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積極落實相關職業教育政策,與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揚工院)開展了中高等職業教育“3+3”分段培養項目試點。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學校情況與中高職銜接存在的普遍問題,對揚工院所采取的措施及收到效果進行論述。
關鍵詞:會計專業 中高職銜接 實踐探索
一、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3+3”分段培養現狀
(一)學情現狀
筆者所在學校為農村學校,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大部分學生父母進城務工,疏于對孩子的管教,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自覺性較差。2021年“3+3”分段培養會計畢業班40名學生中父母離異或重組家庭的學生有16人,留守兒童7人,單親家庭4人,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
(二)課程設置
筆者所在學校開設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經法規、會計基本技能、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教學方式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較少,缺乏相應的教學設備及教學環境。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德育等基礎課程,課程內容符合考綱及學生培養目標,但學生對數學和英語的學習較為困難,基礎較為薄弱。
二、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銜接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課程內容重復
目前,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按照各自的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構建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二者缺乏有效溝通,造成課程設置上出現重復的現象。一方面造成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較差的學生極易出現厭學情緒,學習好的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二)基礎知識薄弱
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弱,學習自覺性較差,與同時入校的普高學生相比,有明顯差距。尤其是對于數學和英語兩門課,學生普遍反映學習較為困難。
(三)培養目標缺少層次性
我國同類專業的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之間的培養目標沒有層次性,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基層會計人員,從事相關基礎工作,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方向也是以基層為主,畢業后需要有初級會計證書,而很多學生在中職階段就已經以考初級證書為目標了。
(四)重理論輕實踐
職業院校一直強調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但很多課程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不重視操作,以致出現中職學生不會點鈔、小鍵盤錄入,高職學生拿到原始憑證不會填、不會編制科目匯總表等情況。
三、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銜接的解決對策
針對以上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銜接所存在的普遍問題,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3+3”分段培養現狀,揚工院積極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具體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
揚工院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實施“專業導師制”培養模式,專業導師定期在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實戰經驗豐富,也主持專業的教科研課題,專業知識扎實。筆者所在學校大多數學生對會計崗位實踐工作了解較少,為解決此問題,揚工院有計劃、有目的地給學生設計實踐課程、提供實踐環境,以提高學生技能水平。
(二)課程體系的銜接
在建設中高職銜接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過程中,揚工院根據中職階段的人才培養計劃和高職階段學生的培養方向,對課程進行重組,形成知識與技能的“高移”。為了方便筆者所在學校學生能夠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氛圍,安排學生于4月份提前入學,開設高數、英語、經濟法等課程,幫助學生提前學習知識點,縮小其與普高生源的差距。
銜接的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術課、專業拓展課、綜合實踐。由于部分核心專業課筆者所在學校已經開設過,揚工院將原中職與高職專業課程重復內容較多的基礎課程部分進行刪減(如會計學基礎),并適當加深學習的深度(如財務會計學改為中級財務會計),開設中職教育未涉及的專業課程,適當合并或縮減課程數量,整合課程內容,并增加職業拓展課程。專業選修課的設置難易結合、梯度明顯,能夠讓學生針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不同難易程度的課程,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實踐環節形式多樣,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實訓利用學校實訓室資源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生產實習、頂崗實習讓學生可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進行技能演練。
(三)情境學習與職業能力培養
考慮到筆者所在學校教學條件和教學設備有限,開設的動手操作的實踐課程較少,揚工院結合高職人才培養計劃開設了一系列實踐課程,加大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大一上學期開設語文、高數、英語和經濟法等課程,下學期以基礎會計實訓為主;大二除開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兩門專業課外,還開設了財務管理實訓課、會計實訓課、Arc企業仿真實訓和會計技能實訓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進行崗位角色轉換。
四、小結
目前,筆者所在學校與揚工院會計專業合作進行的“3+3”分階段培養,試點班級學生已是大一、大二學生。后期回訪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會計操作能力明顯提升,與普高班分開上課,單獨成班,課程內容設置符合學生所需。筆者所在學校后期會繼續追蹤回訪,為中高職銜接探索更好的人才培養方式。
參考文獻:
[1]應櫻.在會計職業崗位層次變化中探索中高職課程銜接模式[J].經濟生活文摘,2013(2).
[2]宋艷華,劉娜,常存芳,等.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對策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3(4).
[3]郭志成.淺談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銜接[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10).
[4]張怡.會計行業中、高課程體系銜接的探索[J].中國科技教育·理論版,2013(3).
[5]荀莉.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現狀綜述[J].職業論壇,2012(13).
(作者單位: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