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
摘要:如何培養預備技師,達到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重任,必須積極探索科學、規范的管理方法和辦學模式,我們在預備技師課程體系開發和教材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預備技師;課程體系;工作過程系統化;教材開發
1.預備技師課程體系建設
1.1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
課程是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的載體,是教育活動的核心,課程集中反映著教育的特性和功能,要實現預備技師的培養目標,就需要建設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預備技師課程體系的設計總體原則是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根本,突出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依據技師的職業標準,結合職業教育規律,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上能夠為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技師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設計應以滿足相應產業(行業)的要求為宗旨,以技師的職業能力內涵為目標構建系統化的課程,它們涵蓋了技術技能、理論知識、從業素質等從業需要的全部能力,課程體系設計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總體特征
預備技師課程設置時必須以工作過程和職業標準為依據、與生產實際相吻合,將課程與培養目標以及專業能力有機地結合,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和崗位職業能力需求,選擇與培養職業能力相關的專業知識內容,配合實踐性教學,形成一個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突出技能和崗位要求為目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設計是指基于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綜合考慮人的職業發展和社會發展要求,系統化地構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課程體系。
(2)面向區域經濟和行業需求設置專業方向
預備技師的專業設置必須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面向行業企業需求,為適應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才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設置專業,特別是設置為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的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專業。這是緊貼社會需求的最直接方式,只有這樣教育質量才可能得到提高,畢業生的高就業率也能實現。
(3)“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專業教學設計
預備技師的培養必須以職業崗位(崗位群)的要求和技師職業資格標準為出發點安排課程,以達到培養預備技師成為職業崗位技術能手的目的。專業課程方案要從企業崗位調研和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入手,明確各專業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然后對專業教學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設計。
(4)課程設置具有動態性
現代科技突飛猛進,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高新技術將更多地應用于經濟建設。作為與經濟發展不可分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其課程設置應該和經濟技術的發展同步。這要求我們在設置課程時,預測本地區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和對高科技發展趨勢,強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內容,使其不斷更新,與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形成一種動態的融合。將那些課程中過時的、陳舊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剔除,補充、更新相關的學科知識。只有如此,才能使培養的學生,未來的高技能人才,學會掌握和使用先進的生產工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1.2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設計方法
(1)開展社會調研社會調研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區域經濟發展與人才需求情況;②工作崗位及其工作過程;③崗位職責、工作任務、職業能力情況。最終的工作結果要形成企業、畢業生調研報告、職業崗位(群)描述表和職業能力項目表。
(2)工作任務分析
工作任務分析是由聘請的實踐專家、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學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參與,對某一職業崗位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體的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對象、工具、方法與工作的組織等內容。工作任務分析所獲得的數據在教學設計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它是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基礎。
工作任務分析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的核心依據,工作任務分析的質量直接影響課程體系開發的成敗。
(3)歸納職業崗位行動領域
依托行業和企業,根據專業領域和職業崗位(群)進行的工作任務分析,再依據工作任務的學習難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并結合國家相關的職業標準,形成職業崗位行動領域。
(4)專業學習領域確定
在進行職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相應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的要求,將企業中實際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做”合一的學習型工作任務,并構建出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主學習中獲得工作經驗,并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信心。
(5)構建課程體系
根據已確定的專業所對應的典型職業工作順序和職業崗位行動領域,要按照典型職業工作任務的每一個工作過程環節來傳授相關的課程內容。在縱向上按照職業工作過程以及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安排課程內容,在橫向上依據學生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設置課程進度和連接關系,配置轉換成學習領域的課程,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2.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材的開發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學習領域(課程)排序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即從新手到熟手(合格)、熟手到能手、能手到骨干以至到專家的過程進行設計開發,其內容從基本能力、單一能力到崗位能力、綜合能力梯度設計;同時還要符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認知學習規律排序。
2.1基于工作過程教材開發的原則
(1)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學習情境設計是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組織教學內容,在真實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實施。
(2)教材以完成項目為手段,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著項目展開,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加工場地和實際生產指導,構建與項目相關的理論,在實訓基地逐步完成項目。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實際出現的問題中得到了知識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這種各種過程系統化的教材,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行為導向教學,并通過教師引導解決各種具體問題,便于讓學生了解制造過程的全部思路與方法,明確這個過程中各科的知識,目的性非常強,教師組織教學時也易于找到教學重點,理清教學思路,將相關知識合理連接。
(3)教材中的標題術語能明確表達學習目標。每一個項目和每一個任務的標題能直接解讀其教學任務和學習目標,教師和學生能準確測評每一項任務完成的學習效果。
(4)教材內容為完成工作過程應的任務編排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為主,適當闡述技術原理和依據,兼顧穩定性與超前性。
(5)教材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融通組稿時要求編者將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有機融合,即要求學生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高新技術和基本技能,滿足勞動部門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鑒定的要求。
2.2教材編寫程序
主要程序如下:邀請企業專家與主參編教師座談,共同分析研究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研討教材編寫思路;主編教師按教育規律、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對知識、技能排序,設計學習情境,提出編寫大綱,經企業專家與主參編教師、主審討論后確定;主參編教師和主審到企業調研、搜集資料;主參編教師執筆寫作,對部分內容進行教學實踐檢驗;編寫完工后,請企業專家試聽匯報課,并對教材審查定稿。
參考文獻:
[1]陳本鋒.“3+4”預備技師技能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的銜接研究.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9(1)
[2]王進軍.高職院?!按髮?預備技師”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職業技術[J],2013(9)
[3]夏喜英,邢玉林.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職業技術[J],2009(7)
[4]孫永華,李紹華.高職院校預備技師培養探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