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們需要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注重對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進行高質量的語文“問題導學”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關的授課方案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活躍度,幫助學生進行思維鍛煉,利用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自己化解問題的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問題導學”;模式;思考
所謂“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就是以問題為學習的中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再通過師生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把授課目標和授課內容的重難點,設計成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問題的構建,師生共同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在其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由于國家對課程進行全面改革,使教師需要注重采取創新方式進行上課,并能夠加強學生的思維開發,而利用“問題導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來輔助教學,可以很好地適應這種改革的趨勢,為日后的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問題導學”的核心意義
“問題導學”是解決問題培養發展教育觀念來進行教學。因此作為主線,通過設置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以及探索精神,以此為基礎指導他們進行問題探討。讓學生們在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逐步培養出好的學習方法。通過開展“問題導學”教學,教師的立場也要進行轉換,將以往的主體教學變成引導性教學,使學生占據教育的主體位置,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的奧秘,才能夠更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問題導學”理論依據的來源
(一)哲學依據——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是證明事情的發生有兩方面的原因——自身緣由和外界干擾。對于自身的原因,雖然是其主要緣由,但外界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兩者皆不可缺,密不可分。所以,在利用“問題導學”進行授課時,教師就是“問題導學”的外部原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其主要原因。教師需要教授方法,學生需要自主配合,在兩方面共同努力的情況下,才能達到教學目標。若學生不能主動進行學習,不配合教師的工作,那教師的引導就將變得一無是處。所以,在利用“問題導學”進行授課時,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尤其要著重引導學生可以自己進行學習,經過選用新興的授課模式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進行個人的創新,從而提高個人綜合實力,便于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課堂知識的形成,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師幫助再依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自主建構,從而獲得的知識和信息。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任務并不是簡單地進行教學,而是需要對于學生加以引導,幫助他們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在課堂進行中,教師需要幫助建構知識框架,以此來引導學生熱情地進行學習。將建構主義理論作為“問題導學”的理論基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建構主義所提倡的內容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有異曲同工之妙,為“問題導學”提供了關鍵的理論基礎,能夠指導教師進一步利用“問題導學”來進行語文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綜合能力[1]。
(三)指導方向——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一般普通人都會擁有八種基礎能力。所以,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多元化發展,幫助他們日后更好地進行學習。進行課堂內容時,教師需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幫助他們找到每個人的特長,給學生設計最適合他們發展的學習方法;再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讓他們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引領下,更好地提高各個方面的能力[2]。
三、利用“問題導學”進行授課的具體方案運用
在日常授課過程中需要利用“問題導學”展開教學時,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積極提出問題并與同學進行合作,一起探討學習。在課堂上,也需要讓他們提前充分地預習教學內容,再進行引導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中心,教師引領他們切實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學習中,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為日后語文學習提升做充分的思維鍛煉,教師和學生需要相互勉勵共同前行。
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文時,就可以將詞分為上下闋來進行分段教學。本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在對其上闋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湘江的有關視頻,讓同學們對毛澤東所寫的地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提出問題,讓學生們根據毛澤東所寫的詞來對湘江秋景進行描繪。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自由討論,再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進行展現,這樣可以在一種相對輕松活躍的氣氛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合作。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對湘江的景色進行描寫,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也可以對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當對下闋進行授課時,就可以先對其中的通假字進行解釋,再讓學生們進行討論,最后總結出毛澤東所要表達的思想。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們的思維集中到課堂中來,讓他們參與到其中,能夠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便于日后更進一步的教學展開[3]。
在實際授課中,教師不僅要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要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自己主動地進行學習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時,由于這篇文章的難度較大,有許多生僻字和陌生的地名,在教學時教師先對其中的難點知識進行解釋,再讓學生進行討論發言,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扎實地學好知識。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讓學生自主地對內容進行理解,并要不吝嗇地給予學生表揚。尤其是在學習難度較大時,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思考。教師也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讓他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能夠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為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利用“問題導學”進行授課時,學生需要以問題為媒介,圍繞其展開研究。在進行自我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分析溝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在進行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多種合作形式,根據所授課內容的差別進行選擇。例如:課本劇、朗讀、匯報展示,等等。
第一單元的詩歌包含了九首詩歌。教師讓學生們進行分組,再挑選最喜歡的詩歌,以表演的形式進行展示。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讓選擇同一首詩的同學一起進行討論,并分析這首詩所想表達的情感內容。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有感情地進行朗誦。朗誦結束后再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對本文的情感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通過開展這種授課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利用“問題導學”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文章進行理解,加深學習記憶,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4]。
四、利用“問題導學”展開教學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幫助學生解決預習難題
學生缺少教師的引導時,初步對課文進行分析時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從而對一部分問題進行解決之后,再根據學生自主討論的情況,在課堂上對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進行探究解答。用互動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模式來進行“問題導學”。
(二)幫助學生解決課堂遺留問題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由于學生個人理解能力存在差異,可能對教師上課所教授的內容還存在理解層面問題。這時,學生應當主動地向教師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師進行暗示引導再解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問題更深入地進行思考,從而拓展學習的深度。教師作為學習引導者,授課時,一定要切實根據學生接收情況來進行難度布置。教師在進行講解時,一定要盡量減少用時,需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重點,讓學生開拓思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5]。
(三)設置課堂練習,鞏固所學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練習,其內容設定一定要明確。以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切忌布置大量的題目,讓學生沒有目的地進行練習。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適合語文教學。教師還需要注意練習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在課堂上進行練習后,需要及時進行講解,對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解答,注重教授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們切實地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所在。在答疑解惑時,教師與學生要有深度的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并對其及時糾正,針對性地幫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能夠有效提高授課的效率。
(四)布置課后任務,拓寬眼界
在課后,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進行閱讀并進行素材積累。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后,再進行解答。這樣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眼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后作業可以鞏固內容框架,加深學習印象。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些合適的內容,對于不同的能力水平進行分層,讓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更適合自己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來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個人綜合實力[6]。
結束語
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利用“問題導學”來進行教學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價值。在提升授課效率的同時,促使教學目標得以達成,也能讓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鍛煉和加強。在利用“問題導學”進行授課時,教師需要格外注意掌握授課的頻率,一定要利用該模式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能力提升,為日后的教學提供保障,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其日后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中“問題導學”的特點分析[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107.
[2]李蘇.高中語文“問題導學”“質疑探究”模式淺談[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4(9):17.
[3]蔣盤剛.高中語文“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課內外,2019(3):273.
[4]許妍婷.“問題導學”法在高中語文科普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5]陳衛紅.“問題導學”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應用[J].明日,2019(11):44.
[6]劉愛云.利用問題鏈導學,構建生態性課堂[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11).
作者簡介:吳妮娜(1983—),女,漢族,山東青島人,青島即墨區第一中學,青島名師成員,即墨區教學能手,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