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龍寶
摘 要:隨著小學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滲透,如何對小學英語高效課堂進行構建,成為備受廣大小學一線英語教師關注的問題。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就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出幾點看法,旨在對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進行提升,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3-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66
高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提升,也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主體意識,這與小學英語新課程改革的初衷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以此煥發出英語課堂教學的活力,使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一、任務驅動,教學引導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對素質教育模式進行完善,是基礎教育發展的大方向。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應將新課改進行深入推進,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善,以此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具體來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在構建小學高效英語課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這里的任務驅動指的是,首先應將教學目標進行設定;其次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布置差異化的學習任務,以確保各個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英語學習指導,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細化來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任務分配的過程中,應采用分層模式。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應在學期結束后,將本學期所學過的內容作為整體性任務,使其對本學期的知識進行整體性認知,而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其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鞏固性學習,因為從單元層面對英語知識進行復習,可以確保學生更加高效地認知本知識點的英語學習內容,對于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學習任務布置為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內化。這種分層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能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在自身層面對英語學習能力進行提升,從而確保了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強化主體,提高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夠完善,同時,思維能力更加偏重于形象化思維。因此,為對這一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行提升,對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構建,教師應注重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語言交流使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得以提升。同時,新課改明確指出,應在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均應以學生為中心,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通常來講,自主學習指的是教師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并在這一過程中將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及主體性凸顯出來,以此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進行有效提升,為學生后續的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夯實基礎。
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建立高效課堂的教育理念下,更應對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進行強化,確保學生在自主參與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對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提升。具體來說,在課堂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對課堂結構模式以及課堂學習氛圍進行優化,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有在這種自覺自愿的情況下,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在新課改大背景下,為創設學生學習的高效課堂,也應善于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做主角,而教師的身份更多時候應為觀眾和導演。向學生下達學習目標和任務后,應將更多的發揮空間交給學生,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三、創設情境,自主學習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為進一步貫徹新課改的要求,也為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模式,教師應改進傳統英語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傳統層面的主體模式轉變為當前的主導模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引導,從而使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對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進行體驗,進而有效創設英語學習的高效課堂。也就是說,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環節,可以對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進行創設,即教學目標的課前展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交流點撥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習。具體來說,這里所說的目標展示指的是教師在導課環節對學生提出幾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對已有的知識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激發,促進學生自主地在教材或相關英語資料中尋求答案。再者,為貫徹新課改中提出的激發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教學方針,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旦找到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勢必會產生一種被認可的喜悅,這也勢必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并激發學生可持續性學習的內在動力。而所謂的點撥交流指的是,教師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些較難解決的學習困難進行啟發式引導,并進一步對本環節知識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深入講解,確保將知識點的重要內容進行集中性突破講解,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進而確保英語高效課堂的完善性。
四、加強指導,培養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對學生的主體學習能力進行提升。傳統層面的教學模式單純地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主體,教師在教學環節以照本宣科的模式對學生傳授英語教材上的知識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學習到一定的基礎知識,但是自身的英語發散思維能力較難得到有效提升,因而也就更加談不上對英語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以及對英語高效課堂的創設了。所以,為有效突破這一教學現狀,教師應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理念,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效果。
具體來說,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方法有課前整體預習、課中重點學習、課后鞏固內化三種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在自主學習環節貫徹這三種學習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比如,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概了解本知識點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詞匯、短句、語法等內容,以及整篇課文的內容。在課堂學習環節,則應將關注點放在教師講解的重難點問題方面,以此對本知識點的內容形成一個高效認知。而在課后自主學習過程中,則應注意將自身存在認知盲點的內容通過查找資料的方式來解決,也可以標記問題后向教師進行請教,以此確保英語學習的效率。
五、分組學習,廣泛參與
新課改的核心教學原則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教師以分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使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為高效課堂教學創設和諧氛圍[2]。具體來說,在組建學生學習小組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整合,以此確保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在同一個層次的組別中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還應為每個組別的學生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以此確保分組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并提高其學習效率。
此外,這種分層化分組教學模式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使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這對傳統層面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在班級教學中較難進行自我表達的問題進行了突破,使學生在各自不同的組別對英語知識進行學習,以此使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得以提升。再者,同一層次的學生進行共同學習,也有利于教師制訂教學計劃,使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從自身角度對英語學習能力進行提升,與程式化地對全體學生進行同一種方式的教學相比,在教學效率和質量方面都會得到有效提升。
六、重視評價,鼓勵贊美
新課改的三大教育理念分別是,強化對學生進行生本教育、強化科學人文教育、強化評價機制的完善,可見學習評價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結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來說,為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進行提升,教師也應重視評價環節。單純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方法的培養以及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只是對學生進行培養的一種方法,而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才可以真正發現學生在學習環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更加系統完善地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從而確保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形成一個質的突破[3]。同時,在評價過程中,除了指出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外,也應對學生的學習進步進行鼓勵和表揚,以此確保學生在進行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具體來說,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制作動態學習排行榜的模式對學生進行測評。同時,對于測評內容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開展:日常學習狀態、學生自評、考試測評。教師可以綜合以上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以此確保測評的相對公正性,同時也可以更加真實地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有效激發出來,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進而對教學效率進行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并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以確保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使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得以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媛.新課改下如何構建高效小學英語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175.
[2]王明霞.新課改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甘肅教育,2019(15):170.
[3]趙迎春.新課改下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青海教育,201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