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波 陶文好
摘要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大學英語課程改為以“閱讀圈”來實施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閱讀圈”教學改革實踐的經驗與教訓,并以此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具有危機意識,以“閱讀圈”教學改革為契機,努力提高自身教學和科研能力。
關鍵詞 “閱讀圈” 教師專業發展 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21
On the Practice of "Reading Circles" Reform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V Hongbo[1][2], TAO Wenhao[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t Zhuhai, Zhuhai, Guangdong 519087;
[2]Research Center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capacity,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course, which is mainly taught by teachers, is replaced by the teaching mode of "reading circ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reform in the practice of "reading circles" , and puts forward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have a sense of crisis and take the reform of "reading circles" a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Keywords"reading circles" ;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form and practice
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2019:10)指出:……要改革教學方法,杜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現象,提升教學有效性,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好培養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問題。
1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傳統的教學理念仍然占有主導地位,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根深蒂固,加之學校的現實情況,例如:班級過大,如學生人數超過80人,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顯得力不從心,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無法充分貫徹。久而久之,教學方法還是一成不變,單一刻板,基礎好與基礎差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在縮小,得不到脫穎而出的機會,教師也是在疲于奔命,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
1.2應試教育仍占據教學的主導方向,教學評價單一
越是普通高校,越是強調應試的導向,這主要是與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的積極性有關,加之目前學生就業率與高校的辦學評價掛鉤,強調證書的重要性,也就明確了教學的導向。
1.3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待進一步得到重視和提高
這是因為之前的傳統教學,教師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隨著學生學會思考,提出的問題或疑問是無法預知的,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儲備,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專業并且切實可行地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真正做到答疑解惑的指導者。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大學英語教學嘗試經過教學實踐,找到適合自身的教學方法。
2教學法改革的具體實踐
為響應新時代的大學英語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大學英語課程與時俱進。其中“讓學生忙起來”是指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為了將這一倡導落到實處,實現讓“學生真正忙起來”的教學改革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最為直接的切入點就是要找到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此帶動大學英語課程的綜合改革。
采用“閱讀圈”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直接、高效、重視文本的解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效果良好。簡言之,“閱讀圈”教學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來開展教學活動,課前每個小組分5-6個角色,自主閱讀文本,小組討論,分析文本,找出問題,并給出參考答案。之后,在課堂上大家分享彼此的問題和觀點、討論文本內容。
由于采用“閱讀圈”教學,勢必要引起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評價的改革思考,經過教學實踐發現,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反撥效應。
具體實驗歷時一個學期,大一4個班級的240人參與實驗,材料選自復旦大學出版社的《21世紀大學英語應用型綜合教程》(第3版)的第2單元主題為“Love”的文章,按照常規教學安排,要完成A篇文章的分析講解,練習,然后再輔助學習B篇文章。由于這個單元的A篇文章是“難忘初戀”,B篇文章是“給大學生情侶的校園戀愛建議”,對于剛上大學的新生來說,這兩篇文章的學習難度不大,主題也是大學新生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比較適合采用讓學生自主學習,互相交流的形式完成,同時,結合課后練習,完成一項關于校園戀情的問卷調查。具體步驟是:(1)教師發布課堂任務:在完成閱讀圈后,每個小組根據課文,選出一個本小組最滿意的問題,同時準備好參考答案,并將問題寫在黑板上(這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書寫),根據情況和班級人數,有時候也可以發到班級的微信群,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簡單講解閱讀圈的具體做法(之前已經詳細講過也試用過);(2)學生自主選擇5名小組成員,并推選出組長(可以固定,也可以每次重組,按照學生意愿,但是學生習慣采用之前的分組);(3)按照“閱讀圈”的教學要求,小組成員首先快速閱讀文章,掌握大意,根據各個角色不同的分工,在小組內交流;(4)小組成員根據不同角色的分工、討論結果,提出滿意的問題與全班分享;(5)總結階段:由學生按照小組匯報自己小組的收獲,同時由于有些班級人數太多,參與的人數有限,因此,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整理出自己小組的主要觀點和疑問,以及對于其他小組分享的點評,并由小組成員簽名,并且提供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以及參與度,作為生生評價的依據,做成形成性評價的組成部分。
3采用“閱讀圈”教學實踐的反思
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教學效果。任何教學方法都各有利弊,閱讀圈教學方法也不例外,具體的利弊總結如下:
3.1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之前的教學方法,教師主導講授,學生并不感興趣,尤其是這類話題,教師很難觸動學生的內心感受,讓學生有感而發。而采用閱讀圈教學方法,由于是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沒有了教師參與的尷尬,能夠使學生討論的比較放松和徹底。同時,教師可以作為引導者進行指導和進行課堂觀察,也有助于學生真正做到自主閱讀和思考。把英語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養成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
3.2通過引入“閱讀圈”,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通過引入“閱讀圈”教學方法,希望提高課堂效率,改變之前的教師主導課堂現象,希望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有所改變,能夠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同時會帶動并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
由于“閱讀圈”教學方法靈活,課堂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提出許多問題,并且鼓勵學生提出開放性、具有創新思維的問題。這種課堂的不可預知性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應變能力有一定要求,對于大學英語教師具有挑戰性。
因此,尋求教學方法的改革,促使大學英語教師勇于主動走出舒適圈,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主動進行教學研究,將問題變為課題,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通過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使大學英語課程與時俱進,真正做到淘汰重復無新意的大學英語“水課”,打造受學生歡迎的“金課”。
3.3通過引入“閱讀圈”教學方法,能夠優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評價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是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通常使用的評價方式,但是真正的形成性評價并不僅僅是通過加大平時考核所占比例或改變各項成績比例的簡單處理,也不是簡單的給學生大鍋飯式的平時成績。
通過“閱讀圈”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不僅盤活了課堂教學,同樣也能夠真正做到優化課程教學評價。由于這種教學方法以小組為主,學生集體討論,貢獻自己的想法,最終的成績是采取個人貢獻與小組表現來決定的,因此,學生們能夠互相監督、競爭,并且能夠做到按貢獻值得分,打破平時成績簡單按出勤給分的大鍋飯現象,打破了學生來上課,學不學都一樣的現象。
3.3.1針對學生態度的評價
(1)學生自評?!伴喿x圈”教學法需要學生提前做好大量的課外閱讀預習,才能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鼓勵學生采用成長檔案袋的方法進行自評。成長檔案袋在學生的英語評價過程中是一種有效記錄個人成長的工具。因為,在這一評價過程中,學生是主要參與者和完成者,教師是指導者。一般記錄的內容包括:入學英語成績、日常英語學習表現、課外閱讀完成情況、閱讀心得、教師評價、同學的評價、平時測試、期中、期末測試成績、同伴互評的建議、自己英語學習的總結等。
(2)同伴互評。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情況,對于英語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的運用等?;ピu方法有許多種,可以采用填寫問卷的形式,也可以是訪談形式的,可以展開一對一形式的互評,也可以是一對多形式的互評。只要保證結果是公正客觀的,形式可以多樣各異。
3.3.2針對學習效果的評價
學生是認同采用“閱讀圈”教學方法之后的大學課程的,通過與學生座談反饋結果顯示改革后的課程教學效果很好。大多數學生認為“閱讀圈”大學英語授課方法集知識性與趣味性并存,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在期末對教師的評價系統里的留言表示了學生對于“閱讀圈”教學方法的采用是持積極態度的。
3.4“閱讀圈”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雖然“閱讀圈”教學方法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些積極的反饋信息,但是同樣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3.4.1學生層面
參加實驗的學生都是大一的新生,剛剛進入到大學階段,閱讀圈教學方法與之前以應試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截然不同,有部分學生感到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無所適從,總感覺老師沒有講課,在課上沒有學到具體的內容而感到不安。
3.4.2教師層面
同理,教師在課堂上因為沒有了之前的滿課堂的講授,也會覺得心虛,尤其是如果有相關人員來臨時觀摩或聽課,也會覺得課堂不好掌控,因此,需要改革的首先是教育觀念,要敢于實踐和創新,只要按照外語教育規律教學,做到有效課堂教學的就是值得嘗試的教學方法。
3.4.3班級規模
由于大學英語的班級是大班授課,班級人數由50-80人不等,教學效果各異,另外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專業和英語水平相關。如果班級學生活躍,課堂討論積極,教學任務完成度高、質量好,教師和學生都會感到滿意,反之,會呈現出兩級現象:要么亂哄哄,要么死氣沉沉,這兩種情況的出現都需要教師提前做好預案。
針對“閱讀圈”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遇到的問題,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外部因素指教學管理方面,如果能夠實施外語小班授課,教學效果會更好。但是,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實踐,收集第一手資料,開展必要的教學研究,至少可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充實有序。
4完善“閱讀圈”教學方法,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4.1以“閱讀圈”教學法改革為契機,引導教師提升自我教學和科研能力
總體來看,國際范圍內教師教育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第一,全面性的教師教育目標;第二,不斷提高的教師教育的專業化水平;第三,教師教育層次不斷地得到提高;第四,教師教育由單一系統向多元系統轉變;第五,教師教育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第六,教師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轉變;第七,封閉型與開放型教育模式相結合;第八,學術性與師范性發展取向相結合;第九,理論培養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第十,教師教育逐步走向一體化,教師在職教育受到不斷地重視;第十一,教師教育越來越關注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成和人格塑造;第十二,教師教育越來越關注教師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李進:2009:536)。因此,教師的專業發展從國內外形勢來看,都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必備條件,只有發展自身,才能夠站住講臺,迎接挑戰。
4.2通過實施“閱讀圈”教學法改革實踐,培養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的習慣
根據黃潔芳(2017:143)的研究,課程改革中英語教師的主要反思活動包括10個方面的內容:(1)課堂即時反思,(2)撰寫反思日志,(3)修改教案大綱,(4)文獻閱讀反思,(5)師生交流反饋,(6)同事交流,(7)觀摩課堂,(8)撰寫發表論文,(9)教研反思活動,(10)批改學生作業。
教學過程是一項反思性活動,受理論影響,也影響理論。教師要學習并學會自我反思。教師要學習樂于并善于優先考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觀點,并采用換位思考,進行自我反思“假如我是大學生,我想聽老師講什么?”“這個主題對我重要嗎?有用嗎?如果是,我怎樣強調個人關聯?”“閱讀圈”教學方法的實施,將課堂變成了無法提前預知的陣地,如果教師缺乏這種習慣,可能就欠缺臨場解決學生有些問題的應變能力。
4.3通過結成教學團隊,提供政策支持,帶動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大學英語作為公共必修課,學生人數眾多,各個高校都有一定規模的大學英語教師,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可以結成教學團隊,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針對共性的教學問題,集體討論。交流教學中的問題,有經驗的教師為新手教師傳授教學經驗,年輕教師為老教師介紹新的教學軟件和教學信息化的發展等。
學校和學院應關注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針對教學問題,從科研的視角定期舉行科研講座、研討和沙龍等各種形式的教學和科研活動,同時,學校和學院應定期選派任課教師參加國內國外教學培訓,進行語言和專業知識更新,了解學術前沿,更好地進行課程改革實踐。
4.4學校應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緩解教師壓力
大學英語教師的教育活動是在學校,學校應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為教師的個人發展和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與其他職業相比,大學教師雖然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工作自主性大,但是屬于創造性勞動較多,面臨著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大學教師自我期待高,往往存在著自我施壓的情況,勞動成果難以用短期、量化的形式衡量(王光彥,2012:209)。不同類型大學、不同類別學科、不同層次的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評價體系,切忌一刀切。因此,在對于大學英語教師進行評價時應根據學科的不同來制定目標體系,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5結語
大學英語“閱讀圈”教學法改革實踐的實施是采用開放性、學生自主性地授課方式,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改革后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閱讀能力,也同時提升學生本身應該具備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總之,任何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只有理論的研究是不夠的,需要以行動付諸實施,并且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班級規模的學生的教學效果是不同的,這也是本文的后續研究。
基金項目:1.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外語學科專項”《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GD19WXZ12);2.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2019年校級“質量工程”教學改革項目:“閱讀圈”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910);3.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基于‘閱讀圈’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311)
參考文獻
[1]陳文心,彭征文.教師專業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
[2]黃潔芳.高校英語教師認知發展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143.
[3]李進.教師教育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536.
[4]王光彥.大學教師績效評價研究——基于教師自主發展的探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