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升懷
摘 ?要:歷史知識本身就較為繁瑣,利用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科解釋能力的培養。老師首先以史料論據豐富課堂,要積極指導教師結合實際,運用現代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并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升華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然后運用趣味性和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來完成引導。本文就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歷史解釋問題的能力進行了探討,討論了對問題解決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培養;歷史教學;核心素養
前言:
許多人認為學習歷史只是為了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這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沒有什么用處。事實上,如果學習一門課程的意義只是理解知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有效果,那么這門課程就沒有必要了。歷史之所以成為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必修課之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歷史的重大意義,它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具備辨別政治的能力。
一、歷史課程核心素養內涵
探析歷史課程的核心素養是幫助學生在學習歷史課程的過程中形成穩定而必要的歷史思維和歷史價值觀。其核心內涵的構成是相對抽象的,尤其是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只有學會站在全局的高度,把中國和世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放在相應的時間和空間中,才能理清歷史的邏輯,熟悉歷史演變的脈絡,更容易記住歷史年代。如果學生想對歷史有一個正確和客觀的認識,他們必須學會收集、篩選和篩選歷史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篩選和識別有效的史料,最后設計幾個探究性問題,通過收集的數據來證明自己對歷史的敘述和理解,對歷史的理解也應該是公平的。不同歷史背景和情況下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需要辯證地看待。學生應該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形成自己的認識。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途徑
1.教師應積極改變其課程觀念
在傳統課程觀中,教師主要著眼于教學中知識點的實施,而現代教育環境中的新課程則要求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是說,在現代課程中,教學重點落在學生的身心上,并且主要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學習什么”。可以看出,現代課程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例如,這位老師在“戰國百家爭鳴”一節教師可以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根據課堂內容,將知識記憶與春秋時期的社會情境進行比較混沌在思想上更為復雜,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學生可以根據不同思想流派的背景和內容來發現這些想法之間的內在關系,然后設計思維導圖它可以包括幾個思想范疇及其一些內部內容學生將對相關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記住知識,以后復習時能及時記住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互動教學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仍然是占主導地位,因此很多時候課堂氣氛、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而問題教學法的發展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提問、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重新思考和借鑒總結歷史資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學習中,學習學生必須區分朝代,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問。一般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學學會了思考什么,或者產生你自己獨特的觀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方法,然后幫助學生總結,從而實現進一步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將得到展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此外,在課堂的過程中,可以開展歷史興趣小組、設立部分獎勵機制,可以迫使學生培養自主能力,能夠滿足學生的真正的需求,拓展自身的思維方式,去分析、總結歷史教材中的知識拓展過程與步驟。
3.充分利用基于核心素養的教科書
歷史教科書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直接來源,并且有許多有效的信息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應始終以教科書中的內容為基礎,充分利用教科書,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充分了解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將與教學的主線充分結合,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教科書中相對重要的歷史概念,并幫助學生理解必須學習的知識。在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際執行的是歷史質量。通常,是將原始的靜態教科書轉換為問題材料,然后使用相關的核心素養概念來設計問題,有利于對歷史和社會問題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并形成積極的價值。其次,使用歷史地圖歷史活動和歷史事件與其空間位置有密切的關系,并且與環境有關。歷史地圖顯示了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空間位置以及地理環境。學生必須掌握中歷史空間的概念。如果教師僅解釋文本內容而忽略了歷史地圖,則否對學生了解空間定向很有幫助。
4.創設情境
歷史概念有些比較抽象,讓很多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并且很多的歷史教材上有很多未明確規定的知識拓展步驟,就需要利用生活中情境進行模擬,會使學生更具有吸引力和代入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教師積極創造情境,顯示文字,數字,圖像,圖片和其他材料,在各個層次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真正理解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形成基本見解,并培養學生"歷史性"的能力。古人云"因材施教",即提倡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應使用最傳統、最僵化的方法,而應始終注意觀察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潛力。如果教師盲目地強迫學生死板地學習,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必須學會挖掘學生的潛能,找到正確的訓練方法,使教學方法"靈活"。要真正完成這項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要求所有教師都致力于課堂練習,并在實踐后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結束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史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尤為重要,其中包括時空觀、歷史認識、歷史證據、歷史解讀。21世紀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世界改革的浪潮正在興起。以學生素質為中心的素質教育與改革已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焦點。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創設情境、合作討論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華中.基于實踐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研究——以普通高中為例[J].歷史教學(上半月),2015,(09):33-38.
[2]朱可.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凸顯學科味——再論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