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涓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高頻振動排痰背心對單孔胸腔鏡肺部手術患者中排痰效果及對肺功能影響。方法:在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間收治的單孔胸腔鏡肺部手術患者中抽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雙色球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叩背排痰,研究組患者采用高頻振動排痰背心排痰,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排痰效果及肺功能指標。結果:研究組患者術后第1口痰咳出時間早于對照組,且術后第1、2、3日排痰量均大于對照組,P<0.05;術后7d,兩組FVC、FEV1指標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高頻振動排痰背心可促進單孔胸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盡早排痰,提高排痰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高頻振動排痰背心;叩背排痰;單孔胸腔鏡肺部手術;排痰效果;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近些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成為臨床治療肺部疾病的常用術式。該術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切口美觀等優點,但畢竟屬于有創操作,術中麻醉、肺部創傷等會增加患者氣道分泌物,若術后排痰效果不佳,則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報道指出,高頻震動排痰背心可通過壓縮、放松胸膜的方式模擬咳嗽,對氣道分泌物做到有效清除,進而提高排痰效果[2]。鑒于此,筆者選取所在醫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間收治的80例單孔胸腔鏡肺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高頻振動排痰背心的排痰效果及對肺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在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間收治的單孔胸腔鏡肺部手術患者中抽取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入組標準:①肺功能正常,無肺部創傷史;②無呼吸系統原發病,年齡不大于70歲。排除:①一個月內發生過心肌梗死者;②胸部創傷史者;③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者。按照雙色球法將80例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4.98±6.26)歲,研究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4.45±6.8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單孔胸腔鏡肺部手術,術中操作盡量避免擠壓、牽拉正常肺組織,術后第1日即接受排痰治療,同時接受霧化吸入治療、常規抗感染治療及止痛、平喘藥物治療等。對照組患者排痰方式為常規叩背排痰,每日2次,每次5min。研究組患者采用高頻振動排痰背心(型號:YSQ01C型,生產廠家:中國常州思雅醫療器械公司)排痰,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穿上可充氣夾克背心,根據患者體型對背心松緊度進行調整,以一掌寬松度為宜,連接夾克背心與脈沖氣體發生器,選擇成人模式,將治療時間設置為10min,按下開始鍵,夾克背心即可進行充氣并產生有規律的振動,輔助患者排痰。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第1口痰咳出時間、排痰量及手術前后肺功能指標。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排痰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術后第1口痰咳出時間早于對照組,且術后第1、2、3日排痰量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手術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手術前,兩組患者FVC、FEV1指標水平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d,兩組FVC、FEV1指標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相比于開胸手術,胸腔鏡微創手術具有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疼痛輕等優點,但肺部手術患者多合并COPD等基礎疾病,加之圍術期術前呼吸道準備不足、術中手術時間長、機械通氣、氣管插管等因素影響導致排痰功能降低或受到影響,術后患者因疼痛等原因不愿主動咳嗽致使咳痰障礙的發生[3]。以往臨床多采用叩背排痰,但效果往往不佳[4]。本次研究采用高頻振動排痰背心,通過規律性的充氣、放氣,對胸壁進行擠壓與放松,誘發機體吸氣氣流,進而使氣道粘液表面剪切力得到改變,與此同時對纖毛產生刺激,使纖毛擺動頻率得到提高,進而松解呼吸道分泌物,改變粘液的物理性狀,從而促進氣道分泌物的排除。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第1口痰咳出時間早于對照組,且術后第1、2、3日排痰量均大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相比對常規叩背排痰,高頻振動排痰背心排痰效果更佳,且能有效減少醫療人力資源的消耗。另外,對于肺部手術患者來說,術后肺功能的恢復與術后并發癥、生存率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本次研究對兩組肺功能情況進行觀察,其中FVC可有效反應較大氣道的呼氣期阻力,FEV1屬于肺功能受損的主要指標,兩項指標能夠有效反映患者術后肺通氣功能,結果顯示,相比于術前,術后兩組FVC、FEV1指標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組優于對照組,結果提示,相比于叩背排痰,高頻振動排痰背心排痰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肺通氣功能,與以往研究結果類似[5]。
綜上所述,高頻振動排痰背心可促進單孔胸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盡早排痰,提高排痰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萬曦,王春霞,劉莉, 等.高頻胸壁振蕩排痰儀在老年塵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療效評價[J].寧夏醫學雜志,2017,39(5):450-452.
[2]李秀萍,鄭湘毅.背心式高頻振動排痰與機械振動排痰對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7,16(3):241-244.
[3]石瑞龍.高頻胸壁振蕩對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肺功能的影響[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9,53(2):192-194,199.
[4]朱雪娟,程元駿,楊文濤, 等.高頻胸壁振蕩排痰儀對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后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肺癌雜志,2018,21(12):885-889.
[5]郭小靖,魏麗麗,褚秀美, 等.肺葉切除術患者圍術期呼吸訓練器與振動排痰背心排痰的應用效果比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