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具有抽象性與邏輯性的學科,教師要想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就要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尋找有效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運用直觀的講述方法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情境教學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情景教學法是指數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依照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為學生創設相關情境。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本班學生自身實際情況設定合理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與勝任感。
關鍵詞:淺析;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引言
當今社會對教育問題愈加關注,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培養出更多具有批判精神的學子,成了當今社會熱點考慮的問題.新課改的推動,給初中數學課堂帶來了多樣化的教學觀念,也帶來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其中,重視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成為大家一致認同的科學教育理念,在問題情境之下培養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批判,成為新時代理想的公民.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提問,注重問題引導,進而在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將數學知識寓于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之中,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意愿,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實現初中數學有效教學。
一、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來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因此,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情境,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發現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使他們確立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以此產生積極的探究行為,還能夠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作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以“正數與負數”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了解正數與負數是從實際需要中產生的,筆者首先結合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并提出:“珠穆朗瑪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魯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樣區別這兩個相反意義的量?”由于學生能夠運用正數表示所代表的實際意義,但對相反意義的數卻缺乏一定的認識,進而使得學生產生了新的認知需求。這時,筆者再引導學生認識負數,便能夠使他們感受到引入負數的重要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思考生活問題時,學生能夠加強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對有理數有了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因此,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抽象數學概念產生感性認識,還有助于他們對于所學習到的抽象概念的印象變得更加深刻。
二、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是教會學生一個知識點,而是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自主學習。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有效激發學生思維,提升其創造力,鍛煉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同時,在問題情境中學習時,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激促使其全面思考。例如:教師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邊長分別為12、16、20以及10、24、26的三角形,如果他們的面積與周長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屬于哪一類型?引導學生分析已知的三角形三邊關系,利用已知的條件找出三角形的特點,得出三角形的類型。通過這樣的實例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抽象的理論知識可以采用不同的問題情境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知識點展開積極的思考,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因此,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積極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三、借助數學背景故事來進行情境創設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背后包含了豐富的數學背景故事,教師在進行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背景故事來進行情境創設,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感受數學知識中包含的人文素養。學生通過對數學背景故事的了解,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以及數學知識被發現的實際意義。在課堂教學時加入對數學背景故事的講解,也能有效緩解數學課堂枯燥沉悶的氛圍,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前,首先給學生講述關于勾股定理的趣味小故事——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去朋友家做客時,通過朋友家鋪設的地板,發現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某種數量關系的事跡。以及向學生講解故事的發生背景在距今2500年前。教師通過對數學背景知識的講解,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充滿興趣,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人所具有的智慧。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歷史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自覺主動地對“勾股定理”進行探索與發現,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數形結合思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就要借助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法,將數學知識與問題情境優化組合,借助學生熟知的生活案例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懂得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以此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由此可見,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可以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排斥感,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中提高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王道往.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68+70.
[2]馬樹成.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科普童話,2020(21):60.
[3]任紅香.淺析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策略[J].學周刊,2020(18):25-26.
[4]張強.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成效[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01):28.
[5]陳正宏.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