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奇娜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環節,它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問能催生學生思維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深層次閱讀,進而促成認知,生成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多方式提問,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多維度的訓練,使學生多元的能力得到生長。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素養;多方式提問
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展現思維、表達情感、參與課堂的主要方式。當前的閱讀教學缺少提問,教師多以講解為主,學生多以識記為主,提問在課堂出現的比例較少,即使有提問,其方式也顯得古板和單一,不能很好地觸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文章以譯林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課為例,探討如何通過多方式提問提升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
一、讓學生自主提問,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于閱讀而言,教師要讓學生提前進入文本,讓他們的思維盡早與文本對接,盡可能地給思維以迂回的時間,以讓問題有足夠的生長的可能。學生發現問題需要一個過程,不是粗略地看一遍問題就能得出來的,而是需要將文本內容與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將文本詞匯、表達與之前的獲得進行對比,更要將閱讀后的思想與閱讀前的思想認識進行對比。在對比、思考中,問題自然就產生了。產生問題是學生自學能力的表征之一,同時也意味著閱讀學習又深入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節課時,學生在閱讀時教師做了一個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對文本有了直觀的認識,也讓他們更容易發現問題。這篇文本的視角是多方位的,可以站在老鼠的視角來看相關的事,也可以以作者或者獅子的身份來體驗文本的敘述。教師創設的視頻是以獅子為中心話題展開的。在將文本與視頻對接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Why the lion did not eat the mouse?學生在文本中找到相應的句子做回答,即老鼠說的:Please don’t eat me. I can help you some day. 這樣自問自答的問題沒有太大難度,學生會順著這個點繼續自學,進而他們又發現這樣的問題:How can the mouse help the lion?明顯地,提問隨著自學的深化而逐漸深入。在學生自學環節,教師要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問,并將他們的提問作為課堂表現的一部分計入課堂考核。有了合理的機制,自主提問就會變成學生的一種習慣,他們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漸提升。
二、讓學生小組互問,提升學生的探學能力
筆者曾經調查過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喜歡自己提問題,或者被教師提問題,大多數學生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雖然提問對于閱讀教學至關重要,但是學生卻對這樣的方式表示不認同。因此,教師要嘗試改變提問方式,以便讓學生更廣泛、更自由地融入其中。教師喜歡讓學生回答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但是由于不容易在回答中獲得認同感,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更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不再愿意回答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將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交給小組討論,讓學生在互問中逐漸明晰問題的答案,任何人只要發現一點與問題相關的內容都可以發言,這樣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讓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節課時,教師讓學生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有些學生劃出這句:Soon,the mouse made a big hole in the net with his teeth. 教師提問學生能不能從這句話中學到老鼠身上的一些品質。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不會表達的用中文,然后再翻譯成英文,每名學生都要創新造句。在某種程度上激勵學生互問,問的過程可以學到別人的表達,可以了解別人的思想,進而能從多方面促進自身的發展。有的小組是這樣表達的:要學習老鼠的clever;有的小組說:要學習老鼠的brave;還有說的小組說:要學習老鼠的calm。互問讓思維共長、讓閱讀激越。
三、讓學生深度追問,提升學生的展學能力
展學,具體到閱讀中就是要讓學生跳出文本,讓學生的思維轉移到與閱讀相關的文本上。或者說,讓學生將在閱讀中獲得的能力運用到新的閱讀情境中。展學中的追問,就是讓學生將學到的東西進行新一輪的提問。追問是在原有思考上的補充,是對閱讀的一次反思,也是一次深究。當前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對閱讀后的教學活動缺乏設計,對學生可能生成的能力沒能做進一步的追蹤。很多學生認為,會背文本、會寫單詞,這節課的任務也就基本完成了。其實對于閱讀來說,跳出文本才是閱讀中運用環節的開始。
例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節課的教學接近尾聲時,教師提問學生: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story?教師設置這道題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的思維從原文本跳出來。因此,教師要盡量設置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本來學生對這句話沒什么深刻認識,教師提問,有的學生回答:Sometimes,the weak can be strong. 有了這樣的解析,學生的追問就開始了,如幫助別人能使自己強大嗎?有自己擅長的就是強大嗎?學生的追問是自發的,一方面,源于他們對原文本的思考;另一方面,源于他們對現實的思考。追問將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結合起來,讓學生融入閱讀深處,使本就縈繞在他們心頭的問題得以解決。
對于小學閱讀教學而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融入閱讀的具體環節中。多樣式提問能增加給學生及時、精準生長的機會,使閱讀的效果最大化地呈現于課堂。
參考文獻:
[1]馬琴芳. 提高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索[J].江西教育,2020(9).
[2]趙春慶. 淺談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J].教書育人,2020(1).