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摘 ?要:隨著教育模式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教師就應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是學好數學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學中重點關注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有效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重視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關鍵詞:數學教學;形象思維能力;培養途徑
一、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意義
首先,開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在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時,可以不斷地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由此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開發數學形象思維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應用知識。由于數學學科知識更加抽象,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分析判斷和空間想象的能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相對困難,教師經常會采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模式來解決,經過這種鍛煉,學生在形象思維能力上獲得了提高。最后,開發學生的數學形象思維能力可以打破學習中的很多限制。由于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比較困難,再加上環境的影響,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而培養數學形象思維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與判斷能力。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重視方法的教學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更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教育,要讓學生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數學知識帶入學習方法中,通過問題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
(二)從方法入手,明確學生數學直覺思維
教師要善于將學生已有的學習方法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進行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對比、歸納,也可以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學會對多種方法的適用范圍進行判斷,積累自己的方法庫,從而提高自己的靈活運用能力,可以知道自己學習新知識后及時進行方法篩選,看到通過方法形成數學思想和規律。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梯形的構造進行思考,判斷它是由哪些圖形組合的,在學會將圖形進行轉換、拆分,根據已有的公式定理記憶新的公式。引導學生在學習其他復雜的空間圖形時,學會用空間分析、判斷,采用類比或者轉化的方法將抽象的知識變為立體的知識,且在練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進行驗證,加深自己的知識理解,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教師要面對新的挑戰,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開拓與發展學生的數學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張慧娟.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J]. 貴州教育,2013(21):45-46.
[2]劉晶.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J]. 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7(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