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育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將新西蘭學習故事這一評價方式引入到幼兒教育和教學中,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自主游戲和學習,讓孩子實現個性化發展,有助于提升幼兒教師的觀察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園教育和教學水平。本文將對學習故事進行簡要的闡述,并提出從學習故事入手,提升幼兒教師觀察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習故事;幼兒教師;觀察能力;提升;策略
一、學習故事的基本概述
(一)學習故事的含義
學習故事又被成為替代性評價,這是由新西蘭幼兒教育專家率先提出的一種評價方式,指的是幼兒教師在日常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行為進行的一種帶有敘述性特點的觀察,通過這種持續的觀察和記錄,將孩子的真實行為展示出來,從而形成“學習故事”。
(二)學習故事的組成部分
1.注意環節
注意環節指的是教師對幼兒學習狀態、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行為的觀察,教師在觀察過程中,將自己獲得的觀察信息以連貫的方式記錄下來,從而形成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故事”。“學習故事”并非單純的記事,其中所記錄的實踐需要具備一定的代表性,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點或是孩子感性趣的事。
2.識別環節
識別環節指的是教師根據自己在日常教育和教學中獲取的信息進行理性的分析,對幼兒的行為方式和狀態加以解釋,做出有效的評價和反思,從而掌握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個性化特點,為教師對孩子學習行為做出有效指導奠定基礎。
3.回應環節
回應環節指的是教師通過一些列的觀察、評價和反思,找出幼兒的成長規律和特點,根據孩子的客觀實際為孩子以后的學習進行規劃和設計,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繼續保持其復雜性,滿足孩子認知需求,從而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個性化發展。
二、從學習故事入手提升幼兒教師的觀察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觀察的客觀性,避免主觀臆斷
在以往教師對幼兒的學習行為和參與游戲活動中教師常常會忽視孩子學習和游戲過程中的關鍵信息的捕捉。
比如: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有些孩子喜歡利用沙土堆砌城堡,將城堡設計成自己喜歡的格局;而有的孩子則喜歡用各種色彩的游戲材料,增強城堡的美感。教師往往會根據幼兒的游戲行為對孩子的興趣點做出主觀判斷,認為孩子“這個孩子喜歡什么”,這種判斷通常是根據孩子的某一項活動或某一個游戲中的行為得出的主觀結論,缺乏客觀性。而通過“學習故事”這種評價方式,教師將會對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加以客觀記錄,比如:某個孩子在游戲中堆砌城堡,某個孩子對城堡進行裝點等,這些記錄反映出的是游戲過程的客觀事實,從而減少了教師對孩子學習行為的主觀臆斷,讓觀察結果更具可參考性。
由此可見,要從學習故事入手,提高教師的觀察能力,需要對觀察記錄加以規范,駕駛在記錄孩子的學習行為是需要盡量避免采用模糊化、主觀化的詞匯,比如:這個孩子喜歡什么,認真完成了什么,大部分時間用來做什么,我感覺如何等,要用客觀的數據來反應現實,比如:這個孩子玩某個玩具有了多少分鐘,他說了什么、他和那些小朋友一同做游戲等,通過規范學習故事中的用詞,將有助于教師改變以往的觀察理念和方式,讓教師對孩子的行為掌握的更加準確。
(二)提高學習故事記錄手段,實現記錄的多樣性
學習故事是對幼兒學習行為的連續性記錄,在學習故事中能夠反映孩子發展的關鍵點,記錄下體現孩子興趣特點的典型事例。在當前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在利用學習故事記錄幼兒學習過程時,需要盡量實現觀察手段的多樣化。
例如:在幼兒在美工區域進行手工制作時,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和攝像機等將孩子在手工制作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錄制下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對孩子在區域活動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形成文字記錄,實現以文字記載為主、以影像資料為輔的學習故事。采用這種歌多樣化記錄方法,能夠為教師信息識別和信息回應提供更完備的參考資料,也將在無形中增加教師觀察的手段,提升教師的觀察能力。
(三)提高識別內容的全面性,促進教師觀察能力提升
識別環節是教師根據自己記錄下來的孩子的具體學習行為,就其學習動機、興趣特點和個性發展等方面做出詮釋,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從而對孩子給予客觀跑評價。但是,在幼兒園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對學習故事評價方式的理論知識比較薄弱,進而導致觀察識別內容比較片面,大多局限在幼兒感興趣的方面,而對于幼兒基本能力,比如: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在群體游戲中表現出的合作能力等作出的識別很少,因此,幼兒園需要加強對教師識別內容的指導,提高對識別內容全面性的要求,從而提高教師觀察能力。
(四)完善學習故事中的回應環節,促進教師對觀察行為反思
回應環節是學習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對幼兒學習行為的觀察和記錄,不僅需要了解孩子先學習了什么,后學習了什么,還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結果,體會到孩子的情感變化,只有教師具備了相應的體驗和感受,才能讓學習故事得到完善,才能對以后的引導策略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規劃,在提升自己觀察有效性的同時,提高學習故事的教育價值。
結束語:
學習故事的形成過程是對教師觀察、識別和回應過程的不斷完善過程。教師不僅需要豐富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增進對學習故事理論的理解,還需要改變自身以往觀察習慣,實現觀察行為的規范化,觀察手段的多樣化,從而促進幼兒教學策略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越.從“學習故事”入手提升教師評價幼兒的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230.
[2]高雪柳.從“學習故事”入手提升幼兒教師的觀察能力[J].《兒童與健康》,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