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蓮
【摘要】語文在小學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德育知識,讓學生做一個既有道德素養又有文化的人。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該不斷的找尋新的教學方法,在保證不影響學生的狀態下,將德育教育深入到語文課堂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教學措施
引言:隨著新課改標準的出現,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有了新的改變,從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保證學生身心健康。這對小學的語文教師來說,即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根據小學生獨有的特點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使語文課堂豐富德育教育。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難點
1.重視程度不足
重視程度分為四個方面,有家長、學校、學生和教師。家長的思想觀念比較傳統老舊,他們還停留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對學生德育的培養,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自然也會受到家長的影響,更加注重學習語文知識,而不是德育知識。還有很多學生本身對語文就不感興趣,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知識根本對學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比較深,一時之間難以適應,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中,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最后就是學校,學校也是近幾年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有很多制度或者是課時書本等籌備的還不夠全面,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所以學校在加強自身重視的同時影響著學生、家長和教師。
2.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要想把更多的德育知識傳授個學生,首先教師就要具備相對應的素質,給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具有該種品質的特殊性,從而讓學生能夠效仿教師,學習相關的道德品質。但是現在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缺乏相對應的道德品質,很有可能在教學的時候給學生帶來一個反作用,讓學生認為教師都可以這樣做,為什么學生卻不可以。還有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融入德育知識的時候比較生硬,讓原本就對語文知識不感興趣的同學更加不贊同教師的這種做法,很多學生在看到語文課堂上又融入其他新知識也會本能的產生畏懼。所以教師在滲透德育知識的時候應該順其自然,并從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而不是讓學生實際硬背。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方法
1.利用課文,不斷的引導
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著引導作用,在學生成為課堂上主要的參與者。對于德育知識的培育,教師同樣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仔細的分析課文,找到可以在課文中滲透的德育知識,然后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時候順帶著提到德育知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了道德品質。例如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是要講述知恩圖報的道理。教師就可以在帶領學生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問問同學們有沒有什么感想,如果學生還沒有過多的想法時,教師可以說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媽媽也讓他們一樣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了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以此來引發學生們對此進行思考,想想自己的父母是否也是這樣,并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從而要知道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從而加強了對學生德育知識的培養。
2.通過語文活動來增強德育教學
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心智也不夠成熟,所以把枯燥的德育知識講授給學生聽,學生不僅不會對此有深刻的印象,甚至是會產生厭煩的感覺。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活潑好動、貪玩的特點來制定相關的語文教學措施,將德育知識輕松的融入到語文課堂中[1]。教師可以豐富語文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秋天》這篇課文時正值秋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感受秋天,并回味書中所描寫的秋天,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文章的積極性,從而感受秋天的美景,讓同學們認識到大自然的魅力,并熱愛大自然。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同學們畫關于秋天的手抄報,讓同學們在繪畫和描寫秋天的過程中體會秋天的美,同時也鞏固了學習《秋天》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貼合實際,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教學中,往往是一個真實的例子更容易說服和打動他人。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實際生活給同學們講授知識,尤其是面對小學生,他們的生活經驗不足,貼合學生所處的實際生活中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2]。例如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問同學們他們心目中的雷鋒是誰,并說明一下原因。然后教師也可以問問學生在學校里有沒有像雷鋒叔叔一樣的人,這時學生就會舉例說出班級里或者是學校里做好事的人。教師也可以采訪班級里做過好事的人問問她在做完以后是種什么樣的感受,教師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證明做好人好事是一個光榮的事情,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喜歡上做好事的感覺,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
結語
結合上述所說,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創新,通過結合實際情況舉例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抓住課文內容來引導學生對德育知識的認識,并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豐富語文活動來增強學生想要參與的欲望。保證學生在增加語文知識的同時增強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靜(合肥市翠庭園小學).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 卷宗, 2021, (15)
[2]徐繼華(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丹城學區徐樓小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兒童大世界, 201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