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
摘 ?要:在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今天,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對于學生而言,培養閱讀能力可以為其更好地開展閱讀訓練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理解訓練,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帶著探究欲進行閱讀,并對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主動分析和探究,進而培養學生富有探究性、創造性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空間得到拓展,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思維空間
一、傳授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普遍存在閱讀水平有待提高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其沒有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通過觀察小學生的日常閱讀過程可以發現,小學生只是在進行文字的閱讀,在閱讀速度和閱讀感悟方面缺乏良好的發展。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從傳授閱讀技巧開始。學生可以在掌握閱讀技巧的過程中實現閱讀水平的提升。首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是教師傳授閱讀技巧的關鍵。其次,教師要對閱讀種類和目的進行明確,可以根據閱讀特征將其分為不同的題材,進而總結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從而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對于《背影》等出現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散文、詩歌,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其中的真實情感,體會不同題材的散文、詩歌中的唯美意境,指導學生摘抄并賞析其中優美的語句。而且,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布局和文章前后內容之間的聯系,學習并掌握其中的文學創作技巧。學生運用這種精讀的方式對閱讀文章進行整體把握,可以升華文字表達和情感呈現。另外,在閱讀小說或新聞報道等類型的文章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加快閱讀速度,標注其中的核心語句,在閱讀后對文章的中心內容和思想進行概括,引導學生建立宏觀的自主閱讀意識。
二、經典閱讀推薦,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
教材中的文章比較單一,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阻礙了學生視野的擴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課外閱讀進行拓展,在補充和升華課堂閱讀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可以以推薦經典書籍的方式組織學生展開相應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悟分享給同學們,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課外閱讀,拓展知識空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但目前大多數學生只是選擇閱讀課堂內的文章,極少主動閱讀課外作品。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根據課堂所學課文進行自主搜索,鼓勵學生閱讀同類型作品,并將課堂上學習的閱讀技巧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以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識字、閱讀、寫作等能力,學生閱讀量越多,閱讀體驗就越豐富,進而形成自主閱讀的需求。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全面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提升其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鄭霞.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7):107.
[2]馬彥霞. 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20(1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