合”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高職英語技能各項比賽,讓學生能夠通過大賽認清專業的發展方向,掌握專業的基本需求技能。此外,教師還可針對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給予學生一定的意見與指導,使其能夠了解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夯實英語的語言基礎以及基本商務技能。
2.以大賽為“坐標”,貫徹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在賽教融合的模式中,并不是只含有大型的比賽,為了能夠使“賽教融合”的教學影響范圍擴大,現階段的教學課堂中充滿著班賽、段賽與院賽這類小規模比賽。在這類小型比賽中,教師是賽項設置以及評價標準制定的主體之一,在各個環節都能夠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指導與評價。教師在籌辦比賽的過程中,多會參考行業的需求以及社會發展的趨勢,使得貼近實際需求的能力培養能夠融入比賽中,學生就可通過參與比賽感受到崗位的實際需求,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3.以大賽為“抓手”,提升學生專業職業能力。教師是將實訓、實踐技能培養與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相結合的切入點,同時教師能夠將大賽作為提升學生專業職業能力的“抓手”,全面落實商務英語的專業技能教學,強化學生應用商務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分階段地推進實踐教學的計劃,幫助學生逐漸地強化商務英語專業技能。
4.以大賽為“紐帶”,完成校內外的實訓任務。實訓是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教學任務,在“賽教融合”教學模式中,教師以大賽作為連接紐帶,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校內外的實訓任務,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商務英語人才。其次,教師在教學階段充分地利用學校建立的校內外實訓基地,不僅能為英語技能大賽做準備,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鍛煉商務英語技能,結合多功能的實訓基地,在完成校內外實訓任務之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水平,讓學生能夠解決在比賽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
五、教師在高職商務英語“產教融合”中的作用分析
1.實現專業課程與產業之間的對接。高職教師擔負著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教學重任,在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可以實現專業課程與產業之間的對接,能夠真正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平衡發展。由于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特殊,教師需要依據產業的現狀以及發展走勢,對學生需要開展的實踐任務進行定位,這會影響學生在產教融合教學過程中對實際行業的認知與有關專業技能的學習。教師所進行的定位思考是商務英語課程目標以及進度的調整依據,能夠根據實際的崗位需求對課堂中教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明確,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更加符合產業發展,提高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效率。
2.將企業真實的工作項目引入教學中。教師能夠將企業真實的工作項目通過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進一步引入課堂教學當中。電商企業對于商務英語人才的要求就是其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語文案撰寫能力以及相關的英語講解能力,這些技能并非通過理論知識的教學就可輕易掌握,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多次的實踐練習鞏固才可以具有。學生尚未畢業之前,對行業的了解不夠透徹,因此關于專業技能的練習就更加依賴于教師的引導,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強化學生的技能學習與掌握,并且依照行業的發展趨勢,將企業的真正工作項目引進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教融合。
3.結合創業空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教師能夠將創業空間與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相結合,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利用創業空間為學生提供即學即用的機會,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互聯系,使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動者,開拓思想,了解專業崗位的情況與需求,真正做到基于產業發展開展教學活動,以培養專業人才。
六、結語
“賽季融合、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教學發展的產物,不僅需要高職院校加強與企業、政府之間的聯系,更需要學校重視教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對于高職商務英語教學而言,院校設定教學目標,而具體的教學方案以及相關的教學計劃推進則需教師完成,同時教師還是“賽教融合”與學生之間相聯系的重要樞紐,更是將產業與課程相結合的關鍵。因此,教師需要正視自身的重要性,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專業水準以及對專業行業發展的洞察能力,從而更好地將教學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出大批量的實踐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