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美
【摘要】創造力更多情況下是個體面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獨特思維與想法的一種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個體個性化思維與內心情感的外化表達。而關于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育,教育工作者應能夠根據教育對象思維特征、身心成長規律,制定更符合其認知的教學場景與教學方法。通過對幼兒意識形態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他們的想法付諸到實際行動上。幼兒教師需能夠有效培養幼兒創造力,為他們未來進行現實世界的優化與改良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創造性;培養策略
在現代信息化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日漸激烈,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需要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改革創新經營發展現狀。然而,創造力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從小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培養。因此,在幼兒階段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使幼兒將來逐漸發展為創新型人才,從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美術教育中培養創造性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
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是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時,教師要先成為具有創造力的教學工作者,要創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利用各種方式開發幼兒的創造性,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一些教師沒有把創造性培養作為教學重點,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影響了美術教育的效能。因此,轉變教師觀念是開展幼兒園美術教學改革的重要工作。
(二)教學內容不全面
教學內容是進行美術教學的載體,教師要挑選富有創造性的教學內容,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一些教師在選擇內容時,過于重視內容的技巧訓練。要求幼兒掌握構圖、色彩等美術方面的知識,幼兒只能被動、機械地進行創作,束縛了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教師要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這是進行美術改革的重點。
二、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是教學的先導。教師有什么樣的要求理念,就有相對應的教學實踐。因此,轉變教學理念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時,教師需要形成全新的理念,以創新精神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認識到美術教學是為了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美術學習實踐,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使幼兒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師要選擇科學的內容,認識到幼兒學習的過程也是藝術體驗的過程,幼兒的體驗往往比結果更重要。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增加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創作意識,對幼兒進行科學的評價,保護幼兒的原始創造力,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自身的潛力。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欲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小心呵護幼兒,不要對幼兒的學習進行過多干預,否則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幼兒創造興趣
首先,美術教育活動可以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讓幼兒在玩中學,充分激發他們繪畫的興趣。游戲開展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孩子的特點來選擇,當幼兒把美術課當成一種游戲形式,他們學習的欲望也會大大增強。教師也不用過于在意幼兒的畫作是否寫實,是否符合實際。教師可以給予幼兒一定開放式的主題,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畫作,如今天是星期天,學校不上課,爸爸媽媽準備帶孩子去公園玩,讓孩子們設計一個有趣的公園。聽到了教師的描述,孩子們會去聯想自己去過的公園或是從間接接觸到的公園的形象,然后開始作畫,有的孩子覺得公園里應該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有的孩子則認為公園里肯定有很多花花草草;還有些孩子認為一定是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去的公園等等,各種各樣的場景躍然畫紙上,孩子們還會涂上各種鮮艷的顏色,創作出一幅幅充滿的趣味圖畫。采用游戲教學法,有利于減輕學習帶來的心理負擔,孩子們會覺得這是在跟教師一起玩耍,內心會更加放松。其次,組織多種形式的繪畫課。3~5歲的幼兒注意力一般在10~15分鐘,容易被外界其他因素分散注意力,教師應該組織多種形式的繪畫課,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幼兒的上肢還處于發育狀態,他們可能握不住畫筆,也無法畫出筆直的線條,這也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生理特征選擇繪畫的形式。例如可以利用幼兒的雙手進行繪畫,為她們提供身體可接觸的顏料,讓幼兒直接用手蘸著顏料作畫。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
(三)挖掘教學資源
情感教育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具有明顯差異,其要求教育者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對幼兒的審美具有一定要求。教師可以利用情感教育豐富幼兒的情感世界,使其對外界事物有更加客觀的認識與了解,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下激發幼兒創造的靈感。例如,教師可以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創設“老奶奶的哭訴”等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現相關的圖片,訴說老奶奶的苦楚與悲慘,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之后讓幼兒展開聯想,充分發揮創造力,畫出腦海中想象的場景,賦予繪畫作品靈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物品,為幼兒提供美術學習的素材,通過對泡沫板、石頭、廢紙等生活廢品的運用,變廢為寶,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使其產生源源不斷的靈感。例如,在制作拉花時,可以將可樂罐、雪碧罐等物品作為制作拉花的工具,能夠獲得預期的效果;制作筆筒時,可以收集廢舊的鉛筆盒或小紙盒,在此基礎上,用疊好的紙片劃分內部空間,使筆筒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夠放置筆、橡皮等學習工具,充分發揮筆筒的價值。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對幼兒的創造力具有較大挑戰。每個幼兒都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制作不同規格與形狀的物品,而且在實踐操作中可以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從而提高美術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在教育水平逐漸提高的背景下,幼兒美術教育受到教師與家長的充分重視,成為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挖掘教學資源,根據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科學設計教學活動,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與創造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燕婷.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幼兒園美工區創設的研究——以大班“在金色的秋天里”美術活動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32):38-39+42.
[2]張一明.淺析地方文化資源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開發利用[J].中華手工,2021(0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