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利用班級閱讀內容,營設多元化閱讀學習情境;結合多種閱讀活動,展示多元化閱讀學習成果;采用多樣化手段,構建多元化閱讀評價機制。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小學低年級 多元化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7-0033-03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有兩大任務,一是完成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教學,二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閱讀是幫助學生開啟通往世界大門的“金鑰匙”,通過閱讀使學生陶冶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到大千世界的美好,學會更好地與人交流。多元化閱讀教學模式會讓閱讀教學事半功倍,教師在開展多元化閱讀教學時需注意尋找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構建多元化的閱讀評價機制。
筆者在開學注冊前,曾對即將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下發了“一年級小學生入學前閱讀現狀”問卷調查表。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97%的孩子經常與父母閱讀,這為教師在學生入學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78.5%的家長樂意在孩子的閱讀培養上投入較多的時間和成本,這對教師在入學后用多種方式來增加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量無疑是有益的。
一、利用班級閱讀內容,創設多元化閱讀學習情境
(一)閱讀內容拓展的理論支撐
洛克的“白板說”中提到,人的個體生來沒有內在或者與生俱來的心智,也即是一塊白板,所有的知識都是逐漸從他們的感官和經驗而來。低年級學生是可塑性很強的受教育群體,因為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和家長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一方面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孩子閱讀價值觀正確的讀物。教師可利用在校時間向學生拓展價值觀正確的讀物,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閱讀內容拓展的現實需要
語文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小學語文教學就要做到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相結合。正如著名詩人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學生閱讀了很多書籍,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后,寫作自然就如行云流水。雖然小學低年級學生還不需要寫作文,但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時期讓學生擴大閱讀量,為中高年級的寫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閱讀內容拓展的方式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只圍繞課本內容進行識字、組詞、造句、段落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等知識傳授,而應開展拓展式閱讀,讓學生能夠圍繞教師的教學思路來進行同類型拓展閱讀學習,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深入地學習語文知識。為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我校通過班級課堂、語言訓練、背誦訓練等方式增加了同年段的蘇教版、湘教版、冀教版等教材為閱讀素材。同時,還進行了古詩文背誦和課外閱讀書書目的推薦。
在讓學生背誦古詩文時,學校也是采取多元化的培養方式,主要體現在:為了使經典誦讀活動能順利開展,教師編排了一本適合學生背誦的《古詩文合集》。學生每天午讀時都會跟著教師學習和背誦古詩文,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古詩文閱讀量;在寒暑假期間,學校也會要求學生背誦經典古詩詞,寒假要求背誦15首(其中12首為必背、3首為選背)、暑假要求背誦25首(其中20首為必背、5首為選背)。在學生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也會適當地增加一些兒歌童謠的背誦。這樣的古詩文背誦活動,時間跨度包括了在校期間和寒暑假期間,在時間上得到了全面的保證。
二、結合多種閱讀活動,展示多元化閱讀學習成果
(一)閱讀成果展示的理論支撐
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不僅要傳授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需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格外關注閱讀教學,即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用最有效的方法去思考和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閱讀的本質就是為了讓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為打開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奠定基礎,同時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與這個世界接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能只在課堂上教授閱讀方法、策略,同時還應該結合語文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學情、興趣等開展多種線上線下的閱讀活動,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契機。在探索小學低年級多元化閱讀教學路徑的過程中,筆者通過不同時間、維度的閱讀活動的形式進行了閱讀成果的展示。這樣的優勢在于: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內外互動”的閱讀興趣,以及更直觀地看出活動的效果。
(二)閱讀活動展示閱讀成果的形式
在一年級時,筆者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制訂了一系列的多元化閱讀活動。
1.“和大人一起讀故事”比賽
在第一個學期期中,班上會開展一次“和大人一起讀故事”比賽活動,以親子比賽的形式讓孩子、家長一起參加親子閱讀活動。活動鼓勵孩子將自己閱讀過的最有趣的故事通過獨特的方式與家長一同呈現出來,給予了孩子一定的表演空間和發展空間。為了使比賽達到更好的效果,家長和孩子可以發散思維,創意地展現閱讀故事的成果,所以每個學期的這一項活動中都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演出現。
通過對比孩子在一年級第一次參加該活動和二年級參加該活動的效果,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孩子的閱讀興趣得到提高,表達能力、故事積累量、呈現方式等都有了不小的進步。
2.“小故事家”評比活動
我班每月都會開展一次“小故事家”評比活動。教師利用課前5分鐘時間(一天2名學生),讓學生在閱讀書目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進行故事講述,其他學生通過投票方式選出當日的“小故事家”,并展示在教室的獎勵評比欄中,在月底統一頒發當月的“小故事家”獎項,并拍照上傳至班級獲獎相冊,從而激勵學生繼續爭當下個月的“小故事家”。
緊扣低年級多元化閱讀的思想,在設置此次活動時,筆者的預期是讓學生通過以“月”為單位的活動形成有規律的、濃郁的閱讀氛圍。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幾名本來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在某次得到了表彰獎勵后,閱讀動力明顯提升。
3.“小閱讀者每日打卡”活動
在布置班級作業時,筆者會預留30~6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從而保證整個學期多元化閱讀的實施。每天,學生都有一項閱讀打卡活動,如在App上打卡、在家校練習本上簽字。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量也不斷地得到豐富。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對于“小閱讀者每日打卡”活動,大部分學生會主動執行相應的閱讀計劃,但很容易疏漏“打卡”這一點,導致自己的閱讀記錄無法反映在App系統上,這對教師判斷該生是否完成了閱讀作業、閱讀進度如何產生了一定的困難,這個問題還有待于教師加以解決。
三、采用多樣化手段,構建多元化閱讀評價機制
(一)多元化閱讀評價的理論支撐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紀較小,理解能力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意方式方法。教師應該盡量使用激勵性評價,給予低年級學生激勵性的語言或者行為指導,讓低年級學生在發現自身閃光點的同時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并通過這種體驗來完善人格、激發學習動機、提升閱讀積極性,最終促進低年級學生主動學習。筆者認為,在多元化閱讀評價活動中大力使用激勵手段對學生進行鼓勵,能使學生加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二)多元化閱讀評價的方式
閱讀評價的設立是建立在開展閱讀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根據不同類型的閱讀活動采用不同方式方法的閱讀評價。在開展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閱讀活動之后,運用多樣化的評價工具和多元化閱讀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尤其重要,其能為學生提升多元化閱讀能力提供助力。
1.親子誦讀活動的評價
在每個學期為拓展古詩文積累而進行的“中華經典誦讀”比賽活動中,我班設置了多元化的獎項,如“總分一等獎”“總分二等獎”“最佳普通話獎”“最佳舞臺展現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
2.親子共讀活動的評價
在為增加孩子的閱讀量以及促進親子關系而設置的“和大人一起讀”的活動中,筆者根據活動的初衷以及為方便檢測活動情況編寫了“和大人一起讀”反饋表,內容包括檢查字詞句的運用是否恰當,朗讀是否正確、有感情,有什么收獲,等等。此表可以裝訂成冊以紙質形式下發,學生在每天完成后帶來學校,教師進行批改檢查、評價。在評價時教師可以以留言或蓋章的方式激勵學生,如“語句比上次更通順啦!”“書寫真漂亮!”“這次分清了‘的、地、得’的用法,真不錯!”等。
3.每日閱讀活動的評價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進一步督促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筆者設置了以“日”為單位的“每日閱讀”活動。評價該活動的學習情況,主要是根據學生網絡打卡的時長、打卡的內容等進行引導和鼓勵。
4.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考查評價的方式,并使用“代幣法”進行激勵。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于積極回答的學生予以語言表揚和積分獎勵(每個學期期末學生可憑積分兌換相應的獎勵)。
5.爭優評先活動的評價
為提升學生對于多元化閱讀的內驅力,在舉辦一些閱讀活動時可采用“榮譽稱號”的方法激勵學生養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例如,可評選“小小閱讀家”“閱讀小能手”等榮譽稱號,以爭先評優等方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全方位立體的評價。
在學校制訂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中,教師根據具體的閱讀活動、低年級學情對學生進行精準的、激勵性的評價,并時刻牢記“激勵、喚醒、鼓舞”的原則。在這兩年的活動實施過程中,通過網狀的閱讀活動,以及多方面的、立體式的評價,低年級學生在多元化閱讀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打下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教師必須注重多元化閱讀教學,并使用多種閱讀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多元化閱讀訓練中得以提升閱讀能力。課上,應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師起主導作用;課后,應盡可能爭取家長的配合,保證課后的閱讀拓展能夠順利進行,使學生能夠在課上、課后的多元化閱讀訓練中掌握方法、學會正確表達。
【參考文獻】
[1]張栓云.大語文背景下語文教師培養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6).
[2]江秀芳.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素質拓展,2020(7).
[3]王玉槐.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研究[J].學周刊,2020(6).
注:本文系南寧市青秀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大語文背景下小學低年級多元化閱讀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0C02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覃艷華(1996— ),女,瑤族,廣西桂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現就職于南寧市桂雅路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