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霞
【摘要】當下,我國的教育理念思想受到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急速發展的影響,產生了巨大變化。在教師教學工作方面,提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與學生互動的要求,讓學生由過去聽教師講授轉變成由自己的困惑出發,這點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更為重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用于猜測,然后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問題,驗證猜測。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鼓舞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提升素質教育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
引言:當前小學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中,大力提倡把探究式學習模式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更有效的組織教學資源,引導學生主動發問,自主學習,提升探究式學習能力和水平。但是目前對于小學生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模式的研究卻非常少。本文闡述了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模式,發現了一些現階段小學數學網絡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一、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網絡化教育缺乏認知
家長、老師的觀念有待更新,以往學生都是在去網絡化環境下學習的,而隨著網絡學習課程的增加,是教師工作壓力增加,家長也不是很適應。同時也有不少家長思想觀念陳舊,認為只要和網絡有聯系的事物都是錯誤的,覺得網絡化教育難以像線下課堂一樣監管學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他們認為只要有老師時刻看著學生,以紀律來要求學生,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但在這樣的環境下,網絡數學教學很難完善并且得到有效的發展。
2.學生缺乏自制力
不少學生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在網絡環境下的數學教學中,有些小學生可能會將本應該學習的時間用于玩耍,這確實是網絡環境下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與家長難以像線下課堂一樣在各方面監督學生,網絡化教學又離不開已經普及的移動終端,一般而言移動終端都帶有些許小游戲,更何況在聯網的情況下,小學生也就能夠有機會下載并且玩耍游戲,許多不自覺的學生禁不住誘惑,在網絡課堂上貌合神離,偷偷地在老師看不到的屏幕上玩游戲,影響網絡化教育的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策略
1.通過游戲來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難免會對游戲抱有極大的興趣,正所謂堵不如疏,對于小學生愛玩游戲這個問題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正確地對待并加以合適的引導。學校可以在搭建的平臺中制作相關的小游戲,這些游戲是需要包含一定的數學知識的,此外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地看待游戲,游戲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極其有效的,如果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只是,那么這個游戲就是有益的。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章節的網絡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購物形式的課堂小游戲,以這種模擬化游戲場景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讓學生更清楚地掌握小數加減法過程。使用多媒體現場播放超市購物的視頻,鏡頭多在價格標簽處停頓,并以多種產品供學生選擇,令其將自己代入此場景中,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大部分網絡課程都應有非常明顯的趣味性,采用這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索欲,讓他們主動發出質疑,并自己去探究,發現藏在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比如在《長度單位》這一課時當中,老師采用網絡課程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具體可以以下方式開展,老師通過多媒體方式向學生展示一些家庭常見物品,讓在家上課的學生們利用工具自行去測量發現這些物品的長度是多少,激發他們的興趣,還可將此作為作業,讓學生去探究更多物品的長度,并在下一次的課堂上展開討論。這種教學與作業形式與單純的題目型填鴨式教學相比較,學生的學以興趣很容易被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調動起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老師教學過程,提高網絡化教學的效果。
3.合作交流,意義構建
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在線學習結果分享在小組群組、師生在線對話、電子郵件和微信結合里,有利于學生以各種形式一起討論或研究問題,以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當學生進行組織討論和交流時,可以將各小組的研究情況進行屏幕廣播,這將使合作學習的渠道得到擴展,為學生創造更大的學習空間。例如在《圓》這一課的網絡教學中,學生查找信息、記錄相關數據、使用計算機計算周長和直徑的商、使用互聯網訪問其他學生的終端設備、與其他學生交流學習或通過群組進行交流。通過計算得出不同結果的商,然后,通過老師和學生在視頻課堂或班群聊天進行交流溝通,他們發現圓的直徑總是三倍以上。這時,老師介紹圓周率的概念,并組織學生在多媒體課程中上網查閱祖沖之、圓周率相關資料進行評價和閱讀,有的學生還可以直接上網,用關鍵詞搜索相關資料。最終認識到如何利用圓的直徑半徑計算圓的周長。
4.借助網絡環境完成知識的遷移
數學知識的延伸遷移,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上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為學生自學奠定基礎。通過網絡,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脈絡,不但知道知識點是怎么來的,還知道可運用到什么地方,以此建立知識脈絡,更好理解與吸收知識。實際上,借助互聯網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以思維的延伸與擴展為目標。首先,整個教學過程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讓學生更清晰了解本次課程學習的目標與內容。其次,教師還需照顧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所有學生獨立有效地思考,在全班共同進步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人認知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實現個性化發展進步。
結語:
總而言之,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網絡教學工作以及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工作必須要做出有針對性的改變,老師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保證學生能夠有效地通過網絡學習到數學知識,同時也要保證學習不會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為學生構建適合的探究情境,令其在此環境中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在信息社會下適應新的教學方式,為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基礎。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更加充分地參與到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當中,從而是教學和學習的效率效果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何文菁.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探析[J].家長,2020(36):59-60.
[2]朱慶平.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模式初探[J].學子(理論版),2015(12):25.
[3]蓋欣. 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模式研究[D].延邊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