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麗
摘 要:為了能夠在學生間進行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先進行科學分組,奠定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基礎;之后要對數學內容進行科學的選擇,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只有充分意識到合作探究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3-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33
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應用合作學習屬于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符合如今素質教育的需求。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和溝通,也有助于不同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及智力水平的學生之間實現優勢互補,從而營造一個更加友好,且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課堂氛圍。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通過合作學習充分將相關教學內容挖掘出來,促使學生能更加全面、充分地學習數學,逐漸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出來。
一、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數學這一學科的學習是小學生第一次與數學接觸的開端,只有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才能對未來的生活及學習有更大的幫助。在小學階段,通過合理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促使學生不斷探索如何合作并順利地完成任務。由于學生都是初次接觸“集體智慧”,因此在開始時不得要領是非常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起到良好的協助作用,引導小組內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不斷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上進心
小學階段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動力。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格外注意各種問題,只有將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動力作為合作教學的最終目標,才能夠確保合作教學的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需要嘗試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將小組內每一位學生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幫助小組形成一個能夠實現互幫互助的關系網。通過教師合理地設計競爭環節,結合每一個小組的實際表現,公平、公正地給小組評分,才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們的上進心,使得學習氛圍更加良好。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
(一)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是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體。由于團體合作的目標是構建合作型團隊,因此會使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小組成員之間需要能夠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最大限度地被其他成員所接納,并從中獲得自尊。只有這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每一位小組成員才能夠更加積極,更快地提升水平。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第一步,就小組合作來說,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千萬不可單純地將基礎好的學生都分為一組,將基礎不好的學生都分為一組。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實現自由結組。比如,一個班級內總共20名學生,教師可以準備5種顏色不同的卡片,將其打亂后放在一個箱子中,讓學生以自由抽簽的方式結成小組。通過這一方式結組,有些學生可能會因未能和好朋友分為一組感到沮喪。這時教師完全可以通過“七巧拼盤”的游戲,將小組內成員之間的感情建立起來。該游戲的游戲規則為:教師將各種圖形的紙板打亂后發放給每一個小組,小組內一共4個成員,每個人都可以擁有1張或2張紙板,要求每一個小組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每一位成員手中的紙板最終拼接成一個正方形,速度最快且成功率最高的小組獲勝。如此一來,小組之間的配合會在規則的作用下變得緊密和激烈,有效提升小組的凝聚力,使學生意識到小組是一個整體。
(二)對學習內容合理選擇,提升合作學習的學習效率
在進行實際的數學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適當地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討論價值和探究價值的學習內容,通過那些開放性、合作性以及啟發性的問題,充分幫助學生營造更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出問題:小數之間的加減法和我們之前學的正數加減法有什么不同?如果由你來講解,你會如何對這一節課進行講解?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會順著教師的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解決問題。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預留10分鐘的時間供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之后再回答究竟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也可以將自身的想法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交流與探究,不僅能夠有效避免學生沒有進行獨立思考的機會,也給予學生更多進行交流和討論的機會,使學生懂得如何進行小組學習。
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會得到一個問題的統一答案,這時教師可對最終的答案進行點評與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不斷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不斷融洽群體之間的關系。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普遍有較強的表現欲,但缺乏合作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結合這一特點不斷訓練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懂得如何接納、傾聽別人的意見。
(三)對合作探究學習充分重視起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來說,課堂練習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如今不斷推崇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情況下,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開放性以及不確定性的練習,開始被廣大教師所應用和推廣。如果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科學應用開放性練習,能夠將學生的想象力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擁有更加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加樂于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自主的合作學習氛圍。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對于新的數學知識能夠快速掌握,但是有些學生卻似懂非懂,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練習,鼓勵每一位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之間實現交流與互動。在開始展開合作教學時,學生可能沒有太強的合作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后,安排與教材相關的討論內容,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討論意識。如此一來,既可以不斷加深學生對于本節內容的理解,也能培養學生更加勇于表達自身的觀點,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實現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四)巧妙設計學習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是由問題所引發的,每一個問題的前提都必須具有一定的認知,再指向一個未知領域。作為能夠成為促使學生產生智力活動的一個方向性的障礙,提出問題能夠充分刺激學生的智力活動。實際上,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問題是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不斷挖掘與掌握,從而結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為小組提出一個個問題。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設置的問題一定要能夠充分激發學生進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逐漸展開思維活動。
1.設置假設型問題。設置型問題要求以學生已知的知識內容為基礎,再進行推斷與猜測。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對于分數可能具有的性質進行猜測,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的合作探究。由于小組討論出的答案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會為學生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間,使學生不得不去思考問題。一旦問題提出來了,學生們的思緒也會跟隨問題逐漸地活躍起來。
2.設置發散型問題。發散型問題要求學生緊密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側面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探索出問題相關的多種答案。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出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100克的食鹽配置1:15濃度的水,需要多少克的水?”在給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多種方式來解答這一問題。通過小組之間展開合作與討論,可以不斷拓寬學生思考問題時的思路與角度,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問題,使學生逐漸形成多向思維的能力。
3.設置矛盾型問題。矛盾型問題會將教材中很多知識之間存在的矛盾揭露出來,實際上屬于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認知中存在的矛盾激發出來,刺激學生所學的新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產生激烈的沖突,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一個全新的問題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興趣。矛盾型問題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也會逐漸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矛盾點的好奇心,通過矛盾型問題會使學生更容易投入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中。
綜上所述,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和幫助,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懂得如何互相依存,完成任何一個目標都懂得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的共同協作。通過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對學習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提升合作學習的學習效率、對合作探究學習充分重視起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及巧妙設計學習問題,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能夠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曉霞.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芻議[J].魅力中國,2019(3).
[2]王保民.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23).
[3]謝向紅.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析[J].中外交流,2019(20).
[4]付安莉.淺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