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敏
摘 要: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已經非常普遍,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構建數學課堂已經成為很多小學教師的共識,是現代化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仍然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教學過分重視形式,忽視實際教學效果等。文章將結合小學數學實際教學內容分析生活化教學的誤區和教學中的問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模式;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3-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40
我國的教育正處于改革時期,教育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真實感受,并從重視學生成績到重視能力提高方向轉變。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很多阻礙學生學習的授課弊端逐漸顯現出來,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手段,運用反思、歸納、總結、提升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在理論上講,就是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當中滲透更多實際生活中的內容,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助力教學。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可以學會讓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并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嘗試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小學數學知識實際上和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很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比如簡單的運算、圖形、鐘表,等等。很多數學知識都與生活實際有結合點,并且也是為實際生活服務的,因此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在促進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小學數學生活化首先應該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制訂課堂教學計劃,增加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模式,但很多教師在追求創新時沒有抓住教學重點,為了追求生活化而去增加課堂活動,沒有重視學生的真實感受,導致創新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另外還有一些教師,在追求生活化教學時沒有重視選取材料的嚴謹性,給學生做了錯誤的示范。
(一)情境塑造偏離教學目標
很多小學教師在上數學課時,經常會盲目塑造教學情境,雖然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但有時也可能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對于教學效果沒有幫助。在促進數學課堂生活化的過程中,營造生活情境應該是比較受歡迎的教學方法,但是有些教師在塑造課堂情境時,經常忽略原本的教學目標,導致其在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上花費大量時間塑造情境,課堂教學偏重形式化。比如對于換算等比較簡單的問題,只需采用列舉生活當中例子的方式就可以了,如果塑造過于復雜的生活情境,就容易本末倒置。
(二)盲目進行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應該把握好程度,最應該重視的還是課堂教學目標本身,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刻。但是現在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忽視了學生發展的客觀規律。比如有的教師經常會給學生舉一些“小紅早上吃了5個饅頭,中午吃了7個饅頭”等例子,還有一些描述交通工具速度等生活實例,很多時候都違背了生活常識。教師在課堂當中舉的例子會對學生所影響,比如在描述交通工具速度的時候,假如教師所說的與實際相差過大,有可能導致學生認知上的偏差。因此,不能因為追求生活化教學就盲目地給學生舉例,課堂上所有的生活實例都應該參考實際生活,避免差距過于懸殊。
(三)生活化教學材料不適合
在進行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學材料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時應該根據所講授的內容進行篩選。有些教師由于日常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數學課有可能需要連續上幾節,這個時候有些材料就會缺乏實際教學意義,學生通過例題難以掌握全面的數學知識。例題的選擇是學生一節課的重點,很多學生都是在課下回顧知識點,但是對例題的記憶卻非常深刻。所以教師在選擇例題時,應該進行篩選和甄別,讓學生透過一道題,了解這一類題的思考方法以及做題步驟。
(四)缺乏生活化教學手段
良好的教學方法需要可靠的教學手段輔助執行,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經常需要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些都需要學生參與,無論是學生之間的分組討論,還是課堂上的實踐活動,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更多了,這就需要教師控制好課堂紀律,防止學生利用課堂實踐的時間閑聊。教師要控制好小組的數量和每個小組的人數,分組討論時選出組長,并針對所討論問題的難易程度控制學生討論的時間,在討論結束后選取代表總結答案。在課堂實踐活動當中,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課堂紀律進行規范。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比較好動,如果課堂教學手段不夠規范,很容易讓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五)缺乏課堂延伸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并不是單純地讓生活常識輔助教學,而是讓生活和教學之間相輔相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豐富經驗,同時也讓學生的經驗輔助學習。在這個基礎上,課堂延伸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當中滲透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并要讓學生把這種思想意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但是現在很多教師存在缺乏課堂延伸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課堂上展示的信息資料都是通過信息技術呈現的,內容比較抽象,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導致學生在課余時間依然采用陳舊的方法去感應數學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后,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搜集學習資料,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提高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規范課堂教學目標
針對當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存在的課堂形式化問題,可以采用規范課堂教學目標的方法進行解決,教學目標的確立應該根據教材以及考試大綱的要求制定,并且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以及生活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尋找生活當中的實際例子,然后對應到課堂教學當中來。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該考慮到教學目標,也就是學生實際應該學會的東西,另外還應該考慮學生的興趣,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數學,更加積極性地配合教師提出的要求。在學習統計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統計,比如某某班同學興趣愛好統計,讓學生做好柱狀圖和表格等,把這些內容放到課下進行,教師帶領學生利用課上的時間總結,將課堂上的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
(二)抓住數學課堂教學重點
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并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最大化,只有抓住了這一核心,才能真正避免盲目生活化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說的每句話,都應該仔細斟酌,不能為達到教學目的隨意歪曲事實與客觀實際,應該避免傳遞給學生錯誤的知識。數學是一門非常理性的學科,對于數字的要求也應該足夠準確,任何定義都不是模棱兩可的,教師在進行生活化舉例的時候,不但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還應該考慮學生在這個年齡段的接受能力,以教材的內容為出發點,拓展、提升課堂內容。
(三)科學選擇生活化教學材料
教學材料包括教師上課的例題、教學用具、活動設計等,這些教學的素材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以及接受能力進行選擇,然后進行生活化設計,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材料應該進行規范,教師也要從眾多材料當中選擇,綜合考慮實際教學需要,靈活掌握課堂教學環節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性,意識到學習數學能夠幫助生活。在教學用具的選擇上,也要精心挑選,一切都以課堂教學效果為主。比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充滿童趣的教學用具,如彩色的塑料球、氣球、硬幣、紙盒,等等,幫助學生思考。比如在學習“量一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形狀不同的卡片,讓學生自己量尺寸,然后進行拼接。
(四)創新生活化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應該隨著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提升,教師應該充分了解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認識到生活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然后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權利進行規范,避免學生過分放松,但是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手段上,教師應該做到張弛有度,不但要讓學生有秩序,還要讓學生有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也應該注意一切實踐活動都要圍繞教學任務來完成,以教學目標為根本出發點。比如在學習“元、角、分”時,教師可以用學生日常生活當中購買文具的例子,為學生布置購買文具的場景,讓學生回答購買幾塊橡皮需要多少錢,或者多少錢最多可以買下多少塊橡皮,找回多少零錢等。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一個小組設計問題,另一個小組來回答,增加學生間的課堂互動,并控制好互動的秩序。
(五)拓展生活化教學內容
生活化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當中,還應該進行課外拓展,增加學生的課后實踐,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比如在學習測量時,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測量的物體有限,對于很多其他物體的長度估量不準確,為了提高學生的估量能力,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量更多的東西,鼓勵學生回家用卷尺等工具,測量家具、門、陽臺、窗戶等物品,做好記錄。通過拓展教學內容,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積累課下生活經驗,以后遇到一些需要進行估量的問題,也能對長度有一個大致概念。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的構建關系到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發展,由于小學數學知識絕大多數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數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獲得更多的生活能力,因此,進行生活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介紹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分析了當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誤區,比如形式化嚴重,教學過程中存在盲目生活化等,針對這些問題和誤區,進行了對策探討。
參考文獻:
[1]劉彩香.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20(4).
[2]戴春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2019(23).
[3]王爽.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和對策[J].才智,2018(26).
[4]葉玉蔚.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