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萍
摘要:在新課改工作不斷深化的教育背景下,數學課程對初中生的學習成績和思維能力影響較大。良好的初中數學課程需要教師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拓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總結出一般性數學學習規律,實現課程質量的提升。但是在當前眾多數學教師更關注學生卷面成績的發展,在這種教學導向下眾多學生更追求對數學課程知識的機械記憶,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其個人數學學習成效有限。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效率提升的主要方法,希望能夠有所貢獻。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效率,提升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知識學習能力還是學科思維能力都在快速發展。但是在以往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眾多數學教師更關注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的發展,在課堂上應用灌輸式的數學教學模式,為學生講解不同的理論知識。單純地理論講解活動導致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理解有限。由此可見,創新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形式,推動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和應用能力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一、結合信息技術,鞏固教學知識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鑒于數學課程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很多學生在初步接受數學理論內容的時候往往會覺得比較困難,再加上教師一味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學習興趣。追求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記憶固然有著必要性,但是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數學課程素養也是極為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調整課程教學理念,推動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效融合,增強數學課程內容的直觀性,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課程知識。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課程知識時,鑒于學生對方程理論內容興趣不足、理解有限的問題,我首先為學生制作視聽化的教學內容,主要內容為我校近期開展的籃球球比賽,并為學生展示并解讀了籃球比賽的主要規則:在籃球比賽中,贏一場獲得2積分,輸一場獲得1積分,那么只有獲得40積分的小隊才能夠進入決賽,請問在全部的22場籃球賽中,我們需要贏得多少場比賽?由于這種數學問題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那么在多媒體教學平臺的展示下,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內容。
二、模擬生活情境,鍛煉學生能力
初中數學知識內容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的特點,教師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上要明白很多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斯文能力有限的問題,將數學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個人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構建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數學情境,推動學生以個人的實際生活經驗理解數學課程知識,同時將數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應用能力。
以筆者的數學教學為例,我在組織學生“垂直”的相關課程內容時,在課前導入環節為學生構建了生活的課堂情境,幫助學生深化數學課程內容:在課堂上我應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展示了一塊玉米地和一條河流,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各位同學,如果你是這塊田地的主人,現在需要將河水灌溉到麥田中,怎么修建最短的渠道才能夠最省力氣呢?”,學生們在思考過程中,將麥田簡化成了一個點,而河流簡化成一條直線,通過多次連接不同形式的線并測量長度的方式,最終通過引入垂線的形式得出了最佳的答案。在這節課程中,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中開展不同的分析嘗試,從而得出“兩點之間垂線最短”的結論,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應用傳統的課堂理論講解教學來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要構建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活動來深化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從而提高學生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有效增強數學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以筆者的數學教學為例,我在組織學生學習平面圖形的相關內容時,除了為學生講解不同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之外,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數學基礎劃分了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了“設計花圃”的課堂活動:“各位同學,為了進一步美化我們的校園環境,需要在校園內進一步修建一些花圃,大家一起來計算一下這些花圃的面積吧!”同時我為學生展示了形狀不同的花圃平面圖,要求學生對這些多邊形平面圖進行有效計算。那么學生在參與這項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圖形分割的方式來計算不同的多邊形的面積。通過這樣的形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平面圖形面積知識的學習興趣。
結語
綜上,在現代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數學課程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發展。我們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要勇于創新,在堅持學生課堂中心地位的基礎上,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所遇到的重點、難點知識,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多樣性的數學課堂活動,來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同時,形成針對性的數學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數學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費彥斌.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改革方向與創新思路[J].天津教育,2021(33):114-115.
[2]崔海燕.“自學·議論·引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新智慧,2021(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