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應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能讓學生充實知識庫,還能使得他們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明顯提高,最終促使學生綜合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形式與素材愈發多元,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具體情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前 言
閱讀能力是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文本素材,從中提取到重要信息,并用自身已知能力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組合加工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培養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1]。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依舊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綜合發展起到一定阻礙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善用“互聯網+”帶來的教學契機,對教學策略進行相應的調整,便于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全面培養。
一、利用互聯網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還能通過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這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興趣后,便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閱讀相關活動中來,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學生具體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同學生的興趣點相結合,利用互聯網資源呈現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語文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整合,之后選取同學生興趣相符合的閱讀文本,滿足學生閱讀需求。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觀潮》時,由于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觀看過錢塘江大潮,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可以在進入課堂后,利用多媒體將一段關于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播放出來,通過形象的視頻帶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并讓學生對比課文中描述的大潮與自己看到的視頻中的大潮有什么不同,促使學生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在很大程度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二、利用互聯網資源實現個性化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閱讀量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素,學生的閱讀量越大,其閱讀能力也就越容易提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十分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和教材內容相關的材料,也可以選擇與文章內容不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對其進行對比閱讀,豐富學生閱讀面。
如當學生讀完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小學語文教材的《精衛填?!芬院?,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其他神話故事讓學生閱讀,如《女媧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為了實現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喜愛的方向上豐富閱讀量,語文教師可將閱讀素材制作成微課視頻,向學生介紹閱讀文本的大致內容,供學生挑選。通過閱讀這些神話故事,可以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同時也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面,有助于學生綜合發展。
三、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開展閱讀活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一般都是圍繞特定的內容進行,教師會在語言形式的基礎上,融入其他非語言教學手段,以此加深學生感悟。在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進一步豐富語文閱讀活動情景,針對不同閱讀文本,采取不同教學模式,如古詩詞內容采取朗誦,古詩詞的篇幅相對短,情感卻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其內涵;而對于說明文,教師則需要利用信息手段,將說明主體的視頻、圖片展示出來,帶給學生直觀體會。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學語文教材的《火燒云》閱讀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火燒云的圖片展示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采用自主閱讀方式和合作閱讀方式指引學生完成課文閱讀,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教學評價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活動進行評價。在日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的評價,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采取多樣性的閱讀評價手段,并注重閱讀評價的針對性、鼓勵性,同時給予學生相應的肢體鼓勵,如微笑、點頭、拍肩等,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認可,促進學生閱讀熱情提升。除此之外,結合互聯網資源,語文教師可以將這種形象化的評價方式置于線上進行,如在評價學生時用生動可愛的人物表情替代文字,并邀請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上對教師的教學表現進行評價,實現師生雙方的互相評價,最終共同進步。
五、利用互聯網資源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必要的課外閱讀,讓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中接觸到更加豐富多樣的讀物,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通過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一些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為學生介紹了“四大名著”的經典片段,語文教師可在教學完《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與《紅樓春趣》后,搜集少兒版四大名著的電子書資源,定期發送章節供學生閱讀,并邀請學生在電子文本中“劃線”“寫評論”。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為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外閱讀活動,如引導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最近觀看的書籍、產生的感悟,實現學生閱讀心得交互。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能在課外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朗誦”活動,讓學生可以在課外自主收集、閱讀更多的優秀詩詞,開拓學生視野。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關鍵,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同時學生在閱讀中還會升華自身情感,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發展需求,靈活的應用各種方式來優化閱讀教學活動,穩步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大量的閱讀中實現綜合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天禾.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方式[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31.
[2]王海鵬.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試題與研究,2021(2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