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及其祖先在創造的一種民族文化。它通過代代相傳,融合為一個整體。中國傳統文化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多樣化的國家文化特色和風格。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傳統優良,內涵博大精深。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應該理性對待它,因為它的本質特征反映了我們對待一種文化,特別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態度。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改革也逐漸展開,目的是為了逐漸形成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風格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適切地融入傳統文化,對于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感恩、誠信、自立、自強等重要品質,推進素質教育,加深學生的認知與體驗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與國際社會間的聯系更為密切,但是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國家,忌妒我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所取得的優異成績,想用文化入侵的方式來影響年輕一代。在此背景下,各學校和教師要抓好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民族情感,幫助學生在心中構筑起抵御低俗文化、錯誤思想的高墻,提高思維辨識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主要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
一、將傳統文化融入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過不斷演變發展至今是無數先輩留給后代中國人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在中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處于叛逆期,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從當前認知狀態出發,進一步增強自身價值觀念,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到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有利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思考,不斷感悟傳統文化的真正魅力,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部分的年輕人在進行工作和學習中慢慢學習外來文化,逐漸忽視了中華民族自身的傳統文化,并且傳統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進行變革和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統文化,所以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融入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傳統文化學習,激發自身民族自豪感,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在文化沖擊背景下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為自身今后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積極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相關活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教師要利用活動趣味性強、學生參與度高的特點,以弘揚傳統文化為核心,發揮活動的教育價值。教師應積極借助社會力量,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當地特色名勝古跡等,以校內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活動前,教師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提前為學生準備有關材料,讓其做好預習,提高活動組織效率,并保障活動的安全。此外,大型活動并不是唯一的選擇,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入案例的方式,將一些社會中的熱點話題作為討論內容,像“高鐵占座”“老人倒了該不該扶”等,讓學生進行探討。在準備階段,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如何尋找有利論據,怎樣從傳統文化中搜尋與論述角度相符的資料以增強說服力,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行思考、自行選擇,將傳統文化因素滲透于無形。教師要將帶有文化元素的題型引入課堂中,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讓學生在分數競爭的大環境下能動地思考學科知識與生活、學科知識與傳統文化間的關系。引導其爭做學法、懂法、用法的有志青年,在學習與實踐中樹立法治意識,為全面發展奠定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礎。
(二)嚴格要求自身,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教師要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構建起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思想意識,并促使學生將自身所學到的知識真正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借助教育這一平臺,探索研究如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教育因素與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相融合,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神文化精華,是中國人民的優秀行為準則規范,這些優秀的美德與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人們的骨血之中。只有應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挖掘并融入教學中,才能促使我國的青少年繼承這種優良的文化基因,具備正確的行為規范與思想準則。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跨文化溝通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學生因為還沒有完全形成牢固的思想意識觀念,極易受到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更加應該努力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將豐富充盈的優秀文化資源與優秀文化知識與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來對學生的言行舉止、思想觀念等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所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教師,而教師也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因此,教師要意識到自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明確學生是否可以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離不開教師的切身指導。教師要想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與思維理念,必須以身作則,不僅應提高個人的自我修養,而且要通過自己的言行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與人交往的優秀德育理念,通過榜樣作用,實現學生道德素養的自我管理與提升。
結束語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自信心,合理運用多媒體、互聯網平臺,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滲透傳統文化的關鍵點,組織豐富多彩的道德法制教育活動,真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增強傳統文化知識,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任莉寅.談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家庭教育,2019(36):141.
[2]程軍,姜慶娥.挖掘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資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12):25-27.
[3]覃朝光,王慧.中華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融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26-27.
[4]任麗娟.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融合的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8(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