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
摘 ?要: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們對于語文學科有了新的認識。小學語文學科知識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能割裂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在現行的教育制度當中,閱讀和寫作成了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在實際的教育體系當中,教師往往會將二者割裂開來,分開進行專項內容和知識點的學習,從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角度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想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將閱讀與作文教學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形成學科知識框架,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相互補足,相互促進。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作文教學;整合模式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整合的意義
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決定寫作技能的高低,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使二者相輔相成,并且在一定情況下教師應該加強這些方面的積極引導,力求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整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寫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喜歡閱讀可以使學生擁有大量的寫作素材,并且開闊眼界,這也是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的重要意義。
二、創設情景,豐富體驗,激發學生表達欲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直接受益者,所以,讀寫結合最終也是從學生出發,最后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為落腳點。首先要激發學生讀寫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能力
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感知能力比較薄弱,在寫作時,他們不僅在構思和選材上存在一定缺陷,更無暇顧及一系列的寫作要求及寫作步驟。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提供一些與小學生認知能力相符合的文章,讓學生能更加容易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四、點燃學生自主創作的熱情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以“讀寫結合”能有效地帶動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教師要發揮好指引作用,緊扣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好導讀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改寫、續寫。如學習詩歌或者文言文,可以嘗試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來進一步對需要改編的內容進行拓展想象,引導學生進一步將詩歌或文言文改寫、創編成為記敘故事。
五、教學內容帶動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思考
學生的思考也是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師想要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也需要在教學的內容中,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帶動小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思考,進而讓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帶動學生今后在寫作時更有效地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在文章內容中。
本文立足于讀寫結合教學法,提出該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從而使教師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做出貢獻。當然,后期還需要諸多教育界同仁一起努力在讀寫結合教學法的實踐中深入探索。
(責任編輯:汪旦旦)
參考文獻:
[1] 姚強文. 探究語文的閱讀與作文教學的結合策略[J]. 漢字文化,2019(22):105-106.
[2] 包遷紅. 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 當代家庭教育,2020(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